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钱钟书文学研究的诗学中心论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1-2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钱钟书虽然对文学的关注面是如此广泛,各种体裁的文学甚至历史哲学文本都在他的征引范围之内,但是钱钟书文学兴趣的中心点却是诗学,在《石语》这篇文字记载中,当时的旧诗宗匠老诗人陈石遗,评价钱钟书博览载籍,又精于外国语言文字,有心情,有兴会,是可以日后成为大家级诗人的。从这种评价来看,钱钟书在青年时的努力方向确实是向着成为中国古典诗人这个方向前进的,他在青年时代还自印了一本自己的旧诗集,后来钱钟书回忆说这是大胆胡闹。在日后的学术发展中,钱钟书虽然涉猎了中西文化的广阔领域,但中心始终在诗歌上,他的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谈艺录》,开辟了中国诗学研究的一个新境界,后来他选注宋诗,被日本的学者认为是“中国宋代的文学史部分要改写了”,而2003年出版的《宋诗记事补正》洋洋大观,更证明了钱钟书在这方面毕生所下的功夫。此外,他的数量很少的单篇著名论文如《中国诗与中国画》,《诗可以怨》等,都是关于诗学的,就是以浩博著称的《管锥编》,其主要内容也是在谈艺论文,而谈艺论文的主要部分又多半是在谈论诗学。从艺术实践的角度来说,钱钟书只有语言文学艺术的实践经验,而缺少别种艺术样式如书画艺术样式的实践经验(书法有一些)。而最能体现文学语言艺术实践的部分恐怕还是诗歌语言艺术,他有记录自己创作的诗集《槐聚诗存》留存下来,显示了自成一家的诗歌艺术风格。1979年钱钟书写的《访美观感》文章中,提到哈佛大学的Lowell诗学讲座邀请他去讲学,而他拒绝的事情,这也证明了钱钟书的专业特点所在,虽然不少人把他看作是“通儒”,或“文史哲通人”。

      钱钟书的诗学研究因为建立在中西文化的深厚基础上,有着极为广阔的历史视野和哲学理论根基,因而无论是具体的辨析,还是宏观的把握,都显得游刃有余,总体上超越了前人。凭借深厚的博览功力,钱钟书在许多的诗学概念辨析上旁征博引,使人信服。比如在《谈艺录》里,他完整地提出了“唐宋诗”的概念,针对中国诗学史上纷繁复杂的唐宋之争,以及当时诗学界普遍的扬唐抑宋观念,钱钟书提出,唐宋诗的本质区别是“性情格调”的区别,而不是时代和高下的区别,为证明这一命题,钱钟书广引中西例子,用鲜明的钱式打通时空局限的治学风格来反复进行证明。《谈艺录》影响很大,虽然最终没有能根本扭转扬唐抑宋的格局,但依然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后来他的看法被当代学者葛兆光,蓝棣之,当代诗人徐晋如等进行了引申和发展。诗学方面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关于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的争议问题,钱钟书通过自己别具一格的阐发,使得“物论稍移”,改变了学界对《沧浪诗话》的看法,也使这部数百年来名声黯淡的著述得到了新的重视和认识,这不能不说是钱钟书博学通识立下的又一功。

      钱钟书的《谈艺录》引证了上百部中国古典诗话,而《管锥编》引的相关书籍就更多,这种对历史上的诗学文献穷尽式的征引,使得钱钟书获得了空前完备的观察视角,便于从全局出发来进行比较和优劣的甄别,《谈艺录》的论述评判之严苛是出名的,比如对竟陵派诗人、王士禎、蒋士铨、赵翼、钱载、黄遵宪、王国维这些明清代大小诗人进行的严厉批评和指摘。这种严厉和钱钟书视野的宽广有关,古今诗人甚至西方诗人都在他的视野包括之中,对诗人诗作的长处短处的识力自然胜于古人治诗学,而达到某种空前未有的境界,这里面有钱本人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

      在大力穷究中国传统古典诗学的同时,因为钱钟书的西学背景,必然带起中西比较的问题,而在钱钟书的知识积累里,西方文化中的诗学是主要的一个部分,反映了他的专业方向,虽然因为种种缘故,钱钟书未能写出他的论述西方文学的英文专著面世,但已经行世的著作中,西方学术仍是一个重要部分。钱钟书没有作过系统的中西诗学比较,大量的论述只是只言片语的从属于论述中国学术的部分,但还是可以看到他的很多观点。比如在1945年的一次《谈中国诗》的演讲里,钱钟书对中西诗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论述,这个论述举重若轻,非常明晰,显示了他对西诗的宏观把握。在这篇演讲里面,钱钟书没有象他的学术著作一样写得那么专业奥深,而是简明扼要,对中西诗的因缘关系和内容风格的异同用轻快的语言描述出来,使人获得一个完整的中西诗印象。(在《谈艺录》和《管锥编》中,大量的西方诗文和诗文理论的引证一方面提供了中国诗的参照系,另一方面在中国诗的映托下,加深了对西方诗文的认识。作为不同的两大文化系统,这种比较具有某种世界性的意义,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说,也促进了对总体文学的认识。这种比较总体上超过了在钱钟书之前就存在的中西诗学比较,如吴宓的比较诗学研究或是朱光潜《诗论》中的比较诗学研究,也为后继者继续推进这项工作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基础。

      钱钟书凭借深厚的中西语言造诣,广泛涉猎中西文学尤其是中西诗学,在世界文学的背景上大大促进了对汉语古典文学的认识,加深了当时汉语学界对西方诗学的体认,创造了二十世纪汉语学界的较为完美的中西比较诗学的范例,是中西诗学集大成的作者,值得继承者们长长久久的学习。虽然各种文学体裁都在钱钟书的涉猎之中,但是诗学中心却是我们理解钱钟书始终要牢牢把握的一个要素,他在诗学研究方面拥有的高超能力也是需要后来者不断学习和借鉴的。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