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的价值毋庸置疑。在二十四史中,记载着中国历史上发生无数次瘟疫,都未过度蔓延,并迅速解决。在许多古代名中医的史传中,也都有中医在疫病防治中的作用。但在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鼠疫,竟是迫使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处于温带,属于农耕社会,与动植物的关系密切,鼠类一定不少于西方,却从未发生类似欧洲那样的疫情。中医药支撑着中华民族走过五千年。中医的伟大价值可见一斑。但是,中医后来渐渐衰落了。 说中医“衰落”,是指目前西医与中医在比例上一盛一衰的现实。中医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份额在减少,这是“一衰”;“二衰”是名中医的减少,目前已寥寥无几,且大多年迈。 中医在上述情况下自惭形秽,医疗水平、学术水平处于停滞状态。某些疾病西医通过手术、药物等能很快治愈,也动摇了中医的信心。中医界由停滞到不自信,进一步导致中医衰落,并形成恶性循环。 目前西方思想界、学术界的主流,是对西方200余年来的一些传统理念进行质疑、批判。 有两个事件值得回顾与反思。其一是1988年,66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这些文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各领域的专家得出一个结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到25个世纪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其二是近年美国医学界对中医的包容。从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到认为中医理论“是我们的科学无法完全解释的”,已发生了很大转变。两件事的背景,是上世纪中叶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对西方自身传统的批判。 现在西方人把自己200余年来思想与路线的质疑称之为“思维革命”。其中许多人认为这个时代出现了一个重要动向:“中国来了”。这与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思路不谋而合。“中国来了”的内涵是,西方的二元论、分析论、还原论已经走到了尽头,若要使对人、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现实与未来的认识再进一步,必须汲取中华文明,东西结合,出现一个新的文明。 反观中国学术界,对这种转变应和者实在寥寥,我们多数学术领域还在沿着西方受质疑的那条老路向前走,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振兴中医,我作为圈外人,冷静旁观,提出以下建议: 其一,中医界必须增强自信。要从根本理念上认识到中医的优势,从文化多元的角度以及未来人类文化的走向将是不同文化的融合这一大趋势来增强自信心。中医当然不能包打天下,什么病都能治。要走多向融合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自信。 其二,要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加强研究。当年,中国被人打垮,沦为半殖民地的时候,中医与中华文化一同受连累。现在中国崛起了,中医也将趁势崛起。当务之急,是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加强理论方面的研究,提高中医医疗水平。 其三,中医界要有韧性。要看到情况的复杂性涉及对中西医的认识问题,深层次的学术思路、理念问题,中华文化振兴问题,还有体制、机制等问题。有韧性,决不是放弃或松懈的借口。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中医将不仅增进中国人民的健康,也将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