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通鉴》札记之十四--迷信的辫子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2-3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迷信的辫子

     

      人逢喜事,情到深处,都有深浅情怀,此未尝不可谓之“征兆”,如医家手下的脉象,皆关心境。史家推重的“喜怒不形于色”,那是另一层意思,不在“察颜观色”之列。人体小五行,宇宙本乎五行,那么地理山川之征兆亦当有其可信度了。这里,作者无意要去宣导一种迷信,却需要对它进行一次厘清,只因长期以来它太过笼统。

      《通鉴》载:“(汉成帝元延)三年春正月丙寅,蜀郡岷山崩,壅江三日,江水竭。刘向大恶之,曰:昔周岐山崩,三川竭,而幽王亡。岐山者,周所兴也。汉家本起於蜀汉,今所起之地,山崩川竭,星孛,又及摄提大角,从参至辰,殆必亡矣。”我相信这种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先兆道理,西历04年南亚海底大地震,一个德国小女孩即得益於这种征兆而救人百来人的命。《通鉴》不会去宣扬无根由的迷信,反而有它的认识,正如共和国把宗教活动与迷信区分开来讲一样。

      讲迷信,我以为包括如下二个方面:①卜卦算命看相,99%人都认为易便是如此;②烧香拜佛。後一种的含盖面很广,祭天祭月祭祖宗,巫蛊或说是民间的跳神,礼佛或曰神仙等等,都可以囊括。祭天祭月祭祖宗是对自然力和祖先的崇拜,旨在培养敬畏的心理,现在多不行之了,估且不论。民间人都会一二手相面,就像“朝霞不出门,晚霞行万里”一样,有先民的经验成份在里面,相书上说“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民间至此说“头平额阔”或“大头大面”是福相。曾国藩有一本鉴人的书叫《冰鉴》,此诚有道理也,只是现在通於此道的人跟熊猫一样希有,也估且不论。剩下的便容易分清。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有一节可以引录:

      澄去任何神秘的色彩,朴素易占是科学的。和天气预报一样,均要从“现象”开始推断。……自周文王囚羑里演易以来,历代第一流的学者,也包括正史,都持肯定的态度。南北朝有个陶弘景,梁朝皇帝萧衍的老朋友,隐居山林。萧衍同志很尊重他,朝中每有大事必向他请教,人称“山中宰相”。他临死的时候,写了一首诗,末两句是:“岂悟昭阳殿,遂作单于宫。”《通鉴》注说:“后来侯景篡位称帝,果然在昭阳殿。史言修道之士有识时知数的本事。”同时期有个官员叫周弘正,精通占侯,曾对朋友说:“国家数年后当有战乱。”当他听说朝廷接纳从东魏叛逃而来的侯景时,说:“此人当是祸乱的源头。”後果如他所料。

      问题是,即有吉凶之断,必然有趋吉避凶之心理,因此产生了“避”或“厌”,以及由此而派生出来的许多附加,给纯正的高智力活动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授误解以话头。而真正应当归入迷信一途的,则是巫蛊之类。何谓巫蛊?《红楼梦》里赵姨娘请马道婆施法诅咒贾宝玉和王熙凤的便是。正史不支持这类东西。汉武帝刘彻同志英明一世,晚年为巫蛊所惑,逼得太子走险造反,最后自杀。真相大白之后,后悔莫及,修建了一个“思子宫”,算是悔过。正史同样不支持妖梦之占。上文讲的萧衍同志,梁朝的奠基者,“江山是我一手打下来的,又从我的手上丢掉,有什么好遗憾的呢。”就是这主说的。此人还精通佛法,恪守佛家的过午不食。晚年估计老年痴呆了,尽相信妖梦,说:“吾为人少梦,若有梦必贵。”臣下借机大力蛊惑,生生弄出侯景之乱,自己也生生饿死。胡三省批评说:“作为一国之君不好好打理国家,却相信妖梦,他的灭亡也是情理中的事了。”

      易之占当然也有它的行事标准。上上之智的人,主张“善易者不卜”,而且“《易》不可以占险。”、“《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也就是说,《易》不支持杀人放火之事。关于这一点,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中有论述。

      那此术士想籍此攀得荣华富贵,如秦始皇时的八百童男女之类,拿得鸡毛当令箭,使得有道理的东西鱼目混珠,月鸟蒙胧起来。有道人士,并不借此为进身之阶。唐宣宗史称小太宗,相信长生不老术,从罗浮山请了一个叫轩辕集的道士,他就劝皇帝说:“王者屏欲而崇德,则自然受天遐福,何处更求长生。”至於释教,作为宗教信仰,都以宽容处之。佛书上有一句话“鸟身自为主”,周作人先生就大加赞赏,说这便是“博大精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很兴盛了一阵,後来只因“百姓男耕女织,不自温饱;而群僧坐华屋,美衣精馔,率以十户不能养一僧”之弊,有所损抑而矣。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讲,看点佛书确容易安心,很不一般的心理学,这与看破红尘,万念俱灰无关。研究李叔同的学者,多从“看破”这个角度去解说李出家的原因,《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一文李叔同自述说“这回到虎跑寺去住,看到他们那种生活,却很欢喜而且羡慕起来了。我虽然只住了半个多月,但心里却十分地愉悦……。”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