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帝 夜读《通鉴》263卷。徐绾背叛吴越王钱鏐,据杭州罗城,钱鏐自城外攻击之。当初,钱鏐构筑罗城,对部下说:“每十步修一座敌楼(城上敌楼,面向外所以御敌),防御工事够完固的了。”余姚罗隐冒出一句话:“敌楼不如向内。”(意为敌在内部)至徐绾事发,时人“以隐言为验。” 明冯梦龙著《智囊全集》,载此事甚详。“浙帅钱鏐时,宣州叛卒五千余人送款,钱氏纳之,以为腹心。时罗隐在幕下,屡谏,以为敌国之人,不可轻信。渐帅不听。杭州新治,城堞楼橹甚盛。渐帅携僚客观之,隐指却敌,阳不晓曰:‘设此何用。’渐帅曰:‘君岂不知备敌耶。’隐谬曰:‘若是,何不向里设之。’盖指宣卒也。後指挥使徐绾等挟宣卒为乱,几於覆国。” 我想起霞浦民间有个流传极广的传说,主人公恰与罗隐同姓名,两人物都有一个“圣旨口”,民间说喝石成沙的本事。我联想,民间有可能是借史上罗隐的名声而造出来的故事,犹如眼下的“戏说”一样。是胡兰成的书搭起了这个联想,《今生今世》里说渐东也广传这个故事。“罗隐大约是渐东一带,宋有方腊,元有方国珍,又明末流寇清末太平军皆到过,他们原有做真命天子的份,可是民间对他们的嗜杀失望了,所以造出来的故事,但查考不的确。”霞浦民间说罗隐是溪南或者沙江人,我却相信胡兰成的说法。 我母亲当年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时,却有她的教诲在里面。她不停的告诫我们,烧火时切不可用火钳敲灶坑,灶公灶婆会认为是打他们;也莫把有字的纸塞进灶坑里烧了,灶公灶婆不识字,就拿去奏了天上。 渐东和霞浦的故事只是细节稍有出入,大体是一致的。故事说:罗隐小的时候去私塾读书,走过庙门,菩萨就起立,他的娘拿一把剪刀放在菩萨的膝盖上试试,果然就丢下来。他的娘知道罗隐会出仕,忖到平常欺负她的人,就常常拿火钳在灶坑沿敲,说:“等我罗隐出仕,舂臼做枷枷叔伯,磉盘做板压厝边。”灶公灶婆就上天去奏,说罗隐的娘心眼太坏,罗隐不宜当皇帝。渐东版说,放在菩萨膝盖上的是鸡蛋,罗隐的娘数落的话,胡兰成是这样表述的:“某家不肯借米,等你做了皇帝杀他,罗隐答应‘噢’。某家不见了鸡赖我们,某家为晒衣裳与我相骂,等你做了皇帝要把他们全家诛灭,罗隐答应‘噢’。岂知饭镬浦起来的都是人头,因为罗隐是圣旨口,不好答应杀的。”这个“浦”字用得及好,满起来的意思,当念作平声,霞浦方言也使用。 却说天上得到奏报,当即雷霆大作,要来换骨,罗隐就全身痛。娘说:“仔,你莫嗷,你一嗷,娘的心跟刀刺似的。”慌乱中摸出一件内裤来堵罗隐的嘴。这样,皇帝骨被换上了乞丐骨,只因女人的内裤是阴秽之物,才留下皇帝嘴。渐东版,罗隐是咬住了马桶沿。因此,民间派生了一个俗语“乞丐命皇帝嘴”,表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而史上罗隐恰恰命运多舛,“罗隐,唐末文学家,字昭谏,原名横,因屡试不第,愤而改为隐,自号江东生。二十七岁即在贡籍,却十试而不中。後从事湖南,历淮、润诸镇,皆不得意,直至五十五岁才投奔雄据东南的杭州刺史钱鏐,辟为从事。” 传说中的罗隐避雨洞中(渐东版是山崖下),看到顶头一块石头,信口说:“圆又圆,扁又扁,压我罗隐正正好。”就被压死在里面了。霞浦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编的《故事集成》里还载很多机智故事,我们少小都从父辈的口里知悉。民间还传,罗隐做皇帝,郑堂——又是一个机智人物——做军师,官井洋填平了当帝都云云,极有趣。 胡兰成说:“这故事抵得一篇《孟子》,孟子说天下惟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而如张献忠的立起七杀碑,则到底不成大事。”胡兰成讲得很大,我不过是自由联想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