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改造古典园林的一种思路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2-0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我国南方的古典园林,大体都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山水林木,长廊水榭。有人说,这种纳自然万象于咫尺的模式,扭曲了自然的真实。细琢磨,此话似有一定道理。但目前一些古典园林的改造,也不宜大规模改变它原有的格局,损伤古典的气脉。上海青浦区曲水园的改造可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图为曲水园景致

     

      十面石鼓 千载文章

     

      上海青浦区曲水园,于立冬前五天,迎来数十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祝贺石鼓文书艺苑建苑一周年,并研讨文人书法有关问题。

     

      石鼓文书艺苑,在曲水园内西南角。10个鼓形的石头,错落有致地矗立在高高的杉树林下。石鼓高约100厘米,直径约60厘米,每石都刻一首四言诗,大篆书体,下有白话译文。石鼓周围,建有石鼓文碑廊,刻着历代书法大家临写的石鼓文和他们对石鼓文的评介。

     

      专家们浏览其间,饶有兴味。他们高度称赞石鼓文的文化价值,也热情肯定石鼓文书艺苑的建设,认为它把中国这一极为重要的文物复制于此,让更多的人认识石鼓文,是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石鼓文因刻在十个鼓形石上而得名。它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书体被视为大篆“经典”的极品。唐代初年在天兴(今陕西凤翔)被发现,后经多次辗转迁徙,有的有所损伤。原石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仅陕西历史博物馆有复制品。历代文人对它极为重视,并进行过深入研究,杜甫、韩愈、韦应物等人还作诗题咏。其拓片也流传于世,为历代文人学者所珍视。

     

      石鼓文的主要内容,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有说是周王,有说是秦王)的狩猎等生活。它的叙事诗,可与《诗经》媲美。它又是我国书法艺术中最早的作品,是石刻艺术的开山作。学习篆书,不可不识石鼓文。清代大篆刻家、书画家吴昌硕,对石鼓文书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终身临摹研习石鼓文,其临摹之作达到近乎完美之境。他的书法,朴茂雄健,突破陈规,独树一格,开了篆书的一代新风,是学习石鼓文的成就最高者,成为举世公认的书坛巨匠。近现代学者和书法大家,如郭沫若、罗振玉、马叙伦等,都曾写过考证文章,对它的刻石年代等问题,做过认真的探讨。其影响之深远,由此可见。

     

      两种心思 一个目标

     

      地处上海青浦区的一个古典园林――曲水园,何以会把大西北的一个重要文物复制过来,并建成一个充满古韵的书艺苑?这还是最近两三年间的事儿。

     

      曲水园原是上海五个著名古典园林之一,有230多年历史。它小巧玲珑,典雅古朴,园中有楼台亭阁、假山荷池、奇花异草,还有几十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它大体都具备,只是文化内涵略显不足。主管青浦区园林的龚海明先生介绍说,那是去年初,区里得到上海市的一笔拨款,要对曲水园进行整修和改造。他们于是想到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园中的西北角有一个院子,原是放盆景的地方,因原先规划欠周,多年来又没有修缮整理,盆景长得不好,环境也搞得很差。他们准备改造和利用这块地方,赋予它文化的内容。但放什么为好?曾有人建议,搞一个长廊,画二十四孝图。考虑到它的内容有封建糟粕因素,他们没有采纳。但对文化的追求,他们并没有放弃。这时,一个新的创意引起他们的重视――建一个石鼓文书艺苑。他感到这方案有新意,于是主动打电话找到创意者唐金海教授。听了教授的介绍,认为在这地方展示石鼓文,最能够丰富曲水园的文化内涵。他确认这是个最佳方案。经请示并得到区、市等上级领导的支持,他们准备付诸实施。

     

      热衷于石鼓文研究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唐金海,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从事书法创作三四十年,对石鼓文更是情有独钟。几年前到日本讲学时,他的石鼓文体书法,受到日本书法界朋友的赞赏,并在他们的促成下,开了几次个人书法展,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回国后,他又创作了许多石鼓文体楹联,出版了书法集,举办了书法展,引起媒体的重视。想及目前石鼓文研究者寥寥无几,临写者后继乏人的现状,一个想法萦绕于他的心头――他想让更多的人了解石鼓文,以此促进日渐式微的石鼓文研究。他设想:要找一个地方,展出石鼓文的碑帖、石鼓的复制品、历代大书法家的评介文章及其书法。但多处联系都不如愿――有的没有地方难以展出,有的掂量没钱赚不感兴趣,有的开口先要提供赞助,有的只同意在一个茶馆里挂几副对联,有的只要几幅字刻在牌坊上……

     

      2006219,经画家岑振平的促成,唐金海和龚海明见面,建设石鼓文书艺苑的方案拍板定案。20061118,石鼓文书艺苑建成。王元化、张海等众多文化名人乐为碑廊题词,日本、韩国书法家纷纷前来参观,上海一位七八十岁的老者多次乘公交车前来观赏……青浦区从此多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文化景点。

     

      一个传统 两种认识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从秦汉时期的上林苑挖土成岛,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以来,历经千百年,已经形成了一种园林模式。明清以降,所有私家园林,大体都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小巧玲珑,山水林木,楼台亭阁,长廊水榭,应有尽有,欲纳自然之美于一炉。这种格局是历史形成,也是难以改变。大体维持现状,方可称之为古典园林。有人认为,这种纳自然万象于咫尺的模式,扭曲了自然的真实。这评论有一定道理,现代景观建设也是无需走这条路,但改造古典园林,却不能大规模地破坏它原有的格局。搞大草坪之类的所谓回归自然,就势必伤了古典的气脉。

     

      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在古典园林的整修和改建中,也有一些经营上的误区,诸如开辟商业街、游艺园,拓宽果园、养鱼场,想以此增加收入,“以园养园”等。经营上的误区,来源于认识上的误区。园林属于公园,企业化有损它的根本性质,是不可取的。

     

      还有一种误区,就是伤害它的文化品位。古典园林中,本来多有书画,如楹联、国画等,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和时代气息。有的园林在修缮和改造中,不重视保留更不重视加强这类气氛的营造,这就使它失去了传统的韵味。“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在园林中有指点景色意蕴的作用,忽视它就忽视了它的文气。

     

      游览改造后的曲水园,特别是那石鼓文书艺苑,深感它是一种有眼识的选择。一年多来的事实证明,它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景点,是游者不可忽略的所在。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