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什么原因,最近许多出版社爱出16开的大本书。这么一来,我的书架本来可以放两排书的,现在只能放一排了。以后再买书,就得更慎重考虑了。 早在五十年代,老一代的读者,曾批评过我们出版的精装书:重的像砖头那么一大块,手里拿不动,必须摊在桌子上,正襟危坐地翻看。后来中华书局重印《资治通鉴》 (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时候,就把精装本改成二十册的平装本;重印《全唐诗》时也改印了二十五册的平装本,销路也就扩大了。 我认为,这是出版者尊重读者的意见,想要有更多的读者使用方便。当然,有些大部头的工具书和资料书,印些精装本也是必要的;有些作为礼品和收藏品的书,印些豪华的大开本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书是要人读的,而且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读者。现在,每年出的书越来越多,可是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却刚刚止跌,在世界范围内是较低的。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率调查,2007年的图书阅读率是48.8%,比2005年的48.7%只微升0.1个百分点,比1999年的60.9%还是差得很远。这是不容乐观的,恐怕也不是出版界所愿意看到的景象。其原因之一是书价偏高;另外,书的开本太大,分量太重,不便携带,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为什么出版界爱出16开本呢?据说是书大气就显得气派大。难道气派大就是精品吗?质量就好么?事实呢,开本大就成本高,书价贵,码洋大,消耗的纸浆和能源也多。目前书店里摆满着大开本和豪华本的精品书,迎合了社会上奢侈之风,但对于阅读率却是负面的影响。我手头上刚拿到一本胡忌先生的《宋金杂剧考》,小16开本用了 700x1 因此,我强烈呼吁出版界多考虑一下读者的实际需求,多出一些小开本的平装书,但是不要用小于五号的字,以免损伤读者的眼睛。如果是普及性的大众读物,还应该印一些口袋本,便于随身阅读,努力提高国民的图书阅读率。另一方面,倒可以考虑印一些小四号字的版本,便于年纪大视力弱的读者,但不必印精装本,印张多的不妨分册装订。当然,读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建议有心为读者着想的出版社,不妨拿一两种书做个实验,同时印两种不同的开本,统计一下哪种销路好(这恐怕还要发行部门的配合),多听听广大读者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