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汉碑展示中华文化魅力与神韵 日前,一项以“哪些中国文化元素应融入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为题的网络调查结果公布,从排序上看汉字及书法位居第三,排在了四大发明、长城之前,由此可见汉字及汉字书法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然而对于这个结果,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教授李开元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书法如此受关注,作为今天字体‘鼻祖’的‘国宝’级文物,汉碑保护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实在令人遗憾。” 作为学者, 众所周知,中国文字史历经从甲骨文、金文、篆字到隶体、楷体等多次变化,汉碑文字展现了由篆体到隶体的过渡与隶体字的风采,成为中国文字史上影响重大的转折,是“今体”鼻祖。汉碑书法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堪称书法领域的一次“伟大的革命”。 作为中国书法的“源头活水”和重要构成部分的汉代书法,很早就在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国家传播和发展。在中国书法的影响下,日本诞生了“日本书法”,今天日本书法爱好者约占日本国人的四分之一。近代以来,在欧美欣赏与学习中国书法者与日俱增,并影响到西方美术与设计等领域。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提升,近年来国际上涌起“汉语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习、研究汉字书法,其世界意义日趋凸现。记者在曲阜了解到,众多外国史学家、考古学家、书法家及游客曾到这里对汉碑进行考察、研究与欣赏。有些日本的导师把书法博士毕业典礼,也安排在曲阜孔庙的汉碑存放处举行。 汉碑保护现状堪忧 专家告诉我们,广义上的汉碑,今有100多种,但是或已残缺,或无原石而仅存拓本。而严格意义的汉碑,至今仅见十余种,50多块,大多集中在山东省境内。目前,汉碑的危险处境日益加剧。在曲阜,记者亲眼看到, 究其毁坏原因,儒学文化研究者 李开元介绍说,汉碑在遭受自然侵蚀的同时,也受到过人为的毁坏。近年来,汉碑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危险。为了获得用于出售和“利益”交换的汉碑拓片,过多捶拓,造成了汉碑的损伤;为吸引游客、增加经济收入,有关部门将当地汉碑搬出陈列,本已“脆弱”的汉碑被拆来挪去,特别是拆装那些镶嵌在墙壁中的汉碑,其损伤程度可想而知;汉碑被集中陈列后,又无任何保护措施,置于室外的风吹雨打日晒,放在室内的也在遭受酸蚀风化。更有甚者,拆迁时连原有的玻璃护罩都未重装。有的地方为了吸引上级与外地的“注意”,以获得更多利益,只是空谈“建设汉碑博物馆”等美好设想,却不采取可行的抢救办法。 在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近日举办的座谈会上,众多专家、教授呼吁:保护汉碑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应行动起来,采取得力措施,抢救将要灭绝的汉碑。 汉碑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如何抢救汉碑?曲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就营造保护汉碑社会氛围的问题, 专家们认为,只有使汉字书法回归大众文化血脉,让更多的人感“兴趣”,才能营造起保护汉碑的社会氛围。 汉碑书法一直为海内外书法界所重视。戴冰摄 《曹全碑》(局部),又名《曹景完碑》。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立。明万历初陕西郃阳莘里村出土。此碑为汉碑中极负盛誉者。(资料图片) 《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局部),东汉建武年间(公元1世纪)立,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浙江余姚出土。(资料图片) 《史晨碑》(局部),传为东汉蔡邕书。碑文记载春秋时鲁相史晨祀孔子的文章。《史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资料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