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熟悉不过的唐诗,近日却因《百家讲坛》主讲人马未都的解释成为火爆争论的焦点。他认为,诗中的“床”,不是人们想当然的用来睡觉的床,而是马扎,也就是北方常见的可折叠的小凳,我们对“床前明月光”误读了千年!“马扎说”一出,立即引起一片哗然。 事实上,近年来由《百家讲坛》引爆的文化话题和激烈争论很多:严肃的历史能戏说吗?学术能在电视上传播吗?《论语》、《庄子》能熬成心灵鸡汤,然后呈现给电视观众吗?……可以说,当今中国众多引人瞩目的文化名人、文化现象,不少与近年异军突起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有关——电视讲坛。 据悉,2008年春节期间,举国闻名的 讲坛类栏目遍地开花 电视讲坛的呱呱落地是在1999年。当时湖南经济电视台播出余秋雨的演讲“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首开中国电视讲坛之先河。这种传播学术思想的新样式,后演变为湖南卫视的《新青年·千年论坛》。随后,凤凰卫视和中央电视台于2001年分别推出《世纪大讲堂》和《百家讲坛》。 讲坛类栏目兴起之初,并没产生大的影响。《千年论坛》因服从于湖南卫视的整体定位而遗憾地改版为求职类栏目,一些地方台的讲坛栏目也纷纷以失败收场,《世纪大讲堂》走得相对顺利些,虽然一直以前沿新锐的思想探索,影响着一批有影响力的人士,颇受好评,但因为在中国内地落地覆盖率的限制,并未产生全国性的轰动影响。 电视讲坛真正异军突起,要从《百家讲坛》成功转型开始。2004年5月,阎崇年讲“清十二帝疑案”,收视率高达0.57%,跃居央视科教频道之首。随后,《百家讲坛》改变策略,侧重历史文化类选题,以悬念见长,收视率一路攀升,到2006年其收视率已在央视科教频道高居榜首。《百家讲坛》造就了一批“学术明星”,俨然成了造星工厂;“学术超女”于丹去年在北京连连创造签售新书神话,并且引发了国学复兴的热潮……“这已经不仅仅是电视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曾担任过北京电视台《中华文明大讲堂》策划的中国传媒大学 在《百家讲坛》影响下,各地方台的讲坛类栏目犹如雨后春笋:北京电视台的《名师讲坛》、《中华文明大讲堂》,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国视讲堂》、河北电视台的《燕赵大讲堂》、湖北电视台的《荆楚讲堂》、山东电视台的《新杏坛》纷纷开坛布道……此外,还有一些行业内的讲坛栏目,如《经济大讲堂》、《艺术大讲堂》、《军事大讲堂》等等不胜枚举,在不同领域全面开花,一派繁荣。 讲坛类栏目魔力何在 讲坛类栏目让观众如痴如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文化热点话题,到底其魅力何在呢? ●社会背景:投合大众文化心理需求 现代社会里,“面对物欲横流,人们的心理不适也接踵而至。这是一种经历不同的文化处境而带来的‘文化震惊(culture shock)’,容易使人们心理处于焦虑、焦灼、失落、躁动的状态。”中国人民大学新 ●媒体策略:用传媒的方式言说知识 如果说大众文化心理的需求给讲坛栏目提供了一个扎根生存的肥沃土壤,那么,媒体的言说方式的改变则是讲坛类栏目走红的催化剂。 “电视学术讲坛的成功还在于它采用了传媒的方式来言说知识。”河海大学新 ●观众感受:正好提供了一杯营养汁 “就中等收入、中等文化水平的人来说,许多人可能想进行一定程度的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却又懒于进入书斋,端坐桌前,这种讲堂正好提供了一杯营养汁,比较好看,比较方便,深浅合宜。”“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进行社科普及,而这种电视讲堂的形式是最生动活泼的,它的电视化、快餐化博得了很多受众青睐。”网友的这些看法也代表了相当多喜爱这类栏目的观众的心声。 目前进入“缓慢发展期” 如今,随着电视讲坛栏目的普遍发展,各地讲坛林立,陈力丹认为,讲坛类栏目已经不火了,作为一种栏目形式,它已经为观众所司空见惯,成为一种常态。 《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万卫说:“《百家讲坛》现阶段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均衡、缓慢的发展状态”,其收视率已经到达一个高峰,很难再像前两年那样一路狂飚,但是因为栏目品牌知名度已经建立,也不会有大的波动。事实上,该栏目的收视率在2006年和2007年基本持平。 “讲坛类栏目经过了当初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大浪淘沙之后的沉淀,现在已经进入了平稳发展期,也进入了一个反思阶段。” 满世界帝王将相、宫闱秘史、才子佳人——这是不少人对目前讲坛栏目冷眼旁观后的批评。这种雷同的、稍嫌狭窄的选题能够吸引受众多久,是一个未知数。而戏说历史的庸俗化、剑走偏锋的误导等倾向,也受到了颇多质疑和批评。 《百家讲坛》开创的栏目定位、选题范围、名人主讲等模式,被众多电视台群起模仿。然而,没有独特品牌和准确定位就难以获得长久的成功,这也是此前一些讲坛类栏目“悄然落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百家讲坛》“一家独大”的形势下,应如何做出特色,走出困局,这对许多讲坛类栏目都是巨大挑战。 主讲人的挖掘和培养更是决定讲坛栏目是否好看、能否长久生存的重要因素。“在一个专业范围内,真正适合电视表达的专家屈指可数,”孔令顺认为,“选对了主讲人,栏目就成功了80%,因为主讲人直接决定了栏目的话题和内容。”而研究领域适合电视表现、口才风度俱佳、深谙电视传播规律等全方位的素质要求,使得众多电视台的主讲人资源争夺相当激烈。据万卫分析,很多讲坛栏目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主讲人资源匮乏的问题,因为“他们几乎都没有找到培养主讲人的方法”。 也许正如万卫所说:“讲坛类栏目兴起容易,但是可持续发展非常难,比任何电视栏目都要难,它完全依赖优秀的人在这里原创,由不得半点掺假。” 任重道远的未来 “历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讲坛类栏目辉煌的机遇。”万卫说,“因为以前历史研究的局限,清朝以后的历史显得纷乱,没有人站出来好好讲一讲这段历史和文化。”现在,讲坛类栏目已经打开了观众了解历史文化的一扇门,“观众对传统历史文化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万卫对讲坛类栏目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真正的软实力是深远的历史文化,因为这是我们的根本,是独有的资源和财富。其实,越是民族的,越是自身的,就越值钱,这就是软实力。”中国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文化资源丰盈富饶,是开掘不尽的。而且,思想总是在不断地更新,会不断出现新的看法。“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还多么浅显啊,怎能满足观众需要呢?观众肯定要探求更深刻的东西,牵涉的面会越来越大,对栏目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而深度娱乐的需求决定讲坛类栏目未来还有相当的发展空间。当前荧屏娱乐化倾向明显,尤其是低俗浅薄的“愚乐”倾向遭到了追求更高层次精神愉悦的观众反感。孔令顺指出,《百家讲坛》栏目的红火,是深度娱乐对当前过度娱乐的拨乱反正,“满足了受众内心深层对‘真’的需求和对崇高的渴望。”现在,“人们很少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经典,但又对传统文化有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这从各种经典典籍的长销不衰可见一斑。讲坛类栏目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通过娱乐的形式传递相对深层的知识和道理,能够给人们带来一种内心的充盈和精神的慰藉。”讲坛类栏目相对于低俗娱乐的深度优势,决定了它未来依然是满足人们更高精神追求的一种形式。 “地方台的讲坛栏目应该更加注重其内容上的地域特色,要有贴近性,要明白自己适合讲什么东西。”孔令顺在谈到地方台的发展时说,比如说山东,讲儒家文化、齐鲁文化就很好,大家都认可;而陕西台讲汉唐文明;北京台讲述古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也有很大优势。另外,地方台要“注重区域内的收视率,除了省外市场之外,更应注重省内市场”。 随着观众的文化素养和欣赏品味的不断提升,国外优秀纪录片的大量引进,目前讲坛类栏目的栏目定位、选题策划、营销包装、表现手段等,都需要与时俱进,紧贴观众。同时,业内专家指出,虽然讲坛类栏目有深度娱乐的功能,但是“还应时刻明确作为大众公器的电视媒体的文化责任,警惕商业逻辑对文化学术的侵蚀和严肃类文化栏目可能给受众带来的深层次的伤害,加强公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同时还应强调电视知识分子对文化品格的坚持和道德底线的坚守,以保证讲坛类电视栏目和谐健康的发展。”讲坛类栏目的未来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