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通鉴》札记之二十七--公仪休却鱼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1-0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公仪休却鱼

     

      公仪休为鲁相,有客送鱼,他不要。客人说:“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休说:“以嗜鱼,故不受。今为相能自给鱼,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故不受也。”

      理由像鞋底一样平实,公仪休没有张口闭口世界观人生观,却是看到了前因後果,因而谨守本份,没有行险以侥幸。我看过许多报道,阶下官员们无一例外地都要以放松这个观那个观的改造来作为“沦陷”的托词,几乎千篇一律,理由是堂皇,我老觉得不得要领。当初上小学的时候,师长连“不能打人不能骂人不能拿人家的东西”都不曾教育的话,那中国的教育还成何教育!及长,有了风云际会的本事,却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侥幸心理彭涨到百分之一百,我以为不干“放松”什么事。

      阶下官员们在阶上的时节,都是受党多年栽培的人物,什么道理不懂,只是没把它贴到自身来体会,先把心地收拾干净了。宋儒论理学,主张把道理放到自己身上来一一行开去,不做空头文章,而且还有些搏斗的意味。朱熹说:“把定生死路头,扶起此心来斗。”怕不怕人,从这个角度讲开去,确是知易行难。我老犯嘀咕,报上有些理论文章太过玄虚,真正体贴到自家身心,没一条行得通,仿佛云在青天水在瓶的不相干,这是最自欺欺人的。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