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通鉴》札记--同声异口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2-2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编者:国学论坛中佳作迭出,中和居主人的《通鉴》札记已经在读书心得版面连续刊发四十多则,从今天起,将在首页国学资讯中连载。

     

    同声异口


      军队里异口同声,那是纪律的表现。开会谋事的时候也同声异口,除了阿谀奉承,别无解释。


      《通鉴》载: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写《中庸》的子思说:“卫国在我看来,可称得上是‘君不君臣不臣’的了”。公丘懿子问:“此话怎讲。”子思说:“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闇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闇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兴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这段文字当得“力透纸背”这个成语,值得细思再三。官长的决策如司机手中的方向盘,拿捏苍生,大意不得,应容许“不协调”的声音存在,辩难不是唱反调,而是在理智上保存一份“风险机制”,避免盲干盲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与负面。无论对错,众口皆一词,“会后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无异于“捧杀”;官长听不进意见,自信心无极限膨胀,无异于“自杀”,与事功都是无补。很多情形,我们常昂贵而不道德的调侃“花钱买教训”或“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事实”,搪塞负面,滥用了“往事不可鉴,来者犹可追”的古训,开脱自己,逃避责任,漠视责任。此风一开,在上者则随便拍脑袋,称为“拍脑袋决策”;在下者本着“掌声”原则,把噤若寒蝉奉为处世圭臬,好事坏事一派笑脸对付,几近谄谀,但求无过,以求得领导的好印象,此种现象殊非好事。

      王悦文有篇文章叫《萨达姆的运气》,“国际上倒萨声浪席天卷地,萨达姆却以百分之百的支持率重新当选伊拉克总统。”到头来也是这些人唏哩哗啦了他。那年我在《参考消息》上读到已成孤鸟的萨达姆站在共和宫门前,昔日的八面威风也不在了,好不凄清。我想起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待到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很合适的注解。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