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引以骄傲的是我们不仅拥有悠久灿烂的文化,而且还是世界上唯一从未断裂过的文化。从黄帝的史官仓颉造字迄今,虽说历史已经走过了五千年的风雨沧桑,但强韧的中华民族所呈现给世人的却始终是一副充满活力与自信的进取姿态和青春风采,原因就在于它比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更能获得传统文化的浸润与滋养。此间,汉字的功德殊莫大焉。因为如果没有汉字的承载和赓传,灿烂的中华文化和悠久的中华文明就会随着时间的流变而归于销铄与湮灭。经时益彰、历久弥新的汉字,既是中华文化得以传承与发展的介体和载体、又是中华文化实现繁荣兴盛的根基与依托。 随着中华民族的新跨越和新崛起,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抬升与加强,汉语已经越来越成为一门风靡全球和影响世界的国际“显学”,成为中华民族在世界舞台和国际交往中的形象标识与强大工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组织强势创作团队,精心制作了8集大型人文专题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用以向国人传播汉字知识,向世界推广汉语教学,为展示和提升中国国家形象而提供了一个既张扬时代性又极具历史感的文化范本。作品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后,反响强烈,好评如潮。 《汉字五千年》以汉字的起源、发展、嬗变与创新为主要线索,并在广泛旁及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民生的多维演进和剧烈变革中所形成的大量史实与事实的基础上,科学而形象地勾勒了汉字发生发展的内在动因、外部条件与历史必然性。片中“人类奇葩”、“高天长河”、“霞光万道”、“内在超越”、“翰墨情怀”、“天下至宝”、“浴火重生”、“芳华永驻”等,题目所要诉之于世的,都是一些与汉字发生发展紧密相关的时代脉络与历史事实。与此类题材通常纯客观述事与说理的表现方式截然不同,本片锐意创新,不仅采取了动漫的方式、摹史的方式、言情的方式,而且还别出心裁地采取了溯史轶与讲故事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为干瘪的历史躯壳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灵魂,使枯萎的时代年轮萌生出浓厚的美学意蕴,这便极大地唤醒了人们的欣赏自觉与强烈的审美欲望,让人们在高度自觉和无限欣悦中循着由汉字所开辟的历史通道而一步步地走进了中国文化的阃奥,并在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知与认同中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获得高雅的审美享受。 《汉字五千年》是讲汉字起源与发展的历史的,但却绝不仅仅止于对汉字肇始与变绎的历史诉说,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赋予了汉字历史以社会内涵与人文情怀。作品绝不仅仅止于对题旨要义的平直阐释与线性叙述,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大地调动了极具开拓精神和创新勇气的艺术匠心与美学创意。正因为如此,这部专题片得以在逻辑化的叙事和哲理化的思辨中始终充盈着盎然的诗意和审美的情愫,甚至还时有一些动人的场景和腾挪的故事在不可抗拒地撩起人们的意蕴和拨动人们的心弦,让人们在理性地接受文化认知的同时,也欣然地享受了情韵的感化与美学的熏陶。 《汉字五千年》除了编创者的匠心独运和刻意求蹊之外,更得济于汉字自身文化内涵的无限丰富与深邃。在五千年的变绎和发展中,无论在意蕴上,抑或在形态上,汉字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首先,汉字表意的丰富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都无法比拟的,像“仁”、“理”、“法”、“和”、“德”、“智”、“信”、“道”这些字,其实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字义了,它们所代表和涵盖的往往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很广的意蕴和很深的思想。特别是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语境中,也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更有一些汉字,即使是在同一时空和同一语境中,也会禀具多种含义。这就使汉字远远超出了仅为记事符号和交流工具的范围,而明显地赋有了文化的内蕴和学术的意义。其次,汉字的形态多样和维度广阔,就更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文字所不能比及的。不仅对篆、隶、楷、行、草的书写早已演化成了一门艺术,而且不论人们用哪种笔纸书写汉字都会充分利用和享受三维空间所提供的极大自由度。由横、竖、点、撇、捺所构成的汉字,就是这样在极尽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之功能的同时,也使书写者最有条件和机会发掘自己的艺术潜质与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于是也便有了甲骨文之神秘美、钟鼎及篆体之古朴美、隶书和楷书之端庄隽秀美、行书和草书之飘逸悠迤美。王羲之、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都是用同样的笔纸写同样的汉字的,但却能写出不同的形体、不同的神韵、不同的况味和不同的美,由此足见汉字所潜在的广阔艺术天地与巨大美学宏庑。 《汉字五千年》在循着汉字发生与发展的轨迹,用镜头和画面向人们解读历史的同时,也更以细腻的刻画、饱满的热情和生动的画面,让我们从汉字中源源不断地获得文化的自尊、自强和自信,并充分运用汉字的独特优势和巨大功能,积极而有效地实现时代和事业的新跨越,创造国家和民族的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