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红楼梦》五个书名考实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8-01-25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作者】张晓琦

      【内容提要】

      本文揭示了《红楼梦》等五个书名和四个题名者的内涵:五个书名和四个题名者都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隐语,区别在于各自的构思角度不同。如“金陵十二钗”是从盛京皇宫和北京皇宫的联系以及十二个日子的联系中来构思的;“石头记”是能代表宝玉的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在太极盘上的形状的隐语;“情僧录”是从阴阳关系和玉玺的阴阳文角度来写宝玉的太子身份;“风月宝鉴”是能代表大清皇位和宝玉的太子身份的诸多日子之间的阴阳关系和它们在太极盘上的形状的隐语;“红楼梦”是宝玉被立为太子日和失去太子身份日通过太极盘和钟表盘转化为戌时后的隐语。
     
      【关键词】 《红楼梦》;谜书和史书;十二钗;太极盘;《风月宝鉴》;《石头记》

      《红楼梦》是一部用小说和谜语形式写成的、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的史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和智慧之大成的“天书”。由于是史书,它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记载就是相当精确的;之所以说它是谜书和天书,就因为它记载历史事件和日期的种种谜语手法是独特的和违背史书和小说规范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按照我们平时的时间概念来理解《红楼梦》中的时间,是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符合作者原意的答案的。只有发现作品所隐写的生活内容和历史事件,并同时发现作者记载它们的种种谜语方法时,才有可能破解作品中的种种谜团。我在前十来年研究的基础上,又经过近两年多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在已经基本上掌握了作品的真正内容和独特构思。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红楼梦》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它竟然有五个书名和四个题名者。毫无疑问,弄清这其中的寓意,是科学地了解和把握《红楼梦》一书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下面就对此作些简略的考证和说明。

      “金陵十二钗”之谜

      《红楼梦》长期以来之所以聚讼纷纭,除了它本身的谜语性质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索隐考证者,都没能正确发现作品所隐写的主要人物是谁。这个根本问题不解决,其他一切对作品的索隐式解读自然就只能处于猜测阶段。而这个人物就是顺治四子的同母弟。顺治出于对董鄂妃的宠爱,原本要立四子为太子「1」,但他不幸早夭。董鄂妃在顺治十七年即公元1660年又生了一个儿子,顺治欢天喜地地规定他为将来的太子「2」,但终因宫中流言等原因,这个儿子却被当成了死人,其母不久也因此逝世。其实顺治的这个儿子并没有死,说他死了只是一种讹传而已,所以作品用“因讹成实元妃薨逝”来写他最后失去太子身份的遭遇(因为当他最后失去太子身份后,就永远地告别了皇室宗族,也就好比他死了一样)。后来顺治在出家前为了纪念爱妃,赌气地不负责任地将皇位传给了他,又赐以玄烨的汉名。但顺治生母为了顾全大清朝的脸面(一个不满周岁已被当成死人且被传言非顺治亲生儿子的人怎么能“死而复活”并成为大清朝的皇帝呢),矫诏让顺治的三子(也就是后来的康熙)袭用了此汉名,并登上了大清皇帝宝座。而顺治四子的同母弟(后文用宝玉代之),经过一些变故后最终流落曹家成了曹宣。《红楼梦》主要就是隐写他幼年的这段亲身经历的。

      作者曹宣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曹玺传》说他“殖学具异才”。他在1704年隐居到五台山去了,和亲生父亲顺治生活在一起。在无所事事的情况下,用了数十年的心血来写这部凝聚了其全部知识和才华的旷世奇书。在既不为名,又不为利,只是把他想说又无法直接说出的事情写出来,并藉此把他的才华和智慧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的创作动机的支配下,他根据自己的遭遇,终于创作出了这部用于隐写真实的历史事实的小说。这就是说,对于作者来说,《红楼梦》的小说形式和它的谜语形式,实际上都只不过是他展现自己才华的有力工具而已。只把《红楼梦》当成小说来读,或者只把《红楼梦》当成谜书和史书来读,实际上都抹杀了它的独特品格。尤其是只把它当成小说来读,就无法发现和欣赏作者在其中所蕴含的举世无双的聪明才智和独特的民族智慧了。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打造作品的史书品格的呢?换句话说,作者确立作品的史实内容时,最主要的思路是什么呢?打个比方,如果《红楼梦》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的话,构成这个建筑的地基或者说其基本框架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我终于发现,作者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思路,就是以能够表示宝玉的全部身份经历的日子为全书的谜底,然后配合古代种种丰富复杂的文化知识尤其是数术知识,来构思和编造出种种故事情节。

      这些日子主要是:A、太祖、太宗和顺治登基的五个日子,即太祖建元天命即汗位的1616年1月1日壬申「3」(本文日期均为农历)、太宗继父汗位改元天聪的1626年9月1日庚午「4」、太宗改元崇德称大清皇帝的1636年4月11日乙酉「5」、世祖继父皇位改元顺治的1643年8月26日丁亥「6」和他定鼎北京即皇帝位的1644年10月1日乙卯「7」。B、宝玉的生日1661年2月1日丙戌、他被顺治立为太子的日子即1661年1月2日壬子「8」,他失去太子身份的日子即1661年1月4日甲寅(这三个日子是我从作品中索隐考证出来的)。C、太祖死日即1626年8月11日庚戌、太宗生日即1592年10月25日辛亥、太宗死日即1643年8月9日庚午、顺治生日即1638年1月30日甲午。

      将这些日子分成三组,用干支来表示可排列如下:

      A、壬申、庚午、乙酉、丁亥、乙卯。B、丙戌、壬子、甲寅。C、庚戌、辛亥、庚午、甲午。

      这十二个日子就是所谓的“金陵十二钗”命名的涵义。

      这种构思的重要性在于:标示宝玉的皇子身份的生日,标示他太子身份的被立为太子日和失去太子身份日,在史书中都是没有记载的,我也只是根据《汤若望传》中的有关记载,才知道了他这个人的存在以及顺治在他出生后就决定他大了要作太子之事的「9」。那么当作者要想把宝玉的这两种身份确凿无误地表现出来的时候,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三个日子和太祖、太宗和顺治三人登基的日子联系在一起来进行构思。这就好比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一样,如果一个镜头是两个青年男女接吻,接下来的镜头若是两个人一起哄一个婴儿,我们就会得出他们已经结婚了的结论。这就是宝玉的命根子为“通灵宝玉”的内涵:他的太子身份是和父亲、爷爷和太爷的皇位连在一起的。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将这些日子命名为“金陵十二钗”了。在《红楼梦》中,金陵是与都中对应的,因为这里的“金陵”其实指的是当时的盛京即现在的沈阳,而都中指的是当时同时也是现在的北京。也就是说,《红楼梦》中的金陵,指的是太祖、太宗和顺治三代皇宫所在地盛京(顺治也是在沈阳故宫继承父亲皇位的,后才迁都北京),《红楼梦》中的都中,指的是顺治和康熙两代皇宫所在地北京。当时称为盛京的沈阳,为什么可以用金陵来指代呢?其中的缘由其实是极其简单的:明代先是在古金陵即当时的南京建都,后迁都北京,迁都后称南京为陪都。而清代仿明代之制,迁都后也把盛京作为陪都。在这个意义上,按照作品中例示的射覆式连环手法,盛京也就可以用金陵来类比和指代了。所以第2回雨村说贾府的老宅在石头城即金陵城,后文贾母也说过回南京老家的话。这其实就是暗示沈阳故宫为北京故宫的老宅、老家。所以所谓的江南甄家其实指的就是盛京中的皇宫当然也就是北京贾府的老宅了。雨村又说贾府老宅的街东为宁国府,街西为荣国府。宁国府指太祖时修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所以后文说天下十亭),这组建筑在沈阳故宫的东侧。故宁国公指太祖。荣国府指太宗时修建的崇政殿和崇德五宫等建筑群,相对宁国府而言,它自然就在西侧了。故荣国公指太宗。至于说宁国公和荣国公为兄弟,是从天命和天聪这两个年号好比两个兄弟的名字(天字辈)这一点出发,来编制出来的谜语。所以“谩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首罪宁”的真正内涵是:不要说不能继承皇位光大祖业的人都是清太宗的子孙后代,使这种现象得以产生的根源和“罪魁祸首”当然还是清太祖了,因为他才是大清帝业的缔造者。

      至于用“十二钗”来指代康熙前的清代皇位,除了前述十二个日子这层内涵外,还因为满族人原称女真人,也就好比“女子”一样了。最为重要的是,此处的女子实为死人的隐语。古人称男为阳,女为阴;又称生为阳,死为阴,如活住阳间,死则居阴间之类。太祖和太宗确实死了,顺治和宝玉也被当成了死人,而这十二个日子在作者写书时也早已成了历史。所以第五回宝玉初入太虚幻境时,所见全都是女子,并指出太虚幻境是不允许男人进入的场所。在116回写宝玉再入太虚幻境时,“忽见一群女子都变作鬼怪形象”。93回写甄宝玉也是“走到一座牌楼那里,见了一个姑娘领着他到了一座庙里,见了好些柜子,里头见了好些册子。又到屋里,见了无数女子,说是多变了鬼怪似的,也有变作骷髅儿的”。这里的“也有变作骷髅”者,就是指太祖和太宗确实是死了。这里的“说是多变了鬼怪”者,就是指顺治和宝玉其实都没有死,他们的死只是“说是”而已(此处巧妙地通过转述的形式把“说是”突出了出来),所以把他们当成死人是很诡秘奇怪的事情。“多变了”这个说法,一方面是指在写宝玉的经历遭遇时,涉及到顺治和宝玉的日子,要多于涉及到太祖和太宗的日子,另一方是指顺治和宝玉还都活着,否则三死一活的话,就只能是说成“多变作了骷髅”了。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里对甄宝玉经历的交代,就是对贾宝玉两次入太虚幻境经历的概括:甄宝玉“见了无数女子”,是指贾宝玉头一次入太虚幻境只见了无数女子;甄宝玉所见女子“说是多变了鬼怪似的”,是指贾宝玉第二次入太虚幻境。这就是说,甄贾宝玉其实都是在隐写生活中的同一个人。

      那么作者设计甄贾宝玉的用意何在呢?明白了前面所说的金陵和京都的寓意,甄贾宝玉之谜的部分谜底也就昭然若揭了:甄宝玉即真宝玉,是说宝玉的太子身份是真实的,是在与太祖、太宗和顺治皇位的联系中来写宝玉的太子身份,所以甄宝玉家住金陵其实是指太祖三人的皇宫在盛京城中。贾宝玉就是假宝玉,是就宝玉失去了太子身份而说的。就康熙成了太子和皇帝这一点而言,宝玉的太子身份就是假的了。康熙是在北京皇宫当的皇帝,所以贾宝玉家住北京(甄贾宝玉之谜的另一部分谜底是:宝玉是顺治的真七子即甄宝玉,史书记载中的顺治七子隆禧是假七子,即贾宝玉。所以作为顺治真七子的曹宣家住金陵,因为当时曹宣名义上的父亲曹玺任江宁织造,率家居住在当时的江宁府也就是古金陵、明代的南京。顺治的假七子隆禧家住京都即北京)。

      从这个角度着眼,作品中许多重要情节的内涵就都不难发现了。比如元春省亲是指宝玉被立为太子,与之相联系就交代江南甄家接驾四次:这是指太祖、太宗和顺治三人登基的四个日子。当然太祖登基并不在盛京的大政殿,但从事理上看也就是“大概如此”地说,也就可以一并讲成江南甄家了。又如耸立在太虚幻境前的大石牌坊,其实指的就是盛京皇宫大清门前东西侧的文德坊和武功坊。牌坊上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作假,无为有处有为无”的内涵是:康熙成了太子(假作真时),宝玉就失去了太子身份(真作假)。宝玉成了太子之日(没有史料记载故为“无”,但他的太子身份是真实的故“无为有”),就是顺治交出皇位之时(有为无)。后句众多异文为什么又作“无为有处有还无”呢?这又是联系康熙的太子身份说的了:当宝玉被立为太子时(无为有处),康熙还没有成为太子呢(有还无)。这个对联的寓意可以说是一部红楼之纲,所以作者才故意通过各种版本的异文来彰显之。

      上述十二个日子尤其是A组和B组中的八个日子就是一部红楼全部时间概念的基础。把这些日子通过种种方式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部红楼最为重要的处于核心地位的谜语方法:十二钗连接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品中的所有内容,大到人物情节,小到花鸟鱼虫、骨牌酒令,都是以这三组日子为基础,并结合其他一些重要的日子如所谓的顺治传位给康熙的1661年1月6日丙辰、康熙登基的日子9日己未和史书中关于顺治四子和顺治七子的记载(因为正史中没有关于宝玉的任何记载,作者只好用宝玉的亲哥哥的某些特征来写宝玉的身份了。也由于宝玉是顺治事实上的真正的七子,所以作者同时也用史书记载中的顺治七子的特征来写宝玉的身份了)以及曹宣的生日等所编撰出来的“假语村言”。正因为如此,所以所谓的“十二钗”就不限于上述的十二个日子了。比如A组五个日子之和为1+1+11+26+1=40,B组再加上1661年1月3日,这四个日子之和为1+2+3+4=10。所谓的立康熙为太子的1月6日、顺治死亡的7日、诏告天下康熙为太子的8日和康熙登基的9日(这四个日子可代表康熙皇位)之和为6+7+8+9=30,曹宣生日取2月15日,顺治七子隆禧在1674年1月25日被封为和硕纯亲王,这两个日子之和为15+25=40。上述共15个日子的总和是40+10+30+40=120。这就是41回妙玉处“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 hai(上头一个台字,底下一个皿字)”的内涵。这些日子可以充分表明宝玉的皇七子、皇太子和曹宣这三种身份。因为代表宝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四个日子是这些日子的核心,把这四个日子和太祖三人登基的五个日子合在一起共为九个日子,所以说“九曲”;把这四个日子和其他六个日子合在一起是十个日子,所以说又说“十环”。为了暗示宝玉为顺治真正的皇七子身份,所以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古代科举制度,殿试的前十名由皇帝亲自决定其排名次序。宝玉的皇七子身份,无疑是由顺治这个皇帝来决定的。现在只要用宝玉参加乡试来影射殿试(因为作品中的宝玉的具体情况,使作者无法虚构他参加殿试的情节),宝玉第七名的名次就与皇帝的作用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谜语手法就是敲山震虎、隔岸吹火、打草惊蛇之法了。上述A组中的五个日子之和为40,代表宝玉皇子和太子身份到四个日子之和为10。顺治七子隆禧生于1660年4月22日,如前述他1月25日被封为和硕纯亲王,1679年7月15日他年仅20岁时去世,这三个日子之和为62,这三个日子可代表他的顺治七子身份。《康熙实录》记载1月6日丙辰顺治立康熙为太子。曹宣生日取2月12日。上述14个日子之和为40+10+62+6+12=130,这就是贾兰中了第130名的内涵(《芙蓉女儿诔》中有“生侪兰蕙”之说,就是表明贾兰与宝玉生日的关联)。这14个日子连在一起所要传达的意思是:宝玉这个顺治真正的皇七子,后来流落曹家成了曹宣,而他才是顺治所立的真正的太子。又比如,元春和探春生日是在与大清皇位的联系中来写宝玉被立为太子日1月2日的隐语,是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产生的结果。把太祖登基的1月1日、太宗登基的9月1日、顺治登基的10月1日和宝玉被立为太子的1月2日这四个日子用十二钗连接法计算一下,元春生日:月份是1+9-10+1=1,日子是1+1+1-2=1,结果是1月1日。探春生日:月份是10-9+1+1=3,日子是1-1+1+2=3,结果是3月3日。这就是十二钗正册中元春后紧接着的是探春而不是迎春的原因:二人是不可分开的连体关系。而按常理,长女之后则应为次女,而不应为三女。等等。

      那么“金陵十二钗”为什么会有正册、副册、又副册之类的说法呢?如果说正册指太祖、太宗、顺治三人的帝王身份即他们登基的日子,和宝玉的太子身份即他被立为太子的日子,副册就是指他们的皇子身份即生日(太祖没有生日例外),又副册则是指他们的死日即失去帝王身份或太子身份的日子了(对顺治而言则是指他把皇位传给宝玉的日子),这是由上述三组日子的不同性质所决定的。严格地讲,就并没有做这种区分的必要了。所以,只要明白正册、副册和又副册的说法,不过是这些日子可以分为三类的一种暗示,也就可以了。

    只有明白了这些,才能够真正明白迎春的元宵灯谜的谜底为什么会是算盘了,它其实就是对十二钗连接法的暗示。因为这种方法涉及到大量不同方式的连接和计算。这个灯谜中的“天运”,是指这些日子及其它相关的历史日期,因为它们是具体连接和运算的内容。这里的“人功”,则是指对这些日子之间以及和其他相关日子的计算结果。所以“天运人功理不穷”的意思是说,作者在这种连接运算中蕴含的道理和史实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功无运也难逢”是说,作者的种种连接运算是建立在“天运”的基础上的,没有了这个史实基础,也就不能让这些日子聚集在一起来共同完成隐写宝玉的太子身份的任务了。“因何镇日纷纷乱”是说,这种连接所涉及到的日子很多,具体的运算方法有很多,自然也就显得很乱了。“只为阴阳数不同”则是说,这些日子有的是人物的生日(阳),有的是死日(阴),有的是卦气图中的阴爻,有的是阳爻,而在古代算命术中,记载日子的干支又能分成两类,阳和阴;因此它们在数目上的不同也就可以说成阴阳上的不同了。

      “风月宝鉴”之谜

      十二钗连接法所赖以进行和展现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汇集了各种知识的太极盘。所谓太极盘,就是把一个圆分成12等分,并标上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地支。古人把28星宿配在这个圆中。当我们把它看成西洋钟表盘时,就可以按照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钟表的时间概念来理解这个太极盘了。在《红楼梦》产生的年代,作者对西洋钟表很熟悉,所以他可以利用钟表的特点来制作谜语。因为古人是用干支来计每个时辰、日子、月份和年份的,所以当把一个个具体的干支放到这个盘上的时候,就可以用它来表示每一个具体的时辰、日子、月份和年份了。

      子

      太 极 盘

      这个太极盘配以先后天八卦方位图和河图洛书之数,和卦气图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就成了作者隐写具体的历史日期的有力工具。综上所述,我把这个综合了古代各种知识的太极盘,命名为红楼太极梅花钟表盘,它是作者许多重大构思所赖以形成的重要工具,我把作者的这种谜语方法简称为太极盘法。十二钗连接法和太极盘法,是解开《红楼梦》真正谜底的坚实基础,象太虚幻境中的15个人的图象以及大量的诗词谜语骨牌酒令等,主要都是这两种谜语方法的产物。

     把上述A组和B组的八个日子全放到太极盘上,从头即从1616年1月1日壬申日起,至尾即到1661年1月4日甲寅日止,共为16419天。这些日子在太极盘上所形成的形状,平面地看,它们就好比形成了一面镜子了。

      这些日子的干支可以分成阴阳,因此可以用阳男阴女为喻;古人也把男女关系称为风月,故这面具有记载具体历史日期功能的镜子,也就成了风月宝鉴了。这就是宝玉在可卿房中入梦时“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这个细节的寓意所在了。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春画”条云:“春画之起,当始于汉广川王。……唐高宗镜殿成,刘仁轨惊下殿,谓一明乃有数天子。至武后时,则用以宣淫。”这面包括了太祖、太宗和顺治三位帝王登基日子同时主要是写宝玉的太子身份的宝镜 ,当然“一明乃有数天子”的了;把这些阴阳不同的日子连在一起,也就好比让阳男和阴女相交合一样,当然就有“宣淫”之功了。这也就是宝玉的元宵灯谜的谜底为镜子的内涵了。所以跛足道人拿出一个两面都可照人的镜子给贾瑞看时,就明确交代这面镜子名为“风月宝鉴”。

      武则天在684年9月6日甲寅日改元光宅,在695年9月9日甲寅日改元天册万岁,加号天册金轮大圣皇帝。作者借古喻今,把《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鉴和武则天的宝镜联系在一起,就有用唐代的这个甲寅日来隐写宝玉失去太子身份的甲寅日的作用了。这种以古喻今的谜语手法,作者在作品中曾经提示过了:“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并且,把宝玉生日丙戌和这个甲寅日连在一起,可以组合出丙寅来。在《推背图》中,第三象为丙寅,内容就是武则天称帝之事。在干支表中,从甲寅到丙寅正好在太极盘上形成了一圈,也就好比一面镜子了。据此,武则天镜室中的镜子最为具体的内涵,就是宝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写照了。“鸾分镜别,愁开麝月之奁”和“一个是镜中花”等说法,都是这个构思的产物,此处不赘述。

      把这个太极盘同时看作太极阴阳图,本身就可以暗示宝玉的太子身份了。一是太极即两仪即阴阳,二是由于清太宗名皇太极的缘故。《清史稿.太宗本纪》:“初,太祖命上名,臆制之,后知汉有储君曰‘皇太子’,蒙古嗣位者曰‘黄台吉’,音并暗合。及即位,咸以为有天意焉。”据此,太极就是太子的隐语了。这就是作品中通过贾母之口说只有宝玉最像他爷爷荣国公的原因。因为宝玉是清代采取汉人的立太子制度后的第一位皇太子。

      要之,一部红楼的关键之处,从事理逻辑上说就是阴阳,就是太极,就是宝玉实际上没有死并且是真正的太子;从数理逻辑上说,就是能表明宝玉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诸多历史日期在卦气图中的爻位、在太极盘上的位置及其联系。换句话说,“风月宝鉴”就是太极盘也就是太极其实就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征。

      “情僧录”与“石头记”之谜

      关于《情僧录》的命名,作品中已有明确交代:“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红楼梦》中形影不离的僧道二人,其实就是阴阳也就是上述太极盘即风月宝鉴的化身。人生而有情,死而无情。石头无情人有情,所以将《石头记》改名为《情僧录》,其实就是把被当成死人的宝玉“起死回生”的意思,《情生录》因此就是《阳生录》的意思,是在告诉人们:此书是记载一个被当成死人的人实际上并没有死的奇特遭遇的。

      而在太极图中,阳是用白色来表示的(也就是没有颜色就是“空”了),阴是用黑色来表示的(也就是“有”了)。所以阳就是空即无,阴就是色即有。由于古人认为阴阳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和互相转化的关系(用湘云的话来讲就是“阴阳一理”,“阳尽了就成阴,阴尽了就成阳”),所以阴的存在是由阳对称出来的,故空空道人“因空见色”;而色即阴又要不断地转化为阳,而阳即情,故接着说“由色生情”;当然同样阳也要不断地转化成阴,所以又说“传情入色”;而这种阴阳的消长转化循环往复是没有止境的,所以又用“自色悟空”来总结。“自色悟空”和“自空悟色”的寓意是一样的,都是对二者上述关系的一种简要概括。

      正因为《红楼梦》中的色空和有无是同一概念,所以舒本在第1回中把太虚幻境的对联故意写成了“色色空空地,真真假假天”,把与“真假”对应的“有无”换成了“色空”。

      把这种构思落实到太子之宝或帝王玉玺中,则阴文为白为空为无,阳文为红为色为有,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此时“阳生录”就变成了“红生录”而已。所以宝玉才是怡红公子。用所谓的顺治传位给康熙的丙辰日作为宝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征,“丙辰”可变成“人唇”(即把丙字中的人字拿出来,把上横放到下面成个口字,口字与辰字合成一个唇字),则康熙这个太子之宝的红色阳文,就好比人唇上的口红了。所以宝玉才有了爱吃胭脂的毛病。现在我们才知道,这个毛病其实不过是丙辰日也就是宝玉的顺治皇位继承人的隐语。而曹宣的生日干支即1662年2月12日也是丙辰日,所以才说曹雪芹即曹宣(详后文)在悼红轩中对此书进行批阅增删。

      而《情僧录》的命名者为什么是空空道人呢?如前述,宝玉的太子身份是在和太祖、太宗和顺治三人登基之日即其皇位的象征的联系中来写的,而这三人的皇位都已经成了历史也就是“空空如也”即“无”了,而且就史书没有记载宝玉被立为太子之事这一点来说,他的太子身份也是“空”即“无”了。这就是87回惜春口占一偈中“既从空中来,还应空中去”说法的内涵。所以黛玉居处就有了“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的对联,所以讲述这些历史的人自然就成了“空空道人”了。

      《石头记》命名也是从宝玉获得和失去太子身份的壬子日和甲寅日着眼的结果。在太极盘上看,从壬子到癸丑到甲寅三日所形成的一小段圆弧和三条直径相连,就构成了一个山字。同时甲寅日在卦气图中为小过卦的初六爻,和其后的乙卯日和丙辰日为小过卦的下卦即八卦中的艮卦。在《周易》中,艮为山为石。

      根据卦气图推算,此甲寅日的23:25分之前为小过卦的初六爻。为什么“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时候,众人要在子初初刻十分散去呢?就是因为子初初刻十分就是23:25分。作者藉此来准确地写出了宝玉失去了太子身份的日子。由于卦气图受冬至交节时间的限制,所以这个23:25分为小过卦初六爻结束的时间,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时刻,也是确定宝玉生日及他失去太子身份日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时间。由于小过卦为64卦中的第62卦,所以宝玉生日要写在第62回。从作品中看,宝玉生日的次日为庚申日(因为宝玉生日当天的夜里贾敬守庚申即在庚申日前一天的夜里不睡觉而死),这就是说,宝玉的生日是己未日。这是因为,把康熙登基的1月9日己未日当成宝玉的生日,宝玉的生日就是己未日了。把帝王登基的日子作为他们的生日,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手法。如作品说太祖太爷和元春一样,也是大年初一生日,这就是把清太祖(他是宝玉的太爷)1月1日登基的日子作为他的生日了。所以说宝玉己未日生日,其实是在暗示康熙的这个皇位原本是属于宝玉的。同时也是因为宝玉作为太子的1月2日、1月3日和1月4日这三天,通过计算也能够变成1月9日的缘故:月份相乘是1×1×1=1,日子相加是2+3+4=9。这样一来,这个1月4日甲寅就变成了1月9日了!

      这就是《石头记》命名的真谛:这块被弃而不用的补天石是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也就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征。

      “红楼梦”之谜

      《红楼梦》的命名也是从1月2日壬子、3日癸丑和1月4日甲寅日着眼进行构思的结果。把太极盘看作钟表盘,把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分别放到子位、丑位和寅位,把分针处在子位代表壬子日,让时针处在丑位和寅位的中间代表癸丑日和甲寅日,就会得到如下结果:白天是7:30,在夜间是19:30,即辰时和戌时。而7:30和19:00二者的中间值是13:30分即未时。这就是说,辰时、戌时和未时,通过特殊的谜语手法,就成了这三个日子也就是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象征和标志了。

      分值辰时的星宿为角宿和亢宿,属于12次中的寿星;分值戌时的星宿为奎宿和娄宿,属于12次中的降娄。降娄谐音就是“绛楼”,绛为深红色,故“绛楼”就是“红楼”了!所以,“红楼”其实就是1661年1月2日、3日和4日也就是宝玉的太子身份的隐语,“红楼梦”其实就是宝玉的太子之梦或者说帝王之梦的隐语!所以作品中贾菌的母亲就为娄氏。被众多研究者猜测不已的“红楼梦”命名的真谛,一旦发现了其谜底及谜语手法后,原来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

      而作者之所以要花费这个心思来起“红楼梦”这个名字,是因为宝玉其人的皇子身份和太子身份,在正史中并没有得到记载,所以他所经历的这些,对世人来讲都是不存在的东西,也就好比是梦中所经历的事情一样不具有真实性了。所以第1回“瞬息间则又乐极生悲,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处甲戌本有侧批“四句乃一部之总纲”。而从作品中看,所谓的“红楼梦”,其实就是第5回宝玉在可卿房中梦入太虚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钗”的册子之事了。由此可知,“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的寓意是完全相同的。太祖登基日、宝玉生日为春天,太宗改元崇德登基日为夏天,太宗登基的9月1日、顺治登基的8月26日和10月1日(在立冬前)为秋天,代表宝玉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以节气算为冬天。所以太虚幻境中有“春感司”和“秋怨司”,所以宝玉进了大观园后就作了《四时即事诗》,所以“枉凝眉”曲中才有了“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的说法。尤其是“冬尽”之说完全扣实了立春的前一天甲寅日!宝玉若登基就和康熙一样,应该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了。古人把1月9日作为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若把康熙登基的1月9日作为他的生日,就可以用玉皇大帝来指代康熙了。所以刘姥姥把元春省亲所住之处“省亲别墅”称为玉皇宝殿(42回),而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的事了”(元春省亲回),己卯等本此处有夹批:“仍归于葫芦一梦之太虚玄境”。等等。

      《红楼梦》的题名者吴玉峰,也是从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的隐语为山为石头的角度进行构思的结果。“吴玉”就是“无玉”也就是通灵宝玉丢失的意思,峰字扣山峰扣壬子日到甲寅日。所以,“吴玉峰”其实也就是从壬子日到甲寅日没有在历史中得到记载的意思。

      至于《风月宝鉴》的题名者东鲁孔梅溪的命名,也是壬子日和甲寅日即宝玉的太子身份的隐语。鲁国为娄宿和奎宿的星野,故东鲁可为娄宿即戌时即壬子和甲寅的隐语。壬子和甲寅连在一起可以重新组合出甲子来,在干支表中,由壬子始到甲子止共为13个干支,把它们都放到太极盘上,正好就是一圈形成了一个圆孔。于是通过这个太极盘把壬子日和甲寅日联系在一起就可以用圆孔来表示了,这就是“孔梅溪”中孔姓的内涵。

      梅花五瓣,故在《宣和牌谱》中常用五个圆点来代表梅花。如果把这五个圆点中的一个圆点看作一个“月亮”,其余的四个圆点看作四个太阳即“日”,则梅花就成了一个月亮和四个太阳也就是“1月4日”的隐语了。甲寅纳音为大溪水,《三命通会》卷1:“甲寅乙卯大溪水”,据此“溪”也是甲寅日的隐语了,故“梅溪”实际上就是“1月4日甲寅”的隐语了。

      同样道理,曹霑和雪芹等名字也是曹宣为了暗示自己原本曾为太子的经历而设计出来的。《三命通会》卷1:“甲寅水,雨也。”霑字拆开就是“占雨水”。由此可知,霑字是曹宣曾在甲寅日失去太子身份的隐语。如前述从壬子日到甲寅日在太极盘上能形成一个山字,并且是个“横山”(这就是大观园题诗中“山水横拖千里外”的内涵),雨字在上,横山在下,当然就是一个雪字了!宝玉的太子身份是曹宣的“宿根”。于是这一点就可以用“雪芹”来表示了(取典于苏辙诗句“园父初挑雪底芹”和苏轼诗句“泥芹有宿根”)。所以雪芹的其它之号如芹圃、芹溪亦是对这种构思的补充。如前述甲寅纳音是大溪水,这就是芹溪命名的由来。由此可以推知前些年发现的所谓的曹公讳霑的墓碑,若非假造物,应该是曹宣生前故意留下的昭示自己身份的东西。所以记载曹宣的太子身份的《金陵十二钗》的题名者,自然就应该是曹宣即曹雪芹了。至于历史上的那个曹雪芹,是曹宣后来所安排的自己孙子辈中的一个人,他承担的是能够让《红楼梦》顺利地流传下去的任务「10」。

      综上所述,作品的五个书名和四个题名者的名字,都是在综合宝玉的皇子、太子和曹宣这三种身份的基础上来最大限度地写他的太子身份的谜语。在提示作者写作此书的最为根本的谜语手法方面,《金陵十二钗》和《风月宝鉴》的内涵最为丰富,作用也最大。现在我们也可以发现作品说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题曰《金陵十二钗》”的真正寓意了:作为通过清代帝王朝代的变革来写宝玉的太子身份的史书,每个朝代的建立就是增加,其被新的朝代取代就是被删除了。按照这个逻辑,天命朝的建立和被取代就是增删一次、天聪朝的建立和被取代就是增删两次、崇德朝的建立和被取代就是增删三次、顺治朝的建立和被取代就是增删四次,到宝玉被立为太子和失去太子身份就是增删五次了。那么“披阅十载”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如前述“金陵十二钗”的具体内涵是十二个日子,而其中宝玉的生日、被立为太子日和失去太子身份日按节气算都属于1660年,加上其他九个日子对每个人来说分别在九个年份(如太祖死日和太宗登基日在同一年,但对于他们各自来说他们的登基日和死日就是不同的年份了。也就是说,每个朝代的年份是以每个人单算的,然后再把它们加起来。比如太祖即汗位和逝世分别发生在两年,太宗继父汗位和改元崇德也分别发生在两年,则二者的增删合起来就是四年,尽管这四个日子实际上发生在三个年头中),合起来就是十载了。所以,“披阅十载”是对“金陵十二钗”寓意在年份上的严格限定,“增删五次”则是对其中部分日子也就是其主要内涵的严格限定。这就是说,被众多研究者猜测不已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说法,其实只是用来暗示该书的史书性质和史实内容的一种谜语手法而已。

      上面对《红楼梦》最为重要的两种谜语方法:十二钗连接法和太极盘法,作了简略的说明;同时与之相关,对《红楼梦》五个书名和四个题名者的内涵,作了简单的阐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个全新的《红楼梦》研究模式,在对这两种谜语方法的发现中,牢固地建立了起来。最后还想指出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线已经开通,我们有理由相信,几百年来困扰了无数读者和研究者的红楼天书,终于有了彻底展现其庐山真面目的一天。我们可以告慰九泉之下的作者曹宣,终可全须全尾、原汁原味地复原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让全世界人民欣赏到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了。

      参考文献:

      「1」「10」:张晓琦,红楼谜话「M」,香港,金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0,30,592。

      「2」「9」:魏特,汤若望传「M」,杨丙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49,323。

      「3」:太祖实录(5)「M」,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1968,47。

      「4」:太宗实录(1)「M」,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1968,3。

      「5」:太宗实录(28)「M」,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1968,509。

      「6」:顺治实录(1)「M」,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1968,9。

      「7」:顺治实录(9)「M」,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1968,103。

      「8」:张晓琦,宝玉等人命名与康熙帝位关系考「J」,龙江社会科学,1996(1)。

      作者简介:张晓琦,男,1953年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现为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原载】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6期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