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清史热的衍生:民国出版物为何炙手可热?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2-0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历史热:古即有之的传统

    改革开放初期文学热,20世纪90年代经济学热与政论热,现在独领风骚的是历史热。人人都拿历史说事儿,中央电视台讲述历史的《百家讲坛》栏目一度受到空前追捧,网络草根作为“历史票友”也不甘落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等通俗历史读物出版后都高居畅销书排行榜,从这些可以窥见当前的历史热热到了什么程度。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史学发达的国家,老百姓对历史一直兴趣浓厚。村夫野老茶余饭后都喜欢谈古论今,天崩地坼易辙之季的明末,竟出现比当下易中天还要红的讲史明星柳敬亭,得当时封疆大吏左良玉欣赏,让其参与军机要务,黄宗羲、吴伟业、张岱一班最一流的学者文人都为他树碑立传。历史是一面镜子,宫廷争斗与政经权术被用以借古鉴今;历史是一种工具,或警世或励志,足以经世致用。眼下的历史热可见是一种古即有之的传统延续。

    仔细盘点这几年一波一波的历史热,分明看到各个朝代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数几年。忽如一夜之间风气大开,人人都开始谈论章太炎、胡适之了。

    民国热:从2005年以来清史热的衍生

    所谓民国始于1911年清朝覆亡,终于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这段历史不是国泰民安的盛世,却是暗发魅力的时代。这段被称为民国时期的38年里,既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熏又光怪陆离醉生梦死,既兵荒马乱枭雄横行?熏又英雄辈出志士如云。

    民国热其实是清史热的衍生,清代由于文字狱的桎梏,士人都收敛了性情钻进故纸堆里做考据之学,后人写来写去也就是康乾盛世与宫廷政变那些事儿,而民国却因为大厦将倾出现了极致的多彩斑斓,外来的和固有的东西交错碰撞出绚丽的色泽。章太炎、鲁迅、胡适、陈独秀、苏曼殊、周作人……有时读了他们激动人心的文字,便想象那让人怦然心动的时代和人事,觉得谜一样的话题和掌故是那样多。

    由于意识形态和现实环境的种种原因,讲述民国历史向来是学术界和文化圈的薄弱环节,但恰恰这段历史对现代知识分子影响比较大。因此,近年来民国作为一个散发文化热力的名字,在文化界已如燎原之势,许多作家学者都对民国这一题材迷恋。

    梳理民国热要追溯到2005年。当年一本类似《世说新语》的体例结构的书,从集纳大量丰润真切的历史细节中再现了民国的种种情境。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则以其不依风附草的学者气概,给袁世凯这个遗臭百年的人物“同情之理解”,烹调了一份具有独特口味的历史文化大餐。张鸣的《历史的坏脾气》以其对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勾勒出民国人物百般脸谱,检讨中国历史的劣根性,取得市场和文化界的认可。

    2006年民国大记者陶菊隐的《北洋军阀史话》以《武夫当国》的书名推出,描绘民国那风云变幻时代里的枭雄惊奇与政治秘闻,从这本文笔与现场感俱备的煌煌130万字的历史巨作开始,出版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民国热。就在这年傅国涌推出《笔底波澜》,这部号称“百年中国言论史”至1949年便戛然而止,其实主要内容集中于民国时期,作者以史家的血性和厚重独辟蹊径地关注近代言论。何兆武的《上学记》则是以自己的亲历叙述了民国那些陈年往事,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民国历史的反思。杨天石、智效民、邵建等人关于民国这些人那些事把民国热推向了高潮。

    2007年李辉选取美国《时代》周刊有关中国的封面人物为独特的切入点,结合该杂志的报导原文,再参照当事人的回忆录和相关史书的记载,以编年史的方式描述了民国重大历史事件的演变进程和历史人物的命运,这本《封面中国》被一些报刊评为年度十大好书之首。就在这年末国内文坛著名奖项——“十月文学奖”的桂冠被孙郁一组关于“民国人物”文章所摘去,这组文章在2008年初以《在民国》为名集结出版。这些有关民国的大量图书,把民国热延续到了2008年。

    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是以鲁迅研究而鸣世的学者型作家。他在鲁迅博物馆的办公室就充溢着民国的气息,满目遍是发黄的民国旧刊与书籍,让人仿佛置身“在民国”。孙郁常概叹文化是需要生态的,而在民国时的艺术与学术,基本还保留了精神的多样性,使得各类人物有了驰骋的机会。所以《在民国》一书,向人们展示了那一时代的多样性:超人的激情与禅林之风,左翼斗士与自由主义绅士,托派与安那其主义,遗老和西崽。这些民国的士人们演绎了诸多的故事,这些力透纸背的文字后面,确乎有直指我心的思想。

    民国史:需重新审视

    长期以来,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有些僵化和狭窄,把有血肉的历史变成一种干枯的公式。每个历史人物都被贴上了阶级标签,脸谱化、教条化的宣教使得好人和坏人都按照一个模式写。这时期的人物比如朱自清被作为爱国文学家写进教科书,闻一多长久以来作为革命斗士被宣传,胡适之被贴上资产阶级反动文人的标签定格在白纸黑字上……这些概念化遮蔽了民国人物身上的精神理念,使得他们遭到历史的曲解与遗忘。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