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点校本《全唐诗》有待修订 (上)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1-28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全唐诗》(以下简称点校本),根据康熙扬州诗局刻本(以下简称扬州本)校点,“除断句外,并改正了某些明显的错误”,且“不分函册,概以卷分,在每一分册前面编加诗篇目录,以便读者检阅”(《点校说明》)。该书的点校、编辑、出版工作,体现了老一代学者和编辑深厚的学养、严谨的学风与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自1960年出版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学术界的好评,为唐诗和中国文化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为普及唐诗与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华书局的品牌产品之一。但校书如扫落叶,随扫随有,尤其是《全唐诗》这样多达七百余万字的巨著,点校工作实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诚如该书《点校说明》所言:“错误一定难免。”在后来的重印中,虽然又改正了一些错字,但迄今仍存在讹误,亟待修订。

     

      新编《全唐五代诗》尚在编纂中,该书校勘重在备录异文,加上增补、辨伪、存目等,卷帙浩繁。因此,一般读者与非本专业的学者,仍需要清编《全唐诗》。看来,对点校本《全唐诗》的修订,还是必要的。

     

      我们认为,修订工作主要有四个方面。

     

      ()点校本虽然改正了扬州本的许多讹误,但又新增了不少讹误,应予订正。这些新增的讹误,大致有以下五类:

     

      1.形似讹。如总目卷八“吴越王钱镠后王钱俶”,“后王”讹为“后主”。卷五九李峤《道》“剑阁抵临邛”,“抵”讹为“低”。卷六一李峤《奉和幸长安故城未央宫应制》“睿律九韶开”,“九韶”讹作“九韵”。卷七七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二八容华识少选”,“二八”讹作“二人”。卷八三陈子昂《感遇诗》其三六“婉娈时永矣”,“婉娈”讹为“婉变”。卷九九牛凤及《奉和受图温洛应制》“微臣矫弱翮”,“弱翮”讹为“羽翮”。卷一〇一宋务光《海上作》“驰心附归翼”,“翼”讹作“冀”;同卷吴兢《永泰公主挽歌》“关雎方作训”,“关雎”讹为“关睢”。卷一七〇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我窜三巴九千里”,“巴”讹为“色”;同卷李白《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之一“赤车蜀道迎相如”,“车”讹为“军”;同诗“龙驹雕镫白玉鞍”,“龙驹”讹为“龙鉤”。卷一八〇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清景不同游”,“同”讹为“可”。卷一九八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对酒棕花香”,“对”讹为“封”。卷二〇〇岑参《送杨千牛趁岁赴汝南郡觐省便成婚》“狐裘耐腊寒”,“狐”讹为“孤”;同卷岑参《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莫即隐蒿莱”,“蒿”讹为“嵩”。卷二〇三李康成《江南行》“金陵城头日色低”,“金陵”讹作“金阴”。卷二〇五包佶《近获风痹之疾题寄所怀》“唯借南荣地,清晨暂负暄”,“暄”讹为“喧”。卷二三七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莲开失众芳”,“莲”讹为“蓬”。卷二三九钱起《江行无题一百首》之八“稳放扁舟去”,“稳”讹为“隐”。卷二四一元结《舂陵行》“邮亭传急符”,“邮亭”讹为“郭亭”。卷二四六独孤及《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安知风尘表”,“安知”讹为“安和”。卷二五三阎防《夕次鹿门山作》“喷薄湍上水”,“喷薄”讹为“喷簿”。卷二五五苏源明《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序》“瓜割銛刃”,“瓜”讹为“爪”。同卷苏源明《秋夜小洞庭离宴诗序》“眇缅旷漾”,“漾”讹为“樣”。卷六一二皮日休《秋晚留题鲁望郊居》之二“若论羁旅事”,“论”讹为“轮”。卷三二二权德舆《酬陆四十楚源春夜宿虎丘山对月寄梁四敬之兼见贻之作》“芊眠瑶草秀”,“眠”讹为“眼”。卷六六六罗虬《比红儿诗》其六三“争敢楼前斩爱姬”,“敢”讹为“取”。卷六七四郑谷《寄边上从事》“高垒观诸寨”,“垒”讹为“叠”。卷六七六郑谷《蜀中三首》之一“雪下君沽酒市”,“沽”讹为“沾”。卷六八一韩偓《八月六日作四首》之三“尽作锋铓剑血腥”,“腥”讹为“醒”。此类讹误,为数甚多。

     

      2.音近讹。如卷九蜀太后徐氏《玄都观》“日闭烟萝鸟径迷”,“萝”讹为“罗”。卷一〇一寇泚《度塗山》“悠悠征旆远”,“征”讹为“正”。卷一八一李白《苏武》“饥餐天上雪”,“饥”讹为“肌”。卷二三七钱起《新昌里言怀》“不忘旧山薇”,“忘”讹为“望”。卷二三九钱起《赠阙下裴舍人》“霄汉长怀捧日心”,“心”讹为“新”;同卷《题张蓝田讼堂》“讼简庭空不用关”,“讼”讹为“颂”。卷二五〇皇甫冉《题昭上人房》:“沃洲传教后,百衲老空林。”“沃洲”讹为“沃州”,误甚。盖沃洲乃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东晋高僧支遁曾居此山,白居易有《沃洲山禅院记》;沃州乃唐之羁縻州,属河北道,州治在今北京市大兴县东南。见《新唐书•地理志》七下。卷二五三令狐峘《硖州旅舍奉怀苏州韦郎中》“旅馆凉飙生”,“馆”讹为“管”等等。

     

      3.脱文。如卷一三四李颀《寄綦毋三》,点校本脱“毋”字。按綦毋三即綦毋潜,与李颀唱酬颇多,又与王维、韦应物交善。参见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卷二四九皇甫冉《独孤中丞筵陪饯韦使君赴昇州》,点校本脱“使”字。按韦使君即韦黄裳,至德二载(757)至乾元元年(758)在昇州刺史任。见郁贤皓《唐刺史考》。

     

      4.窜乱。如卷三唐玄宗《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序》:“……披乐善之邸,坐忘忧之观,东郊跬步,南山在目,足以缔夏首之新赏,补春馀之坠欢。朕登览上宫,俯临长陌,畅众心之怡虞,懽归骑之逶迤。”点校本将“虞”字窜入“邸”字之上,讹为“披乐善之虞邸,坐忘忧之观,……畅众心之怡,懽归骑之逶迤”。原本对称整齐的骈文,变得既不对称又不整齐了,而且费解。又如卷二二二杜甫《壮游》:“杜曲晚(一作换,一作挽)耆旧,四郊多白杨。”点校本将校语窜入“旧”字之下,讹为“杜曲晚耆旧(一作换,一作挽)”。卷二二九杜甫《入宅三首》之二:“水生鱼复浦,云暖麝香山。半(一作判)顶梳头白,过眉拄杖斑。”点校本将校语窜入“山”字之下,讹为“云暖麝香山(一作判)”。至于卷一七五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闻弦虚坠下霜空”,此用《战国策•楚策》更嬴“引弓虚发而下鸟”事;点校本将“虚坠”讹作“坠虚”,则是明显的倒文了。

     

      5.谬改。如卷一六《周郊祀乐章》题下注:“《五代史•乐志》曰:‘皇帝食举奏《康顺之乐》,皇帝受朝、皇后入宫奏《雍顺之乐》,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温顺之乐》。’”检《旧五代史•乐志下》,此注无误,然点校本改“《温顺之乐》”为“《温顺之歌》”,误。卷二〇五包佶《观壁画九想图》,点校本改“画”为“卢”。“壁画”谁都明白,“壁卢”则不可解。卷二四三韩翃《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北》:“莫嗟太常屈,便入苏门啸。道在应未迟,勿作我身料。”点校本改“道”为“裏”,“裏在应未迟”,直不成语矣。卷二四四韩翃《送郓州马使君》:“东方千万骑,出望使君时。”此用汉乐府《陌上桑》语:“东方千馀骑,夫婿居上头。”点校本改“万”为“马”,“千万骑”讹为“千马骑”,拙甚。

     

      ()扬州本原有的讹脱衍倒,点校本多有失校者,应予订正。兹分类举例说明之。

     

      1.讹文。如卷八六张说《时乐鸟篇》:“内人试取御衣牵,啄手暝声不许前。”“暝”字误,陈贻焮主编《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七五据《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六《羽篇》、《结一庐█馀丛书》本《张说之文集》改作“瞋”,是。《四部丛刊》影明嘉靖本《张说之文集》卷十、《四库全书》本《张燕公集》卷十亦皆作“瞋”。“暝声”义不明,“瞋声”即《酉阳杂俎》所谓“上令左右试牵帝衣,鸟辄瞋目叱咤”也。卷八七张说《右丞相苏公挽歌》:“佳辰无白日,宾阁有青苔。”“辰”字误,《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七六据《文苑英华》卷三一〇改作“城”,是。佳城,墓地也。卷八八张说《岳州别梁六入朝》:“岸杼含苍捄,河蒲秀紫台。”“岸杼”已难索解,“苍捄”更不知所云,《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七七据《结一庐█馀丛书》本《张说之文集》改为“岸柳含苍霭”,是。同卷张说《送赵二尚书彦昭北伐》:“提剑荣中贵(一作赏),衔珠盛出师。”“提”字讹,《四部丛刊》本、明铜活字本、结一庐本张集均作“题”,当据改。“题剑”用《东观汉记》卷二“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事,正切合赵尚书彦昭之身份;衔珠用《初学记》卷二七引王嘉《拾遗记》载少昊事(今本《拾遗记》无此文),皆恩赏之典也。卷六〇李峤《燕》:“勿惊留爪去,犹冀识吴宫。”原注:“《吴地记》:‘吴宫中剪燕爪留之,以记更来。’”“宫中”,《文苑英华》卷三二九作“宫人”,义较长,当据改。卷八四陈子昂《赠严仓曹乞推命錄》,“錄”字讹,《四部丛刊》影明弘治四年杨澄校正《陈伯玉集》目录、明嘉靖四十四年王廷刻《陈子昂集》、明翻宋本《陈伯玉集》、《文苑英华辨证》卷九皆作“禄”,当据改。卷九五沈佺期《伤王学士序》:“君赦者,少小游洛阳,吾与君、陇西李子至为友。……(长安)四年,余遭浮议下狱。他日,余至来,知君物化。”“余至来”,不通,据上文,“余”当作“子”,子至,李適字。卷一二五王维《鱼山神女祠歌》题下注:“《述征记》曰:‘……后五年,()超使将至洛西,至济北渔山下陷上,遥望曲道头,有车马似智琼。’”“陷”字显误,《搜神记》卷一、《太平寰宇记》卷十三引《述征记》、《太平广记》卷六一引《集仙录》均作“陌”,当据改。卷一八二李白《秋日与张少府楚城韦公藏书高斋作》:“彩云思作赋,丹壁间藏书。”“间”字误,当据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改作“问”。卷一八七韦应物《九日沣上作寄崔主簿倬二李端系》,“李”乃“季”之形讹。二季,两个弟弟,即韦端、韦系,应物从弟也。韦系官至岳州刺史,见《元和姓纂》卷二;韦端无考。卷一九八岑参《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湖沙莽茫茫”,“湖”乃“胡”之形讹。卷二一五冯著《行路难》:“君不见雀为鸽,鹰为鸠。”“鸽”当为“蛤”之讹。《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二〇四:“雀为蛤:《国语•晋语九》:‘雀入于海为蛤,雉入于淮为蜃,鼋鼍鱼鳖,莫不能化,唯人不能,哀夫!’蛤,原作‘鸽’,误,据《文苑英华》卷二〇〇改。”卷二三九钱起《同王█起居程浩郎中韩翃舍人题安国寺用上人院》,唐无王█其人,明铜活字本《钱考功集》卷八作“王鋗”,当据改。王鋗与钱起同时,事见《新唐书•王方翼传》、《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四。卷二五五苏源明《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序》:“司土庀舟以待,司功设█以告。”“土”字误,《唐文粹》卷九六作“士”,当据改。盖司土为殷代官名,即周之土均,“掌平土地之政”,见《周礼•地官•土均》,与舟车无涉也。司士即司士参军事,唐代州郡属官。《唐六典》卷三〇:“司士参军掌津梁、舟车、舍宅、百工众艺之事。”故《序》云“司士庀舟以待”。卷二七〇戎昱《开元观陪杜大夫中元日观乐》“盘空双鹤惊几剑”,“几”字讹,当据《岁时杂咏》卷二八改为“丸”。丸剑,杂技名。卷三二三权德舆《送别沅汎》:“念尔强学殖,非贯早从师。”“非”乃“█”之形讹,可径改。█,儿童束发如两角之状。█贯,指孩童时。卷三二七权德舆《建除诗》:“收功轻骠卫,致埋迈黄虞。”“埋”乃“理”之形讹,可径改。致理,犹致治也。卷三三二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之一:“鹊警银河断,蛩悲翠幕幽。”鹤警是古诗中常用的典故(事出《艺文类聚》卷九〇引《风土记》),未闻有“鹊警”者。“警”当为“驚”之讹,可径改。卷三六〇刘禹锡《酬乐天见寄》“背时犹自居三品”自注:“三川、吴郎品同。”“郎”显为“郡”之形讹。《四库全书》本、《结一庐█馀丛书》本《刘宾客外集》卷二均作“郡”,当据改。三川,此指河南府;吴郡,即苏州。时白居易为河南尹,从三品;刘禹锡为苏州刺史,苏州乃上州,刺史从三品,故云“三川、吴郡品同”。卷五六七郑嵎《津阳门诗》:“罗公如意夺颜色,三藏袈裟成散丝。”自注:“上颇崇罗公远,杨妃尤信金刚三藏。上尝幸功德院,将谒七圣殿,忽然背痒。公远折竹枝化作七宝如意以进,上大喜,顾谓金刚曰:‘上人能致此乎?’三藏曰:‘此幻术耳,僧为陛下取真物。’乃于袖中出如意,七宝炳耀,而光远所进,即时复为竹枝耳。”“光远所进”之“光”,显为“公”之讹,观上下文自明。卷六五九罗隐《寄袁皓侍郎》,“郎”字讹,《唐诗纪事》卷六七作“御”,当据改。盖袁皓历任监察御史、当阳县令、仓部员外郎、礼部员外郎等职,未曾官至侍郎也。据赵璘《因话录•徵部》,唐御史台之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皆可称“侍御”,故罗诗题当作《寄袁皓侍御》。卷六六五罗隐《酬丘光庭》“壁池兰蕙日已老”,“壁”字误,《文苑英华》卷二四六作“璧”,当据改。璧池,学宫前半圆形的水池。卷六七二唐彦谦《秋霁夜吟寄友人》“更就东牀访惠休”,“牀”字讹,《文苑英华》卷二六五作“林”,当据改。盖“东牀”乃王羲之被选为女婿事,与著名诗僧惠休风马牛不相及;东林,寺名,在庐山,净土宗初祖慧远之道场。卷七一三喻坦之《晚泊旴咍》,“旴咍”误,《文苑英华》卷二九五作“盱眙”,当据改。盱眙,县名,唐属淮南道楚州,今属江苏。卷七九二段成式《游长安诸寺联句•靖恭坊大兴善寺》原注:“寺取大兴两字、坊名一字为名。”联句出自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五《寺塔记上》,明万历常熟赵琦美校刻本《酉阳杂俎》作“靖恭坊”,《全唐诗》从之,误。《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酉阳杂俎》均作“靖善坊”,是。据宋敏求《长安志》卷七、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二,靖善坊在朱雀门街东侧从北向南之第五坊,“大兴善寺尽一坊之地”。且《酉阳杂俎》言之甚明:“寺取大兴(据中华书局1981年出版方南生点校《酉阳杂俎》,“兴”下脱“城”字)两字、坊名一字为名。”尤可证坊名当为“靖善”。

     

      2.脱文。如卷二唐中宗《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诗题有脱文,《增订注释全唐诗》卷二改“十月”为“十一月”,云:“原作‘十月’,误。《旧唐书•中宗纪》与《唐会要》卷一皆载:中宗生于显庆元年十一月五日。今据改。”按:两《唐书•高宗纪》亦载中宗生于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五日)。卷八六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按玄宗原唱题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知张诗题之“路”下脱“逢”字,《四部丛刊》影明嘉靖本、《结一庐█馀丛书》本《张说之文集》卷三、《四库全书》本《张燕公集》卷三“路”下皆有“逢”字,当据补。卷一八七韦应物《春日郊居寄万年吉少府中孚三原少府伟夏侯校书审》,“三原少府伟”缺姓,有脱文;《四部丛刊》影明嘉靖本《韦江州集》目录、《四库全书》本《韦苏州集》卷二作“三原元少府伟”,可信,当据补“元”字。韦应物有《酬元伟过洛阳夜燕》诗,《元和姓纂》卷四:“()延福生怡。怡生偕、伾、伟。偕,归州刺史。伟,三原尉。”皆其确证也。卷三二二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受氏自有殷,树功缅前秦。圭田接土宇,侯籍相纷纶。”自注:“十二代祖,前秦射安丘敬公,事具《十六国春秋》及《晋书》。”“射”上夺“仆”字,当补。权氏十二代祖名翼,仕前秦,苻坚即位,为给事黄门侍郎,与王猛并掌机要。官至左仆射,封安丘公。事见《晋书•苻坚载记》。

     

      3.衍文。早在1939年,岑仲勉《读〈全唐诗〉札记》便已指出:“唐太宗《咏乌代陈师道》诗,按唐初人名有杨师道,相太宗,未闻陈师道。今同函八册收师道一卷,传称其善草隶,工诗,内有《应诏咏巢乌》一首。陈疑杨之误。”岑氏所言甚是。按此诗始见于《初学记》卷三〇,题为《咏乌代师道》,无“陈”字,是为衍文也,盖杨师道尚桂阳公主,与太宗为郎舅,故太宗直称其名而不必道姓也。

     

      4.倒文。如卷八三陈子昂《喜马参军相遇醉歌序》:“毕大拾遗、陆六侍御、崔议司、崔兵曹、鲜于晋、崔湎子、怀一道人当知吾此评是实录也。”“崔议司”当作“崔司议”,子昂有《喜遇冀侍御珪崔司议泰之二使》、《赠别冀侍御崔司议》诗可证。司议,太子司议郎也,东宫属官。见《唐六典》卷二六。卷一四七刘长卿《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里相”为倒文,《文苑英华》卷二五二作“相里”,当据改。相里,复姓也。相里使君即相里造,曾任江州、杭州刺史,迁河南少尹,卒于大历八年(773)前。 (待续)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