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六十二)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2-14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锐圆读通鉴随笔六十二】——帝王之阴暗心理(二)

     

      (前 279年)顷之,昭王薨,惠王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乐毅知王不善代之,遂奔赵。燕将士由是愤惋不和。(其间,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乐毅的继任者骑劫被杀,齐七十余城皆复。)……赵王封乐毅于观津,尊宠之,以警动燕齐。燕惠王乃使人让乐毅,且谢之曰:“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隙,遂捐燕归赵。将军自为计则可矣,而亦何以报先王之所以遇将军之意乎?”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139141

      

      乐毅与田单在莒、即墨两城对峙三年多,攻亦无功,守亦无成,两人势均力敌。燕昭王的死,形势发生变化。若燕惠王如后主刘禅之昏庸,乐毅如诸葛亮之望重,齐国虽有田单恐怕也不免灭亡。燕昭王对乐毅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信任,但知道国家的形势和需要,他召开公审大会,把打乐毅小报告的人杀了,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乐毅也。他公开赞同乐毅称王于齐国,换来了“乐毅惶恐不受,以死自誓”的效果,这一节好像也就过去了。但乐毅心里不能没有阴影,所以,当惠王当政时,乐毅既没有诸葛亮“死而后已”的机会,也不会愚蠢到步商鞅之后被诛杀,只好“捐燕奔赵”。好在当时的人才环境不错,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才把爷难住。如在大一统时代,得罪第二代领导人,死路一条。

     

      柏杨评论道:“乐毅先生是幸运的,第一,他没有死于刑场;第二,骑劫先生的溃败,证实三年不对即墨采取猛攻的策略正确。”如果乐毅的继任者攻下即墨和莒,那乐毅可就是百口莫辩,拥兵自重的罪名一下就坐实了。只有自己经营五年的破齐功业毁于一旦,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乐毅在《报燕惠王书》中,提到和自己状况类似的伍子胥。吴王阖闾信任伍子胥,吴国进军到楚国国都,继任吴王夫差不信任而杀了他,夫差意识不到伍子胥的谏言是效忠,伍子胥也不能意识到夫差和阖闾不同,所以沉尸入江而不化。乐毅不愿意效法伍子胥,认为自己不死而且能显示燕昭王的伟大之处(能辨别乐毅之忠)才是高明的做法。自古以来,忠臣遭到诬陷只有死路一条,想看到帝王因诬陷自己而遭到报应难于登天。乐毅看到了。于是,乐毅写了《报燕惠王书》,这篇文章载于《史记·乐毅列传》,把千百年来忠臣义士遭受的冤屈一吐为快!现在的中学课文收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以为,应该把这篇文章和诸葛亮的文章放在一起,让人们知道,除了“鞠躬尽瘁”于浑蛋,还有别的活法。

     

    燕惠王到了此时,仍然耍小聪明,说乐毅“捐燕奔赵”过分了,把先王的知遇之恩全忘记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