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锐圆读通鉴随笔六十五】——是谁要干掉穰侯魏冉?
初,魏人范睢从中大夫须贾使於齐,齐襄王闻其口辩,私赐之金及牛、酒。须贾以为睢以国阴事告齐也,归而告其相魏齐。魏齐怒,笞击范睢,折肋,摺齿。睢佯死,卷以箦,置厕中,使客醉者更溺之,以惩后,令无妄言者。范睢谓守者曰:“能出我,我必有厚谢。”守者乃请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睢得出。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遂操范睢亡匿。更姓名曰张禄。秦谒者王稽使於魏,范睢夜见王稽,王潜载与俱归,荐之於王。……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第157页
范睢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在祖国待遇比较差,被人打得肋骨断,牙掉了不说,还用席子捆成卷放在厕所里让人“溺之”。孙膑先生被挖掉膝盖骨,自己装疯在猪圈里吃屎,可以列为受迫害之冠军,那范睢就是亚军了。孙膑和范睢都逃离了苦难,得到了他国的重用。
范睢在秦国的功绩,一是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一是提醒秦昭王除掉了外戚集团。秦昭王的母亲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是帮助他消灭兄弟,争得王位的功臣。在中国,老帝王死了,如果儿子多,十之八九要杀个人仰马翻,诸子这时可以凭借的力量排在第一位候选的就是娘舅一族,亦即“外戚”。魏冉先生不仅帮助秦昭王夺取竞争胜利,“拥立”之功,在帝王看来,那是最大最大最最大的,而且作为秦相和大将军(包括了魏冉先生的两位弟弟)为秦国攻城掠地,立下了汗马功劳。范睢第一次见秦王,内侍说,秦王到了,范睢就说:“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魏冉的封号)耳!”就是这样,他坚持不懈地离间秦王与老娘、老舅的关系。有句话中国人一般都认可,就是“疏不间亲”,范睢之所以把穰侯作为攻击目标,乍看起来是利令智昏,为夺相印不惜以卵击石,其实,范睢的聪明,就是看到了英武刚毅的君主和气焰薰天的权臣势难两存的相砍规律。太史公司马迁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於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富极贵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於羁旅之臣乎!”司马迁说穰侯是因为“一夫开说”而被夺势的,司马光一向反对外戚专政,但对穰侯魏冉却抱有同情心,说:“虽其专恣骄贪足以贾祸,亦未至尽如范睢之言。若睢者,亦非能为秦忠谋,……遂使秦王绝母子之义,失舅甥之恩。要之,睢真倾危之士哉!”其实都高抬了范睢,高估了言臣的作用。岳飞不亡于秦桧而亡于高宗,穰侯亦不折于范睢而折于秦昭王。范睢不过揣摸到昭王心思而已。司马迁注意到了穰侯“富极贵溢”,而司马光把“功劳”全推在范睢身上,恐怕也是其见识不到。根据司马光的语气,我们可以看出宋儒的偏狭与片面,看人简单地以君子小人划分,处事死板地一味愚忠,不知道人在政治斗争性格中有多么复杂,要求范睢理想化地忠于国君,事事处处替帝王考虑,不亦谬乎?
范睢与昭王相处甚洽,其远交近攻战略推进了秦帝国的统一步伐。然而高层内部的权力斗争确定了为人臣者位高势重,要么学赵匡嬴,要么学韩信,要么学范蠡,即篡夺、被诛、逃隐三条道路。体面退休者少之又少。以范睢的聪明,也不能为自己设计退路,还是后生蔡泽给他讲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的道理,范睢才有所觉醒。
中国的政治艺术,高明之处不在于如何进,而在于如何退,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
|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