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沉埃未落话中医:国粹为何不珍惜?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6-11-02 00:00于哲学网发表

 

 



          
     
        近来,有关中医药两个截然不同的消息令人不胜唏嘘:一方面韩国在成功申报“端午”之后,正准备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另一方面竟然还有中国人在网上征集签名要求告别中医中药,让中医在五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虽然对后一种荒谬的行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已公开批驳,众多网友也予以痛斥,但还是令人深思。

        一位韩国医生说: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国应该更加重视

        朴灿杰是上海韩国商会医疗局的局长。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上海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峰会”上,这位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研习了多年中医学的韩国医生将中医和韩医作了一番比较。他说,韩国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的唯一一个在法律上西医、传统医并重的国家。1990年之前,韩医是使用汉医学原理来治病,但随着韩医的发展,韩国觉得本国医术应与中国有所不同,所以在1990年后将名称改为“韩医学”。虽然名称改了,但是学习的基本内容和科目与中国的还有很大相似之处,中医的经典《皇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都是要学习的,此外,附加了许俊的《东医宝鉴》和李济马的《四象体质》。

        同样面临西方现代医学的冲击,韩医却比中医表现得更为传统和自信。在韩国,韩医不能使用西医的诊断机器来为病人做身体检查,比如超声波、血常规等仪器都不允许使用,所以韩医对人体本身的研究非常细致。与中国的中医院校不同的是,韩国医学院的入学考试难度很大,招生条件非常严格,水准很高。韩医学的大学学制分为本科6年、硕士2年、博士3年,学生大学毕业的同时参加考试拿到许可证后,国家允许独自开设诊所。在韩国,韩医医生一般都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

        在中国学习了多年的中医后,朴灿杰有很多感受。他说:“在中国不管中医生还是西医生,很多都是使用西医的方法来作诊断,药方也以西药为主,运用中医的地方不是太多。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中医知识。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中国不能丢下,应该更加重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德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本土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是中国的医生自己消灭了中医。”此次在网上征集签名要求“告别中医中药”的发起者“张功耀”,同样也是自称学了三十几年中医。

     相信中医又心有担忧的六个理由   (李北陵)   
     
    近来有件事情让不少人很是震惊:有人在网上征集签名,要求中医在5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对此,尽管有关部门已经表态,绝不会取消中医,但人们对中医的是是非非还是十分关注。据10月3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针对14677人的调查显示,8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相信中医”。同时,仅有27.7%的人声称,“如果生了病,愿意首先看中医”,有61.3%的人认为“中医在我国的发展越来越不乐观”。

     看来,在接受调查者中,多数人还是相信中医、认可中医,但同时,又为中医未来的发展表示担忧。依我的生活经验,这一调查大体反映了公众的心态。我看其中的原因主要有六:

     第一,中医的宗旨是预防,讲求的是养生与治疗结合,在治疗某些病症上见效较西医慢,与更讲求时间效益的现代社会不太吻合;第二,西医治疗可以标准化,中医却没有现代医学科学那样的通透性,加之讲究秘方,没秘方难传下去,因此更多要靠师徒传承、依赖个人经验的积累,培养高素质中医的周期因此比较漫长,也与现在西化的教育模式相悖,导致医学传承的中断。随着老中医的一个个谢世,堪称为“师”的中医大家越来越少;第三,中医很多时候给人以“包治百病”的印象,但在诊断方法的精密性、规范化和标准化上又明显不够,加之缺乏对疾病的预后判断,使得一些庸医乃至骗子借机钻空子,混迹于市,招摇撞骗,败坏了中医的名声;第四,不少人误将中药当中医,不懂或者无视中医讲求针药结合、药居次要地位,结果中药的某些毒副作用成为中医是“伪科学”的“罪证”;第五,药物就地取材、病情判断借助表象以及症状分类模糊的医学特质,决定了中医大多只针对个人进行诊疗,难以开展大范围的、系统性的卫生工作,这也限制了中医作用的更好发挥;第六,一些并不懂行的外行“专家”,以其头衔和影响力,不负责任地贬低中医,误导了公众。

     正如西医并非万能一样,中医也不可能包医百病。中医的不足,并不足以否定中医的优点和应用价值。就在国内一些人激烈争论是否应该抛弃中医的时候,媒体却告诉我们另一些事实:在国外,中医成了不少外国人眼中的“救命稻草”,他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投诊中医。我们的近邻韩国,就打算把以中医为主要内容的韩医申报为世界遗产,韩国和日本目前把持了中药国际贸易的90%,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亿美元。在英国,3000多家中医诊所和中药店遍布英伦三岛各大小城镇,仅伦敦地区就达400多家,唐人街的中医诊所和药店成为排在餐馆之后密度最大的店铺。眼下,英国政府正寻求通过立法来为中医正名———闻之,能不既感到安慰,又兀自感到痛心?

     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医中药是西医之外可以倚重的另一种就医方式。多数人相信和支持的中医,在与时俱进不断克服自身弊端之后,应该拥有一个更有生命力的未来。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