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魏晋的狂想:对《世说新语》的另类品读之十二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1-1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永嘉之乱
      
      郗公值永嘉丧乱,在乡里,甚穷馁。乡人以公名德,传共饴之。公常携兄子迈及外生周翼二小儿往食,乡人曰:“各自饥困,以君之贤,欲共济君耳,恐不能兼有所存。”公于是独往食,辄含饭两颊边,还,吐与二儿。后并得存,同过江。郗公亡,翼为剡县,解职归,席苫于公灵牀头,心丧终三年。
      
      郗公即郗鉴(269年—339年),山东高平人。我认为,郗鉴是东晋初期最关键的军事将领,重要性要远远超过闻鸡起舞的那位和另外的一些人。原因有二:首先,郗鉴是东晋最重要的军事团体“北府兵”的创建者;第二,东晋初年的一系列内部叛乱的平定,郗鉴都参加了,而且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在说郗鉴之前,必须说一下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大变乱也是本条中的关键词:永嘉之乱。正像我们知道的那样,在永嘉之乱前,发生过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严重地消耗了建立没多长时间的西晋王朝。经过一系列PK,最后东海王司马越胜出,掌握了朝廷的权力。此时,洛阳的格局是:龙椅上坐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傻瓜晋惠帝,下面是掌权的太傅司马越,而越又以太尉王衍为合作伙伴。之所以选择王衍,因为王是当时第一名士,在士族中有很大的号召力。

      西晋王朝建立后,民族之间出现了大流动趋向,西北部的少数民族以各种方式进入内地,其中以匈奴、羯、羌、氐和鲜卑族为众。民族的大量迁徙,导致民族矛盾一点点激化。而“八王之乱”带来的社会动荡,进一步加重了这种矛盾。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匈奴人刘渊率先在山西发动暴乱,建国号为汉。这是五胡十六国时代的开始。两年后,晋惠帝离奇地死了,有人说是被司马越毒死的,有人说是傻死的,无论如何,这个影子皇帝在大乱前幸运地消失了。说他幸运,是因为他没有遭遇到后面两个皇帝那样的耻辱。他的弟弟司马炽继承了皇位,改转年为永嘉元年(307年)。此至,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开始了。

      从永嘉三年开始,刘渊连续对洛阳发动了两次袭击,但都没有成功。永嘉四年,刘渊死了,刘聪经过内部斗争后取得皇位,这是一个既花天酒地又野心勃勃的人。他派出手下的四员大将:石勒、刘曜﹑王弥和呼延晏四处征战,打击已虚弱不堪的西晋王朝。尤其是石勒的羯族骑兵,在当时几乎是所向无敌,一直从山西攻击到湖北,洛阳以东、江淮以北的地区几乎全部沦陷。这时候,西晋朝廷商议迁都,有人建议到长安去,有人建议到豫章即南昌去,有人建议到建康即南京去,但均遭到最高军事长官太尉王衍的反对。在此之前,王衍向朝廷推荐他的弟弟王澄和从弟王敦分别出镇荆州和青州,并跟他们说:“时局危险,是为三窿。”但狡兔王衍为什么不走呢?确切原因已不得而知。也许,他太留恋洛阳的这一切了,洛水只畔,伊水之滨,春日迟迟,清谈玄虚,这种生活他已经习惯了。总之,在一次朝廷会议上,王衍真的急了,大声嚷嚷着:“你们谁愿意走谁走,我反正是不走!死也不离开洛阳!”当然,在他没死的时候,还是离开的洛阳。这一年岁尾的时候,石勒的骑兵已再次向洛阳逼近。这时候,太傅司马越虽控制了政权,但也必须吞下了16年来“八王之乱”酿下的一切苦酒:他不但需要收拾残破的江山(已不可能),还需抵抗匈奴人和羯族人的进攻(更不可能)。思前想后,我想这司马越是有些后悔的:攫取了最高权力,又有什么用?更走脑子啊!知道这样,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在东海之滨呆着!但若一走了之,自是会受到天下人耻笑。这时候,他的参谋甲给他出了个主意:“明公,以征讨石勒为名离开洛阳吧!然后见机行事,你说好不好?”司马越觉得这个计策很靠谱,便向晋怀帝请命,要求率军迎击石勒。离开洛阳时,司马越拽走了嘟嘟囔囔的王衍。应该说,在最初的时候司马越还是想打一仗的。所以,一路上他传檄各州府,不过加入征讨大军的人很少。尽管如此,进军到项城时,这支人马仍达到了10万人。一天晚上,司马越意外地得到报告:洛阳的皇帝可能发布诏旨,宣布他一段时间来的专权之罪,并对他进行征讨。司马越陷入了一种无法说明的茫然中。八王之乱,互相攻击,崩离动荡,最后他得到了朝廷的权力,但天下已乱,山河残破,难以收拾。胡人在前,内乱又起,他本想埋怨洛阳的人们,这个时候就别再捣乱了,但觉得又没理由,当年自己不也是这样添乱的吗?一时间,他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此时又有军报称,石勒的骑兵正在运动。紧张加忧伤,永嘉五年(311年)3月,司马越最终死于心脏病。战斗还没开始,晋军的统帅就完蛋了,我想这仗是没法打了。此时,军中最高统帅是太尉王衍,王太尉虽善于清谈玄虚,但脑子并不糊涂,也看过很多史书,知道这种时候不能发丧,于是他封锁消息,企图把司马越的灵柩送回东海藩国。但已经走不了了:消息最终走漏。作为那个时代的第一悍将,石勒亲率领骑兵追赶。4月间,在河南苦县宁平城,羯族和匈奴族的士兵,终于把王衍带领的10万人追上了。场面是相当地悲惨的。西晋的士兵多是步兵,而且军中又有不少司马越和他的幕僚的家属,作为最高军事长官的王太尉又不懂军事,你说这仗怎么打?石勒先是下令万箭齐发,随后又率骑兵冲杀,10万晋人几乎被全歼。包括王衍在内的一大批王公大臣被俘,随后一同死难了。其中,王衍这位西晋第一名士死得很惨:他被石勒,以倾墙之土活埋了。

      永嘉五年(311年)6月,以刘曜的军队为主力,石勒、王弥的军队为策应,三军齐攻西晋首都洛阳。西晋军队的主力已在几个月前被石勒歼灭殆尽,洛阳城中蚁集的王公贵族,只是善于清谈聊天,哪见得胡人的快马弯刀?当时洛阳城内的恐惧气氛可想而知,士族们聚集在贯穿洛阳南北的铜驼街,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语。城外胡人攻城甚急。此前,晋怀帝想乘船奔长安,终不得出。对于西晋朝廷来说,可谓到了最后的关头。在皇帝、王公、贵族、士人和居民茫然无策时,洛阳陷落了。率先攻入城的是王弥的部队,随后刘曜的主力也涌了进来。屠杀开始了。王弥比较聪明,进城后率军直扑皇宫,掠夺珍宝,捕捉皇帝;刘曜的军队则大杀居民,并于繁华的坊市街区纵火。在311年的洛阳大屠杀中,有包括王公贵族杀在内的3多万死难,整个洛阳一片废墟。在大战开始前,很多人已逃出了洛阳,所以这3万多人几乎已是全城的总人数了。晋怀帝被俘了。自秦以来,汉族皇帝第一次被异族俘虏。随后,他被送往山西平阳刘聪处。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在一次宴会上,刘聪这个混蛋让晋怀帝穿上女人的衣服,给他倒酒,有西晋旧臣放声大哭,随后君臣一起遇害。

      洛阳陷落,怀帝被俘,消息传到长安,在那里镇守的司马邺被幕僚立为监国太子。两年后的313年,怀帝死难平阳的消息传来,他继承帝位,改年号为建兴,是为晋愍帝。这时候,中国北方已经大乱,长安处于变乱腹地,朝不保夕。在这种情况下,更多的世家大族选择的不是西北奔长安,而是渡长江南下,到建康去支持司马睿。316年8月,刘聪又派刘曜攻长安。长安之战比之于洛阳之战,更为残酷。晋军坚守了3个月,到11月时,城内终于断粮,人开始吃人。在这种背景下,晋愍帝决定接受了匈奴人的条件:赤露上身,口叼玉壁,乘坐着羊车,打开了长安城门。随后,他也被押往了山西平阳。那里的主人刘聪刚刚戏弄完一个汉族皇帝,看到又俘虏了一个,恶意更甚。在打猎时,刘聪让晋愍帝穿上小兵的衣服,手拿长矛做向导;在宴会间,刘聪上厕所,叫来晋愍帝,让他为自己打开马桶盖,弄完了还不许走,让他站在一旁伺候。在一番侮辱后,刘聪把晋愍帝也弄死了。很多时候,我们忙着看五胡十六国的互相征服,忙着看晋人的潇洒风神,却忽略了那个年代的悲剧的性质!

      这就是郗鉴这则故事的背景。永嘉之乱爆发后,庶民流离,士族南奔,官拜中书侍郎的郗鉴潜回到山东老家。当时,饥荒遍野,郗鉴的吃饭成了问题。不过,郗老爷子平日里行为方正,以道德高尚著称,所以很受乡亲们的敬仰。于是,富裕些的村民便轮流供养他,给他提供饭食。郗鉴也没客气。当时,他带着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外甥一起住,所以吃饭时总带上两个孩子。一段时间过后,有乡亲坚持不住了:“郗老,这年头大家都很贫困,因为您贤德,所以我们才救济您。可我们的能力也有限啊,所以您以后自己来就可以了,不用带着孩子啦!” 郗鉴“哦”了一声,心里还是很难受的。天下大乱,人心惶惶,这日子真是过得没滋没味。但饭还是要吃的,总不能把两个孩子饿死吧?在后来的日子里,按照人家要求的那样,郗鉴自己来吃,但吃到最后时,他往往来个猛的,吞下一大口,把饭含在嘴里,等回家后再吐出来,给两个孩子吃。虽然怎么卫生,但两个孩子却因此而活了下来。后来,郗鉴带领1000多名乡亲,开始了向南迁徙。

      过江后的郗鉴,成了个厉害的人物。他于扬州、京口一带收编从北方和江淮逃难而来的流民,加以训练,组成军团。当时,京口称北府,是首都健康的门户,不过在东晋初年,建康的人们还远未发现京口的重要性。郗鉴则独具慧眼,认为京口是与荆州战略位置同等重要的城市。在西晋时,郗鉴已是中书侍郎,过江后由于收编流民组建新军颇有成效,晋元帝任命他兖州刺史。在任期内,他进一步训练北府兵,正是依靠这支力量,后来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打败了前秦;也是靠这支力量,东晋的权臣不敢造次,即使有造次者,最后也被消灭,其中包括钱凤、王含、王敦、祖约、苏峻、刘征的叛乱,郗鉴因功被封为辅国将军,晋高平侯,又迁车骑大将军,成为徐州、兖州、青州的联合军事统帅,最后做到南昌县公、太尉,成为与王导、庾亮平起平坐的人物。当然,郗鉴创建的北府兵也为日后东晋的死亡埋下伏笔:桓温时代,北府兵一度被废,淝水大战前夕,谢安命谢玄重建,在随后的漫长时间里,谢家通过悍将刘牢之掌握北府,随着时间的流逝,司马家族的掘墓人北府小兵刘裕脱颖而出了。

      无论如何,郗鉴的北府兵成为东晋这个不以军事为荣耀的王朝的最抢眼的军事团体,郗鉴因此而在东晋的历史上留下奇特的一笔。郗鉴活到了70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个寿星了。郗家一直以来都信封道教,郗鉴在晚年的时候特爱吃丹药,最后有可能倒霉就倒霉这上头了。他死后,正在剡县做官的外甥周翼辞职了,为的是回来给郗鉴守孝,这一守就是三年。显然,如果没有当年郗老爷子的含饭养喂,他活不到现在。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