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纪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70周年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2-1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网页上,点点烛光寄托着人们的哀思,照耀着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名录下面一个个名字,昭示着一段不能遗忘的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历史的证明

     

      1213,在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的时候,投资3亿多元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竣工开放。

     

      在原馆的基础上,新馆在面积和内容上进行了扩充和丰富。除了原地保存在墓地广场的遇难同胞遗骨陈列室和毗邻的万人坑遗址外,在新馆的扩建过程中,又发掘出19具身首异处、严重扭曲变形的人体骸骨,经专家鉴定,均为战争状态下非正常死亡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现在,这些遗骸被原地原貌陈列在新的展厅里,让参观者无不动容。

     

      此外,在新馆区内,还增加了5组形神俱备、细腻逼真的艺术雕塑,它们由中国雕塑院院长、南京大学吴为山教授和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孙家彬教授完成。作为凸显各个展区主题的点睛之笔”,吴为山精心设计的大型雕塑《家破人亡》、群雕《市民逃难》、主题雕塑《冤魂呐喊》《胜利之墙》等以独特的姿态给参观者带来了心灵的震撼。在这些逼真的雕塑面前,许多来参观的幸存者痛哭失声。

     

      同时,纪念馆首次在展厅中设立了历史证人档案墙。在这道高高矗立的墙上,摆放着12000多份南京大屠杀历史证人的档案,其中黑色代表遇难者,共有9620;蓝色代表幸存者,共有2663;灰色代表外籍人士和侵华日军老兵,共有142份。在这些可供参观者查阅的档案中,详细记载着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情况,幸存者和战争亲历者的证言。

     

      累累白骨,原型雕塑,就是原生态的历史呈现,是最有力的控诉,最生动、最深刻的教材。历史是永远的教科书,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就是历史的最好证明,扩建后的新馆,将以更具震撼力的历史遗存、更加丰富的文物史料和寓意深刻的建筑设计,启迪人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

     

    历史的记忆

     

      1213,是南京人心中永远的痛。70年前的今天,侵华日军占领南京,30多万同胞惨遭杀戮。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被称为是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暴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幸存者骆中洋老人说:“1937年12月13,对我们这些幸存者来说是刻骨铭心的。在那场罪恶的战争中,我们的亲人被屠杀,我们自己也受到伤害,这段屈辱的历史永远不会被忘记。

     

      于是,许许多多的人自愿站出来,有当年的慰安妇,有幸存者,有民间的收藏家、艺术家,还有海外的华裔作家等,来共同保护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以这段历史为背景,一大批影视作品和历史纪录片面世,1937,南京真相》、由美国人制片并导演的《南京》等再现了令世界震惊的南京大屠杀,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此前《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魏特琳日记》以及《程瑞芳日记》相继发行中文版,分别以德国人、美国人、日本忏悔者以及中国亲历者的角度记录了南京大屠杀暴行。

     

      我和我的民族,面壁而坐,我们坐得忘记了时间。在历史中的19371213日里,以及自此以后的六个星期中,我们体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体验了被杀的种种疼痛……”“军人诗人王久辛创作的长诗《残雪》,于荡气回肠中带我们重回当年,感受那段永难遗忘的历史。

     

      如今,已经辞世的幸存者李秀英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对侵华日军的英勇反抗,以及上世纪90年代赴日索赔的事迹,已被写入江苏省小学课本中,并且,书中关于南京大屠杀史实所占篇幅超过我国以往所有小学教科书。一位历史学者说,这种将历史与现实拉近的做法,告诉孩子过去的战争给今天还活着的人带来的伤害,给我们民族带来的伤害,最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孩子们认清历史对今天现实的影响,告诉孩子怎样正确面对现实。

     

    历史的意义

     

      据记者了解,新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增加了和平发展的相关内容。在纪念馆的展厅内,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的遗言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被用醒目的大字标出,道出了所有爱好和平人们的心声。

     

      为铭记历史教训,祈祷世界和平,纪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66周年,由旅日华侨林同春、林伯耀等14位爱国侨胞捐资50万元,在南京铸造了一大两小三口子母和平大钟。大钟上刻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警语,还有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书写的和平大钟。此后每年悼念遇难同胞的周年活动上,都会有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各界代表敲响这个和平大钟。激越的钟声饱含着对历史的重温,对遇难同胞的悼念,也警策世人,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

     

      为了追求和平,曾经专程来南京参加纪念活动的日本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池尾靖志义正词严:“日本曾经给中国人民造成的罪孽是无法抹煞的,但日本国内总有人在逃避那段历史,他们认为承认了历史就失去了自尊。恰恰相反,只有承认过去才能找回自尊。日本人民应该与中国人民携起手来,创造一个新的美好的日中关系。

     

      为了追求和平,在新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程中,建造了一个和平公园,位于和平基座之上的和平女神塑像,由一个手托和平鸽的母亲和期盼和平的儿童组成,象征着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朱成山激动地说:“我们的新展馆整体形状像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就是要表达我们珍惜和平、祈盼幸福的美好愿望,希望这艘和平之舟能够扬帆远航。

     

      与往年一样,13日上午,响彻云霄的警报将再一次在南京上空响起,它将提醒每一位南京人,绝不能忘记国家和我们这座城市曾经遭受的耻辱,同时,也要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