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食古不化的改革家——王莽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10-16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正如武则天靠《祕记》和佛教的帮助赚到了“革命”的“本钱”一样,王莽则靠谶纬迷信和儒学神话赢得了“天意”和“民心”。谶是一种体现“天意”的神秘预言,而纬则是对经书的一种神学解释。秦汉之际,“亡秦者胡也”,“今年祖龙死”,及陈胜“大楚兴,陈胜王”之类都是汉朝图谶神话之蒿矢。汉武帝之后,谶纬神学大肆兴起,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处于鼎盛。

      汉武帝独尊儒学,罢黜百家,董仲舒因而神化儒学,标榜公羊春秋学,宣讲“天人合一”、三统循环、灾异之变、求雨止雨之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有人说董仲舒像巫师。神化孔子及其经书,又将其与现实的符瑞、谶纬结合起来的风气,发端于董仲舒。董仲舒认为孔子有“德”而不“王”,受“天命”作《春秋》以垂法万世,是为“素王”。故孔子被神化为有特异功能的教主,《春秋》被神化为“天启”圣书。从董仲舒授学的儒学家晆弘是位“革命家”,他制作谶纬,推演《春秋》,上书皇帝要求选贤禅让帝位,被军阀霍光以“妖言惑众”杀掉。晆弘因要革汉朝的命而死,被近代史学家顾颉刚称赞为“一个民众革命思潮中的牺牲者”。

      有人骂王莽是“篡位”的逆臣、奸人。而在事实上,王莽称帝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可谓为历史的必然。在当时的世人看来,王莽建立的“新朝”完全符合“正统”,是“合法”的。王莽采用“和平演变”抢得天下,算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当时的汉朝已是一个烂摊子,“气数”将尽,就算王莽不抢,迟早也会被另外的造反者抢走。王莽最后被造反者推翻,完全是他上台后的“经济改革”失败,为抑制兼并捍卫“正义”打击了豪强地主,使得刘氏旧族与豪强结成联盟,奋起反抗,否则,王莽不会只干了十五年就垮台。据史学家的研究,王莽之所以不流血而“革命”成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秦汉以来将近两百年,方兴未艾的“神化”运动对“市场”的培育。一是王莽是儒家的道德楷模,各界的精神领袖;一是王莽善于结党市恩,用汉王朝的资财当作自家私货送人,收买人心;一是王莽利用各种宗教信仰,因势利导,制造谶纬神话等,获得“民心”和“天意”。

      在王莽所处的时代,全国上下全都痴迷于谶纬神话和各种宗教信仰之中。王莽是孝元皇后弟弟的儿子,属皇亲国戚。王氏家族曾先后出五个大司马,把持朝政,权倾一时。王莽之父王曼早逝,不曾封侯,因而王莽一家十分贫寒。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王莽勤俭朴素,从小就发愤读书,并十分重视对《礼经》的研究,外交权贵,内事诸父。据说,有一次伯父、大将军王凤生病,王莽曾在床前照顾上下,亲口尝药,9个月未曾解衣而睡。王凤对王莽的“表现”非常满意,临死之前特地向太后和汉成帝推荐王莽。王莽有了死王凤的“提携”,算是挖到了“第一桶金”,开始过上了“政治生活”。王莽善于钻营,甚至于不惜检举告发对手,又懂得如何收买人心,所以一路平步青云,官运如同放卫星,到38岁那年,继任其叔父王根的大司马一职。王莽位极人臣,所得赏赐尽济众贫,且越发勤俭奉公,其妻衣着破烂,来客还以为是大司马家的一位奴婢,及获悉真相,无不惊讶。因而王莽的美誉有口皆碑,人人由衷地赞不绝口。汉成帝无子嗣,死后由汉元帝的庶孙刘欣继位,史称哀帝。在宫廷政治斗争中,王莽在“站队”问题上毫不糊涂,铁心“跟”定了姑母元后,坚决反对给哀帝的祖母、生母上尊号。为此,王莽得罪了哀帝。他采取迂回战术,以退为进,辞职回乡隐居。隐居期间,王莽之子王获违反汉朝“宪法”,擅杀家奴,王莽令其自杀,所谓大义灭亲。而在各地,有数百人为王莽鸣冤叫屈、歌功颂德,并都向皇帝上书,请求召回王莽。皇帝迫于各种压力,只好重新起用王莽。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汉元后命令王莽担任大司马,主持朝政,统率群臣。哀帝无嗣,王莽和汉元后为了把持朝政,征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践极,史称汉平帝。

      王莽很会“炒作”,为了神化自己,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唆使地方官吏安排“蛮夷”进贡白雉、黑雉作为祥瑞,随后又策动廷臣上表歌颂他,宣称王莽有周公之德,请求赐其“安汉公”。经过一番欲擒故纵的“谦让”表演后,王莽如愿以偿被册封“安汉公”,还将祥瑞归功于姑母元后,博得其欢心,并一步跃居“四辅”之首。

      元后年事已高,因长期专政,对政事日渐厌倦。王莽揣摩到元后的心理之后,指使公卿上奏元后,请求朝政除“封爵”外,其余的叫王莽、“四辅”处理。于是,王莽独揽朝政大权,“化公为私”,拿着汉朝的“公产”,随手送人,收买人心。史书上说:“于是莽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七)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王莽擅长利用“敌人”的资源来武装自己,譬如他曾极为巧妙地运用“正统”之思想巩固其地位。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想立自己的女儿做皇后,遂假装欲从二王、及周公、孔子、诸侯世家嫡女中“采选”。当承办的官吏呈报各美女名单后,王莽又奏请“路边野花不能采”,应当排除外家。一时间,具有特驯军犬般敏锐嗅觉能力的士民、官僚一千多人,纷纷上书,愿“采”王莽女为“天下母”。王莽欲擒故纵,奏请务必从众名门美女中精选数名,朝廷公卿争先恐后上书表示:“不宜采选众多美女以乱‘正统’,有了王莽女儿一个就足够了。”王莽又建议“复古”,恢复“传统”,“采选”皇后宜“十二女”,以求皇帝多妻而多嫡子,免得皇帝断子绝孙,且帝统传承也有了保证。而公卿们议论纷纷,强烈反对王莽的建议,认为皇后只能有一个,王莽女儿之外绝对不能再选。这一切,都是王莽的如意算盘。

      王莽掌握大权后,颇为勤政,托古创设制度,议定礼仪,赢得了满朝大臣的认可。群臣上书奏言说,过去周公辅政七年,“制度乃定”。而王莽仅只四年,即大功告成,朝廷应“升宰衡位在诸侯王上”。王莽再次神化自己,又故伎重演,派中郎将平宪等持金币引诱塞外羌民,使其献地投降中原。平宪等向朝廷报告后,又奉承元后,声称是元后和王莽的功德感动天地,所以天下太平,祥瑞丛生。

      元始五年(5年)秋,汉朝宗室泉陵侯刘庆上书称,周成王年幼,称“孺子”,周公旦“摄政”,今皇帝也年少,应令王莽代行天子之政,效仿周公。刘庆的建议获得了群臣的响应,各地竞相附和。但是汉平帝日益年壮,又有外戚撑腰,非常生气。据说,王莽为此在酒中下毒,“该出手时就出手”,干掉平帝。

      周武王患病临死之际(估计是周公旦投毒谋害),周公旦曾假惺惺地去神庙祈祷,请求自代以归天。当然,周武王死后,周公旦依照“兄终弟继”制得了王位,几年之后又被侄儿周成王发动政变抢夺走,史书用曲笔说是“摄政”。汉平帝中毒病重,王莽以周公自居,效仿周公当年玩的把戏,到泰畤祭祀祈祷,愿意用自己的肉身代替平帝而死,并把“策”藏之于金縢中,“置于前殿”。汉平帝不“听话”,所以难得善终。平帝驾崩后,汉元帝算是断子绝孙了。王莽以“兄弟不得相为后”为借口,拟从汉宣帝的玄孙中选立一小孩子做皇帝来控制朝政。

      王莽原计划在汉平帝死后“革命”,授意人报告祥瑞,说凿井得到一块白石,上圆下方,有红色的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可能是王莽势力还不足以控制全局,被元后否定掉了。元后训斥说,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不可施行。但是王莽的从弟、太保王舜上书称,“天意”已如此,人心所向,人力无可奈何,没有办法阻止“天意”和“民心”,况且王莽也并无他意,不过仅只是借“摄政”之名以重其权,填服天下的人心。元后虽然心里反对,但已无力制服左右了。王舜等人当即“共令”(胁迫)元后下诏书,命名王莽王莽摄称天子,仿效周公,服天子冠冕,统朝政,赞曰“假皇帝”,臣民称之为“摄皇帝”,王莽自称曰“予”,以皇帝之诏称作“制”。

      王莽虽然只是“假皇帝”,却实际享受天子的权利。居摄元年正月,王莽祭祀“上帝”于南郊,又行迎春、大射、养老之礼。三月,王莽立汉宣帝玄孙孺子婴为“皇太子”,年仅两岁。居摄三年(8年),天下纷纷向王莽进献祥瑞,譬如齐郡有人掘井,梦见天公使者托话,说“假皇帝”王莽是真天子,理所当然做真皇帝。儒生哀章喜欢吹牛,本一无赖,“长漂”(汉朝定都长安)多年,一无所成。看到有人靠伪造符命图谶发达起来,心有所悟,自信时机已到,遂制造一个铜匮,其上两检各署名文字,一是“天帝行玺金匮图”,一是“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某为汉高祖,书意王莽为真命天子,还把王莽朝廷的班子都“安排”好了。哀章当然还把自己“安排”进去了。一天黄昏,哀章穿上黄衣,持铜匮赶到高祖庙,将其交给仆射,仆射奏报朝廷。王莽获悉后,亲自到高祖庙拜受哀章制造的铜匮。

      随后,王莽谒见姑母元后,又回未央宫前殿下诏书宣布符命,“天意”不可违背,正式即皇帝位成立“新朝”。帝位“内继”、“遥继”都符合“正统”,那么王莽“遥继”舜德也是理所当然的。传说中的尧曾把帝位“禅让”给舜。王莽对外声称,他是舜的苗裔,而汉朝刘氏为尧之后代。于是,王莽推演邹衍的“五德”说,汉继尧运,是火德, 舜运是土德,五行相生相克,火生土,汉朝“气数”已尽,把江山“禅让”给王莽,好比当年尧、舜的“禅让”相传,是“五德”的必然,符合“正统”。当然,王莽作为舜的苗裔,“遥继”舜运,子孙复兴祖运,势必合乎“正统”。
     
      儒家经典著作《春秋》作为“天启”之书,也为王莽“和平演变”抢得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王莽宣称,《春秋》是典范万世的圣经,自鲁隐公至鲁哀公则“气数”已尽,共十四世而终,汉高祖传帝位至哀帝,其“气数”也已尽,应当传位给王莽。

      王莽采取“和平演变”的方式,没有血洗天下,不费吹灰之力,随手抢夺汉朝的天下,是与武则天并称的两大奇迹之一。王莽和他的班子干了十五年,在“经济改革”一问题上,王莽刻意扮演周公,宣称恢复井田制,打击豪强,抑制兼并,捍卫“正义”,可谓反而受制于其穿上的“制服”。因而刘姓旧族与豪强联合起来,也利用谶纬神话,号召士、官、绅、民共同造反,推翻了王莽。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王莽靠谶纬神话抢得天下,也被刘秀等人玩弄同样的把戏抢走。据史料,王莽不但信神话,而且还很“迷信”。在当时,流行着一种神话信仰,北斗是皇帝的座车,临驾四方。北斗因不断运转,故斗柄时刻改变指向。王莽曾制有一支模拟北斗,命人随时随地带上,跟从左右。造反军进攻长安和皇宫后,王莽不是组织卫士抵抗,也不是逃亡,而是避入宣室,命令职掌天文学的官吏推演北斗的运行,王莽根据北斗斗柄指向的改变而移动座向。王莽痴迷不悟地说:“我有天德,汉兵对我无可奈何!”

      今人或许会认为王莽很“迷信”、“荒谬”,但在那个时代,不“迷信”的人才是“荒谬”的。古人信仰天地鬼神,相信“天人感应”,则有利于制约人无穷无止的贪欲。今天,中国人既不信仰宗教,也不信仰儒家,天不怕地不怕,自信人定胜天,贪婪如同饕餮,可谓巴蛇吞象,恐怕自掘坟墓、自取灭亡的日子也就不遥远了。

      古书说,“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在我看来,一部汉史称得上是人物的有两个半。一个是刘邦。他以一介地痞跃身九五之尊,其一生行径虽然乏善可陈,但能与项羽争锋,并且在死后还留下个恶老婆,发明了“人豕”,开拓了后宫酷刑新天地,即使他刘邦本人尚不足称一个人物的话,有项羽的映衬、有吕雉这样老婆的补充,尽可以算是一个人物了。半个是刘彻。他青年登基,胡天胡地,西进东冲,北逐匈奴,南征苗夷,算得上是武功卓绝,可惜劳民伤财,耗尽文景以来累积的财富,大伤汉室精气,到老了一枚金丹送上西天,如此傻瓜,只配做半个人物。还有一个,就是安汉公王莽了。 
      
      白居易写过一首将王莽与周公并提的诗,题曰“辨材”:“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占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全诗善恶分明,扬周贬王之忱一目了然。至于翻阅这一段史书,则书中描摹的大奸大伪之状,简直令人拍案,勘称史家义笔。王莽如此绝情,如此狠毒,蛇蝎之毒尚不及其一成;王莽如此痴愚,如此矫情,这等材质居然也能担当大任?读完汉史,令人一片茫然。
       
      看王莽专权直至一步步走向皇位的历程,其中关键是他的姑母、哀帝的祖母、时为太皇太后的王太后。有了这条裙带,再加上王莽的果断决绝逼死董贤、贬夺董贤父亲和弟弟等一帮权臣的雷厉风行的作为,吓得群臣心惊肉跳,邀得宵小阿谀奉承,于是就接替董贤之职,当上了大司马。
       
      史书中在王莽从大司马走向皇位的这一段描述中,有许多细节,读来令人莞尔。如指责王莽借越棠氏重译献白雉、黄支国献犀牛等新鲜事而自比周公旦。这些奇怪之极的从古书上搬来的故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是邀宠者蹩脚的编造。史书说,太皇太后于是再三颁旨,王莽再三推辞,作者便议论,瞧,真虚伪。呵呵,真是奇闻。我看,王莽的推辞当然有做伪的嫌疑,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怕是王莽看出这些阿谀者编造的故事实在太蹩脚了。以王莽的阅历,看出这么些马脚当然不难,而对于王太后这个糟老太婆,被群臣糊弄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如果不被史书作者的好恶左右,透过现象看本质,王莽的人格魅力是十分醒目的。他官居要职,权顷朝野,在飞蝗为灾时能带头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拒绝将女儿送入帝宫;将太后所赐的聘礼分给媵女;等等这些,如果真是做伪,至少也是善意的。而在维护封建社会最高纲领君臣大伦时,做到大义灭亲杀死亲生儿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天下权臣能有几人做得到?    

      考究王莽的代汉,是因为谀风日炽造成他的误判时局。西汉肇始时,高祖仗剑斩白龙,一时间图腾百端,祥瑞四起,无怪乎灭亡也是这般妖气冲天。汉末的谀风之甚,以至于任凭他王莽情能斩子、义能灭亲,也无法冲出宵小编织的阿谀陷阱。他身居权力中心,被伪造的社情民意蒙得晕头转向,忘了自己几斤几两,真以为天下归心,匆忙以新代汉,最终激起了汉宗室之变。   
     
      只可惜,王莽最后失败了。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刘邦的后人再度掌权,王莽的这些常人所不能的作为自然成了狼心狗肺的明证。他虽然曾经匡乱世于不逮,但既然身败就要名裂,天下第一伪善的恶人称号,不给他还能给谁?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