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品评《论语》丧家犬的自白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5-2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Long long ago,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带领众弟子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各诸侯国根本不搭这碴儿,不是围困,就是断粮,让师徒众人狼狈之极。有一次孔子竟和弟子们走散,独自站在东门外发呆,郑国有人看见了说这老头怎么像条疲惫不堪无家可归的狗呢。

     

      无家可归是一种什么景象?四处流浪,四处乞食,让人憎恶让人嫌。如果是动物,比如一条狗,搞不好还让人虐杀。

     

      如果没有身边弟子的记录,如果没有再传弟子的整理,如果这些记录不是因为“经”的权威后世无人敢篡改,谁会把这样一个没落的不堪的形象和我们的大圣人联系起来?

     

      孔子的一言一行,就是这样被如实地保存下来,若干年后编纂成册,名为《论语》。凭着这册行为实录,我们才能够隔着两千多年的距离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孔子:大高个,脑门低凹,额头突出,有鲜明的个性,有复杂的内心矛盾,有溢于言表的喜悦,也有生不逢时的哀叹。

     

      其实肉身的无家可归尚可理解,而理想的无家可归,如果没有阅历的感悟,恐怕无法体会其中悲意。人逢仕途不遇时大致会有几种表现,一是退隐田园,独善其身;一是保全名节,抱石沉湖。而孔子选择的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迎难而上,真是固执到了极点。

     

      他仍然还是弦歌不绝,而听到有人说自己像丧家犬时,只是欣然一笑:“然也,然也。”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悠然自得的心情越来越失去优势。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孔子也在妥协,也在让步。不论是会见以淫见闻的南子妹妹,还是准备投奔叛乱分子佛肸,无一不在冲击自己的道德底线,但现实还是给了他一记无情的耳光。Beyond曾唱道:“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种无奈的绝望的声嘶力竭的呐喊,想必也在孔子心里回荡。

     

      孔子一生仕途坎坷,而周游列国的十多年,又是其坎坷仕途中最艰苦的时光。所以我们在《论语》里看到的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为了理想的隐忍,而不是快乐。我们在无限接近圣人的时候,也在深深体会他的困苦。难怪后世有人发出这样的共鸣:“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这是孔子的写照,也是后代知识分子的自况。

     

      读到这里,如果还有人坚持把孔子当作一位慈眉善目给人排除心理疑难问题的老人,还把《论语》认作“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那么,怎么羞辱他都不为过。

     

      据说孔子晚年病了,子贡请见。孔子扶着拐杖走到门口说:“子贡!你为什么来晚了呢?”接着高歌道:“难道太山塌了吗?难道房梁垮了吗?难道有先哲死了吗?你为什么来晚了呢?”还未唱完,已是泣涕而下。七天后,孔子过世了。

     

      孔子一辈子,最终面对的还是“道之不行”的现实,虽然他始终没有履行“乘桴浮于海”的诺言,但有一点可以相信,在他弥留之际,眼前闪现的一定是“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的美景。

     

      除了一条无家可归的狗外,我还看到了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