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残阳如血,照在权谋家的刀上——读《资治通鉴》随笔(二十九)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2-2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锐圆读通鉴随笔二十九】——做官的共识

     

      卫鞅欲变法,泰人不悦。卫鞅言于泰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版 46

     

      商鞅的大名,是在七十年代批林批孔运动中认识的。他当时是被批崇的法家。

     

      商鞅倡导的秦帝国的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成功的改革。改革是用强权、专制推行的,并且是以强化专制为目的的,在现代,也有许多专制体制成功地进行了改革,在经济、军事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它们的成功,值得深入思考。

     

      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目标是什么?国家的目标?人民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人民的统治者是可以认同一个目标的,例如富裕和强盛,尤其在国际间竞争比较激烈的时候,这样上下可以同心同德,人民甚至愿意为国家目标的实现作出相当的牺牲。但是,人民和国家的目标有时是不尽相同的,人民中会有一部分人要求政治参与,当权派如何处置这个问题,变数就在其中。

     

      商鞅的主张是不让更多的人参与,他君主包揽一切,他的一番话打动他的老板和后来所有的老板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