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为劫取生辰纲设计的计策应该说是费了一番心血的。分“硬取”及“智取”两个方面,视情而动,灵活的很。事前的准备也是机密的。晁盖家的庄客一个不用,用的大都是外乡人,计谋的进展也顺利得很,除他们七人外,真是神不知鬼不觉。但是,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一失”又失在哪里呢?失就失在晁盖身上。晁盖在郓城县大小也是个名人,很多人认识他。而他在王家客店登记住宿时,就被何涛之弟何清认出。明明姓晁,却说自己姓李,从濠洲来,贩枣子去东京卖。“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生辰纲被劫后,社会上已传的沸沸扬扬,指明是卖枣人所劫,而他们还蒙在鼓里。何涛正是从何清嘴里得到线索,抓捕了白胜。白胜又是个软骨头,一上刑就供出了晁盖等人。宋江正是从何涛口中获悉:官府正待捉晁盖等人归案的消息。为救晁盖,宋江飞马到晁盖家报信,建议晁盖逃走。晁盖顺便向宋江介绍吴用、公孙胜、刘唐等人。宋江走后,晁盖告诉众人,生辰纲事发,“亏杀这个兄弟,我们不是他来时,性命只在咫尺休了!”吴用也道:“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这大恩人姓甚名谁?”晁盖答道:“他便是本县押司,呼保义宋江的便是。”从吴用的这一句话,我们可知在此之前吴用是不认识宋江的。 按说生辰纲事发之前,吴用认不认识宋江本来没有任何特殊意义,但是从小说的记叙分析,这似乎非常不合情理。从《水浒》第十四回、第十八回看,吴用完全应该认识宋江,为什么这么武断呢?理由很简单:首先,宋江、晁盖、吴用都是土生土长的郓城县人氏。宋江虽在县衙门工作,但县城离晁盖所在的东溪村,骑马也只有不到半个时辰的路程,吴用家、晁盖家仅五、六里地。据晁盖家庄客在官府供认,吴用是本乡中的教书先生,可见吴用也是东溪村附近之人。而且三个人都是闻名之士,连在蓟州的公孙胜、江州的李逵都知其名,不少好汉做梦都想与之相认,为何同在一县的乡里,吴用反而不认识宋江呢?吴用不认识宋江连晁盖都感到惊讶。晁盖说:宋江“四海之内,名不虚传!”“吴先生不曾得会?”真是咄咄怪事,令人不解。 其次,《水浒》第十四回载:当吴用听雷横说刘唐是晁盖的外甥时,吴用寻思道:“晁盖我都是自幼结交,但是有些事,便和我商议计较。他的亲眷相识,我都知道,不曾见有这个外甥。亦且年甲也不相登。必有些蹊跷。”第十八回,当宋江来报信之后,晁盖道:“他和我心腹相交,结义兄弟。”从上述三人关系看,晁盖与宋江、与吴用都是知己,一对是“自幼结交”,一对是“心腹之交,结为弟兄”。三人都是好结交天下好汉之人,宋江又闻名山东、河北,晁盖早应介绍吴用认识宋江,更何况又有一县之便,所以说吴用岂能不认识宋江呢?再说吴用对晁盖的亲朋好友,他都知道,又为什么不知道晁盖有宋江这个拜把弟兄呢? 《水浒》的作者其实也意识到吴用不认识宋江有不合理处,所以,当吴用从晁盖嘴中得知报信人是宋江时,说了句“只闻宋押司大名,小生却不曾得会。虽是住居咫尺,无缘难得见面。”来做补充解释,但与情理、与事实还是难自圆其说。说宋江与吴用过去不相识,并没有什么特殊作用和意义,它既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及人物性格的塑造,又不会制造出什么惊天大事来。说不认识毫无意义,这只能说是作者的疏忽,是《水浒》中的一个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