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梅兰芳大剧院落成,中国京剧院也更名为中国国家京剧院。作为“国粹”的京剧,是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之一。传承、振兴、传播京剧的意义,不言而喻。 前些年,我们在巴黎举办中国文化周,做了几场专题报告:“中国人眼中的法国”、“中国的建筑”、“中国的京剧”等等。几位法国朋友对我说,他们以前没看过京剧,如果不经我解释,对于“Peking Opera”,他们会理解那是北京表演的 “茶花女”、“卡门”或“图兰朵”等西洋歌剧。 这让人比较吃惊,也比较尴尬。因为京剧与西方歌剧差异甚大,外国没有完全与京剧对应的东西,而英译名“Peking Opera”却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二者的区别。 在我看来,把京剧变成“Peking Opera”,是对京剧的背叛。日本的“歌舞伎”,日文发音是“Ka-bu-ki”,英文是“Kabuki”,它绝不叫“东京歌剧”(“Tokoyo Opera”)。所以如果说到“Kabuki”,外国人就知道:“哦,是日本文化!”其实,这样的例子不少。比如,日本的语言表演艺术“漫才”,英译为“Mannzai”;而中国的相声,却被译为“Cross Talk”(交叉谈话,也有电话串音的意思),这个词,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不知其义为何。 几年前,我曾当面请教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还请教过上海的一位资深辞书家,他们都觉得京剧音译为“Jingju”是合理的,意译为“北京歌剧”(“Peking Opera”)是不准确的。但也有人说“北京歌剧”(“Peking Opera”)已用了许多年了,不会有误解了。其实不然。我问过多位外国朋友,他们依然不甚了解京剧和歌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京剧不是“北京歌剧”(“Peking Opera”)。我坚持认为,应将京剧的英译改为“Jingju”,不要从译名上就白白丢失了中国特征,这对京剧的国际传播必有好处。让我们珍惜“Jingju”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