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五十三)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2-0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锐圆读通鉴随笔五十三】——赵武灵王的悲剧

     

    (前295年)赵主父封其长子章於代,号曰安阳君。主父使惠文王朝群臣而自从帝观之,见其长子傫(音“磊”,颓丧的样子)然也,反北面为臣,诎(同“屈”)於其弟,心怜之,於是乃欲分赵而王公子章於代。计未决而辍。……公子章田不礼以其徒作乱,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灭其党。公子章这败也,往走主父,主父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公子章死,成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之,令:“宫中后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雀鷇而食之,三月余,饿死沙丘宫。主父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得吴娃,爱之,为不出者数岁。生子何,乃废太子章而立之。吴娃死,爱弛;怜故太子,欲两王之,犹豫未决,故起乱。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117

     

    赵武灵王的结局是悲剧,这种悲剧在中国历史上一幕接一幕,不肯罢演。因为宠爱年轻的姬妾就偏爱小儿子,就要更换接班人,就要引发宫庭和朝庭的人事分化和重新组合,猜忌和仇恨于是在父子、兄弟间展开,所有的权力斗争都没有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于是阴谋、暗杀、政变……所有卑鄙手段都可以使用,于是,人性中残忍、恶毒、卑鄙、无耻等等劣的东西全部展示表演出来了。中国的圣人先贤们,对一家一姓的皇权那么热爱,但却没有花点工夫在皇权交替这一重大问题上进行完整的程序设计和规范,只是简单笼统地说“立嫡长子”,对老皇帝不喜欢嫡长子和嫡长子不合格或出了事怎么办,没有明文规定,没有《皇(王)位继承法》,皇帝专制发展到最高阶段,也不过是把继承人的名字藏在太和殿“正大光明”的匾后面,这种方式的设计者雍正皇帝的目的是,不让诸皇子和大臣们预先知道储君,以防结党。但他忘记了,老皇帝中意哪位皇子继承大位,别人还看不出个八九不离十吗?

     

      以赵武灵王的英明和果敢(“胡服骑射”的改革足以证明),但到了解决自己两个儿子的问题时,却乱了方寸,古人讲“关心则乱”,看来是有道理的。处理政治问题特别是接班人问题上,必须果敢,赵武灵王看到前任太子章在拜见新太子时委屈,颓丧的样子便有不忍,竟然想到把国家分成两个,让两个儿子人人有机会。看得出来,赵武灵王是性情中人,在亲情面前,他提人意表地提前半退休,化装拜访秦王,以及把国家一分为二分封两个儿子,都表现出他跳脱的个性,这种个性的人,如果是一个团团富家翁,则是一个和气且有平等意识的好爸爸,但他不幸是一个君,而且是中国的国君,而且是中国古代的君。

     

      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弟弟)和李兑(赵武灵王的亲信)围攻公子章是合法的,因为公子章当时是被认作“叛乱”,(公子章和公子何无法像布什和戈尔一样按照一定之法律规定和平竞争,所以只有“叛乱”一条路好走,成功了就是“玄武门之变”的前例。)但窝藏叛乱分子的是“主父”,半退休的前君赵武灵王。到了这种对恃局面,双方应该找出平息矛盾的方法,但是没有。公子章被杀,被围困的只有赵武灵王了,他的被围,让公子成和李兑感到十分难处理,他们认为起码犯了“大不敬”的罪,赵武灵王一但被放出来,自己的生命就没有保障,起码也得离开权力中心,这是私字一闪念,他们做出了让我们感到好笑又好气的决定:把自己敬爱哥哥和国君围困起来直到他饿死。

     

      在对恃的三个月内,没有任何谈判和斡旋活动进行。应该说公子成和李兑并不一定要让赵武灵王死,他们劫持自己的领袖是一种无意碰巧的事,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生命或者再加上权力不受威胁的话,他们是可以放出赵武灵王的。他们真是骑虎难下了。这种缰恃也许赵武灵王的小儿子新国王赵惠文王有办法打破,但他居然没有任何作为,是受控制于公子成和李兑?还是他也默许这种行为?我们今天不得而知。在被围困的三个多月里,赵武灵王不知有没有寻求过谈判解决问题,是不是他放言出去以后一定要杀公子成和李兑,进而封死了和平解决的可能?还是他尽管发誓诅咒不会报复也不能使对方信任?在一座空阔的宫殿里,他把树上刚孵出的小鸟都吃光了,他是暴跳如雷,还是绝望地枯坐?他在这三个月想了些什么呢?那一定是作为君和父亲能感受到的最深刻的悲痛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