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说他们发明汉字,要为汉字申遗了。不知道这一回的新闻是真是假。前一段刚说要“统一汉字”,还是在咱们国土上和咱们学者共同研讨的,后脚就被否定了,说是失实。不知道果真如此,还是民愤太大吓得有关方面不敢承认了。不过,即使此番又被日后证明是假的,鉴于韩国人近年来的一连串争夺举措,说上几句也不至于 浪费感情吧。 定睛看去,韩国人实际上是在跟我们争文化源头,一会儿传统节日,一会儿中医,一会儿神话,现在轮到了汉字,显然并不是尽头。在我们,肯定认为这种争抢举动十分滑稽甚至荒谬可笑,但是荒谬可笑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乐此不疲,究竟出于什么心态?不只是抢着好玩儿、过瘾那么简单吧。我想,这可能也不是某个学科能够单独阐释得了的,我们的社科工作者有必要把它列为一系列战略课题,好好研究研究。这种研究成果断然比花光了课题费、出版了但是完全可以束之高阁或者可以径直拉向废品收购站的所谓著作要好得多,要有意义得多。 借着韩国人的争,我们不妨检讨一下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咱们这里各个地方也争文化源头,我在以前就开列过一个单子:江苏南京与湖北钟祥争“莫愁湖”;湖北当阳与荆门争“长坂坡”;江陵与宜城争“楚国郢都”;秭归与江陵争“屈原故里”,如此等等。不光现在争,古代也争。宋朝赵彦卫的《云麓漫钞》说,“今江汉间言赤壁者五”,他那个“今”就是千年往事了;今天呢?沿长江一带称自己是三国赤壁战地的,已经发展到了9个。咱们之间这么热衷于争,是热爱传统文化的表现吗?恐怕不是。大抵是为了地方的经济利益,不论争的人是否愿意承认。倘若发展手段黔驴技穷,争一些响当当的“文化”招牌最为简单省事。洪升的名剧《长生殿》里描写一个开酒铺的王嚒嚒,在马嵬坡吊死杨贵妃的树底下捡到贵妃穿的一只袜子,也可以挂在店中起到招揽生意的功效,人们纷纷“来到铺中饮酒,兼求看袜”,何况争到一笔真正的文化遗产呢? 然而,我们境内的争,争来争去毕竟还是我们自己的,韩国人来争性质就不同了,争到了,就是人家的了。虽然他们的“端午祭”跟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但就像戈培尔说的,谎言重复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真理。而且,蒙不了我们,可能蒙得了别人;蒙不了我们这一代,可能蒙得了下几代。昨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70周年祭日,但日本青少年没有几个相信这一史实的,这就是谎言的力量及其造成的恶果。因此,我们对待韩国人的争,也就是文化掠夺,保持自己的文化自信是肯定的,却决不能掉以轻心。我甚至想,是不是正因为我们内部争得毫无理性,把眼睛都盯在了文化用作招财进宝的工具上面,才使韩国人有机可乘呢? 为了中医申遗,他们把“中医”改成了“韩医”。还好,承蒙他们这回手下留情,没把“汉字”改成“韩字”。不过,这应该是改无可改的吧!令笔者沮丧的,是他们的争有计划、有步骤,而只有他们争一下,我们才想到“保卫”一下,就跟一些地方政府执行中央的政令一样,推一步就走一步。这样下去的话,我们会永远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得赶快拿出一个“治本”的策略,不能他们来争什么,我们才去正视。(潮白 应当好好研究一下韩国人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