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浦家齐:把知识“栽活”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6-2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知识好比没有根系的插花。高考一过,往往便任凭它枯萎。教师所关心的,似乎只是到了高考的考场上,这些鲜花能不能有最艳丽的绽放。但是如果到一门课程结束,所教的知识仍然不具备独立的生命力,不能不说是为师者的失职。

       

        中国学生花在学习英语上的精力大大超过了母语的学习,但是直到进了大学,考过了四级和六级,许多人仍然不能写不能说。那么我们的母语教学又怎样了呢?事实上我们对语文教学也不可谓不重视,但是学生从小学学到了高中毕业,直到后来要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不少人文字仍然写不通。说到底,我们的失误是没有把知识教活。

       

        古人说:“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用此来说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则可,但用此来说求学问却万不可。有人说,因为学过之后长时间不用,所以忘记了,这不是足以理直气壮的辩词。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学生从考场出来,才经过了一个假期,那门课程在他脑子里已经荡然无存了,果真如风过雁去,“考试来而心始现,考试去而心随空”,这正是应试教育的典型写照。

       

        什么叫教学效果?那就是看老师所教的知识,是不是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栽活”了。那些仅仅在试卷上貌似鲜艳的插花,其实是毫无价值的东西。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