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英雄是英雄的镜像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可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他们的人生好像就是为了对手而存在,他们相互为性格和命运的镜相,比如刘邦和项羽,比如毛泽东和蒋介石……,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我看人生得一劲敌亦足矣。在今天,我就发现,许多朋友,就是生活在和竞争对手角逐的乐趣之中,人心最底层的东西,不是平和,而是竞争。“天下以智力相雄长”,这是自然规律,看《动物世界》,不论猴子还是狮子,都是如此。所谓淡泊宁静,与世无争,心平气和,物我两忘,都是后来强加于人性的,都是覆盖在人心最底层上的堆砌物。 正是这样,历史才精彩,我们所能熟知的历史,不是大治承平的历史,而是天下纷争、枭雄搏杀的历史,所谓一时瑜亮,所谓双峰并峙,才能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审美价值。还是那句话,当他们斗智斗勇以及斗狠的时候,历史才有张力,才有戏剧性。 刘邦就是项羽的命里中的克星,项羽在自刎乌江前说“天亡我,非战之罪”,或许就是他在临死的时候,天眼开了,看到了命运之神在捉弄自己,他于是决定不玩了。 刘邦和项羽出身不同,但是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刘邦是家里的老三,有父兄辛苦劳动,基本上可以让他游手好闲。后来当上了亭长,亭长大概管几个村,相当于乡干部,实际相当于治安员也未可知。这么个游手好闲的家伙,怎么能当乡干部呢,我想大概是和选调皮学生当班干部差不多,是以毒攻毒的办法,这下,他算是秦帝国体制内边缘的人物了,亭长有没有工资不知道,估计有也是乡里凑的份子,不属于国家财政编制。刘邦由于无赖泼皮而获得了一定的管理权,这个经验告诉他,良民是做不得的,种地是没有出息的,如果秦帝国的二世、三世稳定大局的工作做得好,刘邦也就一辈子做个基层干部,混吃混喝打发日子了。他对秦帝国的态度是无所谓的,没有革命的原动力。 项羽是楚国贵族后裔,对秦有家仇国恨,秦统一后,对地富子女管理不到位,让他们有良好的教育机会,想学剑就学剑,想学万人敌就学万人敌,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是复辟的急先锋。总之,项羽对秦帝国的态度是仇恨的,是时刻想复辟的,他参加革命的主动性要比刘邦强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