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今年安徽高考出了个技术性这么强的作文题,我现在还不知道“弯道超越”是个什么意思,据说这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而且正如考题提示所说,“这一用语已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成了越来越多欠发达地区官员阐述施政观念的形象比喻。
恕我孤陋寡闻,这些知识还是我最近才从网上搜到的。今年高考的考生要和我一样可就惨了,考试都结束了,知道了也对考试没什么帮助了。 最近看到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对今年高考作文的评价,他希望作文命题离生活近一点。我对此深表赞同。其实在我看来,某些作文题目岂止离生活远,对农村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不着边际。 什么叫F1,什么叫赛车,什么叫弯道超越?除了杭州那个飙车撞死人的“富二代”有感觉,多数城市孩子在电视上见过,恐怕绝大多数农村孩子听都没听说过。这样的词汇,甚至都不可能进入他们的“梦乡”,要想写成文章,只能靠遐想或瞎想了。 但高考做文考察的是写作水平,不是考察“想象力”,如果考生题目是一部分人熟悉的,而另一部分人是陌生了,这很难说是公平的,至少不能说是好的。即使“弯道超越”是个“常见用语”,但也大大超出了农村考生的生活经验,其“联想和感悟”的空间也会被严重挤压。 我们应当认识到,也应该承认,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农村学生的信息要闭塞很多,见识也要少很多。电视、网络对他们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天天学习考试,有多少时间允许他们上网看电视?一些城市孩子司空见惯的事务,在农村孩子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同样,一些农村孩子熟悉的事务,城市孩子也会觉得新鲜。 但问题是,高考出题时,是以城市角度和标准出发的,城乡差别被忽略了。这种忽略,恰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公。 城市代表着文明和先进,农村孩子应该接受先进文化和文明。但我认为,这种接受应该体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而非体现在高考中。 举例来说,我上初中时有个问题很长时间没弄明白,地理课本上说,电对城市很重要,停电就要停水。我一直不明白停电和停水有什么必然联系,因为在我农村老家,那时候天天停电,也没见哪个人渴着。后来才明白,原来这是个常识。 我以为,高考作文命题,首要一点是要让所有的学生有话说,在此基础上看谁说得有条理,有文采,有思想。因此,建议类似“弯道超越”这样的题目今后少出为好。 注意“城乡差别”,应当成为命题者的共识。要是明年哪个省高考作文题目出了个“对耕田的联想”,农村孩子倒是熟悉了,城里孩子只能到农家乐找感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