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冯其庸:不读书 无以能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9-07-0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没有经历过失学痛苦的人,是很难体会到读书机会的珍贵的。我小学五年级因抗战爆发,家乡沦陷,学校停办而失学,一直在老家农村种地。实际上即使我在上学的时候,也是一直跟着大人下地劳动的,农村的孩子,一般十来岁早就下地劳动了。

     

      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就喜欢读课外书,所以五年级失学时(虚岁14岁),我书包里还有一部学校图书馆的《三国演义》,因学校突然停办,我无处可还,就成为我失学以后唯一的读本。因此有不少回目,不少精彩对话,我当时都能背出来。之后,我又借到《古诗源》、《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西厢记》等等,我读书喜欢背诵,大概是因为书难借到的缘故,所以借到后就舍不得放手,只有一个办法,尽量能多读熟背诵一些。后来我上了农村初中,也还是千方百计找课外书读,于是也积攒了一点书。记得读了《浮生六记》后,我还特意到东高山去找沈三白和芸娘住过的地方,因为书中所记的东高山离我家太近了。可惜我去调查时,什么痕迹也没有了,但从那时起我即养成了读书和调查的习惯,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我从小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自学之路。我读书渐渐多了,知识也逐步扩充了,好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觉得原来不少不懂的事情都可以从书本中获得。我好像得到了窍门,乐此不疲。

     

      我在读书过程中,还有一个乐趣就是“悟”。因为贪读,所以有些诗或文章,尽管还不大懂,我却先背熟了。在地里劳动的时候,我脑子里就默诵这些诗文以为乐趣。农村的很多活是简单劳动,完全可以既干活脑子里又想问题的。有一次我在锄地的时候,脑子里忽然跳出了《古诗十九首》中第一首的四句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我想这是说从胡地来的马,依恋着北方吹来的风,从南方越地来的鸟,筑巢也要筑在向南的树枝上,就是说无论是胡马还是越鸟,都怀有思乡的情绪。最后的一个“缓”字,我长期不得其解,这时忽然悟到,“缓”就是“松”,就是“宽”的意思,这样也就明白了下面两句是说离别已经很久了,衣带也显得宽松了,为什么宽松,因为想念亲人瘦了。我想到这里,觉得这四句诗完全可以贯通了。当时心里非常高兴,虽然还不知道我理解得是否正确,但我心里却真的非常快乐。从此以后,我就悟到读书要多想,多思考,因此多思也就成为我的读书习惯。现在的人会觉得拿部《辞海》来一查不就解决了吗?这当然不错。但那时还没有《辞海》,那是大约19371938年的事。中华书局的第一本《辞海》是1947年出版的,这已经是十年以后的事了。我那时僻居农村,只靠死读、死背和苦思苦想,那里知道有什么工具书?就连注释这些古诗文的书也无处可找。到1947年中华书局的《辞海》出来了,我竭尽全力买到了一部,这就成为我的读书宝钥,凡是不懂的都去问这部书。这部《辞海》跟随我已经60多年了,我现在有了好多新的工具书,但我还舍不得丢弃这部《辞海》,因为我是靠着它慢慢地成长的。

     

      当然,读书多思,还只是一端,多思还必须求证。你的思考是否正确,还必须得到证明,这证明一是靠前辈学者研究的成果,包括古人的笺疏;二是靠你再查各种资料,包括《辞海》之类的工具书和其他可以确证的资料。决不能自以为是,只凭自己的理解,不求确证是不科学的。

     

      读书一是为了增长知识,增加学问;二是为了砥砺自己的品德,而后者是更重要的。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说:“见贤思齐”,也是这个意思。如果读书而不敦品,则只能成为一个知识库,一个“书囊”,充其量只是有知识而已。读书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品德,那就错了。我认为人才是靠自我造就的,当然老师和学校都很重要,但自己如不能奋发努力,也就很难有成就,所以人才归根结蒂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敦品自励,刻苦锻炼。而且这是长期的,一辈子的事,不是几个月几年的事。

     

      人还应该懂得自我开发,自我造就。往往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己不一定清楚,要靠自己勤奋地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兴趣来开发。兴趣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靠学习来加深和扩展的,只要你有兴趣,你就能钻进去,锲而不舍,以至于成功。

     

      人一辈子在自我改造、自我造就、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从无知到有知,到有大知;从不能到能,到有大能,这就是人的发展过程,无一例外。因为世界上没有生下来就能的人,相反倒是生下来什么都不能,连吃奶都要靠母亲喂,所以从无知到有知,从不能到能,是人自我发展的共同规律,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就是读书和学习。读书学习愈勤奋、愈广博,可能他的自我开发、自我造就愈成功。反之,不读书、不学习,也就无以能。

     

    2009620于瓜饭楼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