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孤云:方言上电视就有了文化多样性?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2-2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最近关于方言的讨论特别多。近日有专家感慨:“如果不加重视,再过若干年,上海话可以申请为文化遗产了!”因而提议成立“全国方言电视频道”。(218《新闻晚报》)

     

      我倒不是反对开设方言电视频道。虽说国内专门的方言频道很少,但各类方言电视栏目却早就遍地开花了。我只是觉得,动辄称方言特别像粤语、沪语、闽南语等大方言濒临消亡,有些搞笑。这不过是一个伪命题。

     

      上海人出身的记者闾丘露薇讲过:当年她去香港工作,因为“形势所逼”,不得不尽快学会广东话;而现在那些到香港工作的内地人特别是海归,会听会讲广东话的人越来越少,如果问对方为何不学,人家反倒瞪大眼睛看着你——有必要吗?她说:“同样是这十年的时间,香港也改变了,歧视的眼光越来越少,相反,香港人开始很努力地学习普通话。”同样情况,在上海也在发生。由此可见,破解仅存在于主观意识的方言危机感,就在于消除本地人这种不可靠的优越意识。

     

      通过提倡方言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这话原本不差,只不过在我看来,更应该做的是抢救那些真正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语言,而不是针对上海话、广东话、闽南话这些强势的汉语方言。这些方言的存续至少目前看来完全不成问题。我认为,在所有公共空间原则上都应推广普通话,否则就可能会产生地域歧视问题。

     

      办个方言电视频道专门为本地人服务,虽说亦无不可,事实上还是可能会让其他人感到不快。特别是,假如电视台有公共财政上的投入,也就是说那些钱不但有本地人而且还有外来人士的纳税贡献,这就容易引起争议了。

     

      而即便这个问题能够避开,方言电视台也未必能对保持文化多样性产生多少积极作用。我是讲闽南语的,但在老家看方言电视节目,却不觉得那就是我的“母语”。大家都知道,方言这东西颇为神奇,有时候隔一个村讲的方言就有不同之处。泉州、厦门、漳州以及台湾等地虽然同属于闽南语系,但很多习惯用语和腔调其实大不一样。

     

      这种情形各地都差不多,那么,开办一个方言电视频道要以哪种方言为正宗呢?小孩从小学电视方言说话,到最后很可能是谁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方言。我依然不反对开设方言频道,而是想指出以此来保持文化多样性,不过又是一个伪命题。开设方言频道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就是让当地人群听起来亲切一点,顶多更有归属感一些;归根结底,这更多是一种市场营销策略。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