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汪宏华:破解诸葛兄弟与刘关张的恩怨(上)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1-30 00:00于哲学网发表

 

 



      目录:
      一、“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中的战术
      二、诸葛兄弟暗中联手完成第一步改良型战略
      三、诸葛亮原意是想和诸葛瑾完成第二步战略
      四、五大家族存在遗传DNA现象
      五、赤壁之后诸葛亮和刘备的蜜月随即结束
      六、马谡是刘备有意送给诸葛亮的定时炸弹

      正文:

      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对应存在诸葛四位能力更强大,思想更先进的同姓异国兄弟,他们分别是孙吴的诸葛瑾、刘蜀的诸葛亮、曹魏的诸葛诞(族弟)和躬耕中立的诸葛钧。本文着重解析诸葛兄弟与刘备兄弟,以及诸葛瑾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两大兄弟集团的关系是先精诚合作,后貌合神离;瑾与亮的关系则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说明:本文是以《三国演义》为据的文学评论。——汪宏华)

      一、“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中的战术

      我们知道,诸葛亮在“隆中对”中阐述的战略主要分两步:一是先取刘表的荆襄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横跨荆、益,形成三足鼎立;二是待天下有变,联吴抗曹,从荆州和秦川同时进兵北伐中原,“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但最后为什么宏伟蓝图没能实现呢?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诸葛亮压根就没想让刘备兄弟完全实施;二是诸葛兄弟也没有预料到会有与自己相当甚至更高明的人半路杀出,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实际上,“隆中对”是诸葛亮战略中的战术,战术展示给刘备,战略保留给自己。诸葛亮还没有幼稚到第一次见面就将自己肚里的墨水和盘倒出,他无非是想以表面的“赤诚”和“智慧”先赢得刘备的信任,再借他的力量为自己打天下。如若失败还可以反过来将原因归罪于刘备:谁叫你当初不听从我的意见从刘表手里稳稳当当接过荆州呢?没有一个稳定的荆州谈何定天下?诸葛亮给自己留下了进退两便的余地。

      那么诸葛亮真正的战略又是什么呢?其实诸葛亮虽身在庐中,但对刘备的了解如同掌上观纹,早就料到这位曾经三推徐州的“仁者”必不会直接取荆州,料到他是想模仿刘秀,从曹操手中反夺荆州和天下。诸葛亮之所以建议刘备图刘表、刘璋,只是为了验证其仁义本质。就像单福(徐庶)初见刘备时一样,故意说他的“的卢马”妨主,应送给仇怨之人。都属于谋士对主子的“面试”手段。

      所以当刘备不采纳自己的意见时,诸葛亮并没有狠劝,而是顺势将第一步战略做了调整,改为:首先放任曹操占领荆襄,再联吴抗曹,最后与东吴公平竞争,拿下荆州。表面看,调整后比调整前只是麻烦了一点,实质上却有天壤之别,不但迎合了刘备的“新儒家”思维,还将刘备和孔明从“双死”盘成了“双活”。试想如果刘备真从刘表手里接过荆州,就会陷入不义,不但联合不到东吴,曹操更会在他得到益州之前就集中力量将其铲除!刘备也就官止于荆州牧,诸葛亮也将昙花一现。曹操屯兵赤壁就是因为小看了没有栖身之地的刘备,以为能跳过他直接攻打东吴。顺手牵羊灭刘即可。曹操的法家思想注定他更重视天时、地利,不相信儒术和智性具有四两拨千斤甚至E=mc²的超常能量。

      一言以蔽之,诸葛亮第一步战略的原意就是要按照优化后的方案实施。如果照搬原定的方案,就不会有赤壁之战,不会有三足鼎立。

      二、诸葛兄弟暗中联手完成第一步改良型战略

      由于第一步改良型战略对刘备和诸葛亮都有利,所以不仅刘关张三人密切合作,诸葛兄弟也是舍生忘死、竭尽全力。按说,孙、刘不是两个简单的自然人,都是有王志的大英雄,而且身后都有各种不同利益的人群,即便有联合的必要也很难在短期内达成一致。但为什么事实上就是那么迅速、紧密地联合起来了呢?多亏诸葛亮和诸葛瑾的隐性合作!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一个擅长根据对手心理作虚实变化的谋士,比如博望坡令赵云诈败、草船借箭,等等。可谁知他早在出山以前就玩过了,他与诸葛瑾就是以“各为其主”、“先公后私”为托词的形散神不散的兄弟。如后来诸葛亮听说诸葛瑾家小被孙权囚禁之后,向刘备哭着说:“兄死,亮岂能独生?望主公看亮之面,将荆州还了东吴,全亮兄弟之情!(第66回)”兄弟之情高于国家利益的本质终于昭然若揭。且看他们在此前功劳和面子还不够大时又是如何暗中相助的。

      书中描述诸葛瑾的来历是周瑜荐鲁肃,鲁肃荐诸葛瑾。实际上诸葛瑾无论智谋还是权谋都高于鲁肃(诸葛恪甚至说其父优于诸葛亮。但笔者以为高也高不了多少,水平相当。东吴当时的智谋排序是庞统、诸葛瑾、周瑜、鲁肃。其中统和瑜是忠谋士,瑾与肃是权谋士。从鲁肃劝孙权称帝的心机,以及他在临江亭试图诱杀义士关羽的诈术等方面可以判断。此为古代的人性逻辑,篇幅有限,另文详解。)规模空前的赤壁之战可谓是吸引了当时天下所有的谋士参与,甚至包括武将黄盖都忙着出谋划策,为何单单诸葛瑾要作壁上观呢?是为了回避诸葛亮而牺牲自己吗?不是,他没闲着。试想,鲁肃乃一“凡品”(第82回东吴赵咨评),有生以来好不容易“思得一计”,请关羽单刀赴会,还被关羽劫为人质。此等水准,他最初是怎么想到要捐弃世仇新怨为刘表吊丧,并借机联合刘备的?而诸葛亮远在荆州,又是怎么做到精准预测他这一次意外行踪的?毫无疑问,是诸葛瑾私通情报,而且他早已对鲁肃洗脑,将其变成了自己的木偶和掩体。鲁肃由于有自己的野心,也就很愿意来回调停于孙权、周瑜和诸葛亮之间。由于诸葛亮相信哥哥对鲁肃的操控能力,所以明明厕身于周瑜的刀光剑影之下,还敢对刘备说:“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自鲁肃死后,诸葛瑾果然就顶替鲁肃,从幕后走到了幕前。此间微妙,稍加意会,即可言传。书中诸葛亮对于天文、地理之外所有的人事预测实际都是故弄玄虚,背后另存机关。罗贯中不认为人有鬼神不测之术,即便是预测天气也有失误的时候。

      三、诸葛亮原意是想和诸葛瑾完成第二步战略

      出乎诸葛瑾意料的是他能操纵鲁肃,却操纵不了孙权,鲁肃死后就没有人能够帮助自己左右孙权的意志了。当然也因为孙权本来也不是刘备式的言听计从的主,他是个半信半疑的人,民主中渗透着权谋,对所有的都督、谋臣都是根据形势需要而委任,稍不合时宜就搁置,决不论功赏官。虽然诸葛瑾是讨回荆州的首功之臣,但孙权却偏偏委派了更单纯,更有发展前途的新人陆逊担任镇西将军、荆州牧。诸葛瑾也因此竹篮打水一场空,没能得到荆州兵权,与诸葛亮在秦川形成伐魏的犄角之势。这就是说,诸葛亮第二步战略的本意是想以自家兄弟取代刘备兄弟完成两路伐魏。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诸葛亮的这一打算并非完全出于私心,还有更高的立意:第一,亲兄弟的合作可以让吴、蜀的联合更加紧密;第二,诸葛亮、诸葛瑾具有比刘备、关羽更强大更均衡的作战能力,加之曹魏一方还有诸葛诞内应,所以更易获得成功;第三,诸葛兄弟有着比刘备兄弟更先进的儒法混哲学及相应的施政纲领。这些理由也就决定了诸葛兄弟具有取代刘备兄弟的合理性,他们的战略是主观为天下,客观为自己的正义理想。

      由于在第二步战略上诸葛与刘备兄弟矛盾不可调和,所以诸葛亮要舍弃战略要地荆州,并搭上一个关羽。可谓是一举两得:不仅破掉了刘备兄弟,还成全了自家兄弟。如果诸葛亮是真心帮助刘备,他就不会让关羽一个人长期面对两方虎狼。况且他后来也明知关羽与孙权的关系闹僵,出现了与“北拒曹操,东和孙权”八字方针不相符的变化,随时可能导致他所说的“荆州危矣”的局面。

      然而在危急关头,诸葛亮却既没有按照第二步战略设想去秦川牵制曹魏,也没有派人去支援关羽,只安坐在西蜀评选五虎大将、封官赐禄。为什么?原来他正在与诸葛瑾悄然实施对关羽东恩西惠的两面夹击。兄弟俩一个告诫关羽千万要“东和孙权”,否则必会出事,单枪匹马是绝对不能抵挡两面的;另一个则在暗地里挑拨关羽和孙权的关系,要你“东和”不成。想想看,东吴刚刚出尔反尔抢走了孙尚香,诸葛瑾马上又来提亲,这不是明摆着要惹怒关羽吗?搁了谁都会骂人,更何况重义守信的关公呢?的确是“虎女”与“犬子”的差别。而诸葛瑾之所以要反复捅“关虎将”的胡须就是怕孙权恨不死他。很明显,若不是诸葛瑾来回搬弄是非,孙权就不会下狠心杀关羽,他并非不知道关羽的份量。孙权本身也不是一个愿意得罪人的人,比如对曹魏的于禁就只关押,后来还放了。

      奇怪的是,当初嘱咐关羽千万不想着“分兵拒之”的诸葛亮,后来却要刘备放心,说关羽定能威震华夏。而另一位殷勤帮助关羽招婿东和的诸葛瑾却在孙权杀关羽时不见了踪影。为什么不也哭着为西蜀的亲兄弟求点情面呢?可见诸葛兄弟的迷魂阵并非没有破绽!顺便提一句,张飞也主要是先被诸葛亮纵智、纵勇、纵酒之后自我膨胀而死。

      所以,诸葛亮之所以敢于孤身进入江东舌战群儒,与诸葛瑾后来敢于在成都和荆州之间招摇过市一样,都是得益于兄弟的悉心关照。赤壁大战前诸葛瑾暗助诸葛亮是为了实现孙、刘联合;“走麦城”前诸葛亮明助诸葛瑾则是为了同时取代孙、刘。可惜的是,诸葛瑾遇到了和自己同样深沉的后生——陆逊,没能操控他。统一天下还需要更加宏伟的战略。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