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宸之韬:时代呼唤书评家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5-0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423是世界读书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然而,去年公布的第五次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文字媒体中,报纸以74.5%的阅读率位于首位;杂志阅读率为50.0%,排第2位;互联网阅读率为36.5%,排第3位,比2005年的27.8%提高了8.7%;图书阅读率为34.7%,比2005年的48.7%降低了14%。网络阅读首次超过图书阅读。中国每年出版各类图书不下30万种,但户均消费图书仅1.75本,世界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却是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随着网络的普及速度和互联网阅读率的提高,使图书阅读率下降;比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的休闲性、功利性阅读大大超过了人文性阅读,流行性阅读超过了经典性阅读,图书消费、图书阅读自然旺不起来;比如书评和图书推荐的普及程度不够,书评人及书评家的缺乏,让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无从下手,等等。

     

      因此,如何引导大众的阅读倾向,如何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如何推动书评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理应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书评,即评论或介绍书籍的文章,是以“书”为对象,实事求是的、有识见的分析书籍的形式和内容,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从而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当然,这里所说的“书”,是广义的书籍,也应该包括网络图书。

     

      书评对于出版界的作用,是一种推动、一种反映、一种导向、一种提示的作用。所以说书评与出版业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书评的作用也不能高估,书评书介始终是图书出版业的大众部分、通俗部分,是告知性的东西,既可以引诱读者去读书,也可以让读者只看它而不去读书也能知道书的大概。

     

      书评应该走独创性、学术性、趣味性、文化性的道路。书评应能起到指导阅读和欣赏、指导创作和研究、帮助文化发展和积累的作用。书评要具有五种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积淀功能、信息传播功能。

     

      书评也应该走大众化、平民化、通俗化的道路。书评不能过于学术,过于学术了那就是学术或学术争鸣而不是书评。广大的老百姓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读学术性太强的文章。

     

      19894月,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成立,但还只有团体会员253个,个人会员412人。而成立于1974年的美国国家书评人文学奖,超过900个独立的书评人共同评选出每年有质量的写作。两相比较,我国的书评事业是落后了。

     

      如此说来,我国当代整体的书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直接推动了书评文体的创作和繁荣,但其理论研究还显得底气不足,其书评文章不能满足图书出版的需求,书评人的发展跟不上大众的阅读进度,书评家的诞生更是凤毛麟角。

     

      书评走着自己的路,不宽不窄,不短不长,有过一点小小的辉煌,但是,目前也遇到了新的危机。比如,有些报刊的书评专栏和版面,在商海浪潮的冲击下,在金钱的诱惑中,已支撑不住,有些专栏将要压缩和取消。又比如,没有出现几个真正出色的书评家,连现有的一些书评人,也因为文学评论的败落而改投其他文学创作。看了这样的消息,我们不仅仅是吃惊,也为书评界而哀伤,为中国文化而凄凉。如何保持书评已有的一点辉煌,并将它发扬呢,这已经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新时代为我们提出了应该回答的新课题了。

     

      在这个信息繁杂、“经济”盛行的时代,每天都有上百本图书面世,数以万计的网络作品涌现,然而各种图书的阅读对象却千差万别,质量水平也参差不齐,面对书店里书架上形形色色的各类书籍,读者很难去一一辨别。因此急需要书评来指导阅读和欣赏,急需要书评人写出更多的好文章,急需要书评的大众化与独创性。

     

      书只有好坏之分,而没有新旧之别。大众渴望读到的是好书,见到的是说真话有见解的好书评。

     

      中国目前最缺乏的是负责任的书评家。现在的书评文章有着太多的功利色彩,荐书背后有着太多的利益关系,比如很多畅销书都是炒作出来的。现在报刊发表的书评大都是新书的快评,加上图文并茂以及充满煽情的醒目标题,多少让人感觉有炒作与变相广告之嫌,而那些真正能超越偏见,有独立见解的好书评越来也难见其踪影,人们的阅读也好,书评的写作也罢,都充满了浮躁与不安。

     

      爱书、爱文化,以评书为职业,甚至以之为生的人才能当书评家,也才称得上书评家。在今天的社会里,把书当职业,靠书评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他至少得喜爱书评,经常研究书评,有研究书评的理论文章,有评书的诸多作品。书评是他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则,他是不配称为书评家的。

     

      萧乾说中国需要“五十个书评家”。所谓书评家,并非只是写几篇书评文章。书评家应该把书评作为职业,把重要精力灌注在书评事业上,经常注意的“是他手边要评的那本书”。

     

      时代呼唤书评家!要是中国真的出现了五十个书评家,将不仅仅是书评界的福音,也是整个文化界的幸事!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