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面说到,崇候虎拥有划时代的先进武器,但革命经验告诉我们,哪怕你有的是原子弹,飞毛腿,要它们发挥因素的还是靠人。相对的,苏护这边实力也不弱。虽然人是少了点,但按孟老二的战略制胜因素来看,至少是占了“地利”与“人和”两项。他们这一战具体结果如何呢?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但这是明的,在内里的暗流,就值得多分析了。 仿照毛老人家的战争分析法,冀州之战可分成三个阶段,即:战争初期阶段,战争相持阶段,战争后期阶段。从开打到崇黑虎进入战场是初期阶段,崇黑虎战苏全忠到崇黑虎战郑伦是战争相持阶段,姬昌到来说降则可归入战争后期阶段。 我们的评论当然要从头讲起,崇候虎杀气腾腾的冲冀州而来,按他的想法可能是手到擒来,结果一开仗就吃了大亏。晚上又遭苏护劫营,死伤惨重。 周代的战争更象是一场交谊舞会,从战车的冲锋次数到见到对方的君主该如何作都有详细的规定。交战之前要派遣使者去请战,在正式开战之前,还要派勇士去对方营地挑战,以鼓舞自己军中士气,挫对方士气。正式开战前,两军先要摆好阵式,所谓「不鼓不成列」,然后才堂堂正正地展开战斗。战胜以后,又要祭祀,迫败者盟誓,回国献俘。(以上一段抄了些《车战的起源与兴衰》一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一下。) 但这样的战斗,在春秋已经被诸候争霸战摧毁,这就有点象现在所提倡的“超限战”。的确,那时的军人在频繁的战争中领会了战斗的本意。事关家国存亡与个人生死的战局,再来讲这样的绅士风度只能说自己找死。于是战争渐渐将这样的礼仪抛弃。虽然还有坚持信念的,但在那个时代,这样天真的信念只能被时代撕得粉碎。这样的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宋襄公,他先生看到敌军乱糟糟的渡河不乘时进攻,而要等对方排好阵后才打,并且说:“这是仁义的行为。”现代人可能很难理解居然有人会蠢到这个地步。其实宋襄公正是依据了正规的作战方式,所以他对自己的作为才这么坚信。他被后人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当然有争议)也可以说是人们对他行为的某种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宋国正是商王室的后代。 所以说,不怪崇候虎太无能,只能怪苏护太狡猾,居然超越几百年的时代,进行了兵法奇正相生的实践演习。要是他夜袭北伯候军的事是历史的真实的话。别说中国第一次夜袭的美名,就是世界第一也逃不了他老人家手里去。 神话中,苏护将崇候虎打了个大败,其实最关键的因素不是他的兵法多好,而是他有致命性武器——他的宝贝儿子苏全忠。虽然他堪称用上了“以逸待劳”,“攻其不备”等兵法。但要是不是苏全忠能打,这一切恐怕早早完结。也许我该研究一下苏全忠是不是吕布的上一世,在整个第二回简直是战无不胜,别说单挑,以一打二,以一打三都没有输过。要是第一仗被刺于马下的不是梅武而是他,整个冀州之战早就结束了。其实要说战争中的神话因素是莫以单挑为甚的。真实的战斗除非大将的脑袋烧掉或者你是象吕布一样的无敌牛人,谁有本钱玩这单挑的把戏?就如吕布,遇上意外,也是逃之夭夭,方便三个小角色一战成名。愿意做这样贡献的人在现实中肯定很少很少。 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在,苏全忠到底年轻,不知道自己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所以他很快吃到苦头了,曹州候崇黑虎进入战场。 要说苏护的情报工作还是到位,早知道崇黑虎不凡,但小苏打了几场胜仗,脑袋正热着呢,当自己真是超级无敌末日武士了,不知死活去和崇黑虎单挑,三分钟之后,成为了俘虏。要不是他老爹平日上道,交际到位,马上就成刀下鬼了。 战争初期阶段结束,战争相持阶段到来。老狐狸苏护雪藏的最后末日兵器郑伦堂皇出阵! 《封神演义》有载,苏护在听闻儿子被俘的消息后表现如同到了世界末日,估计冀州主力部队被包了饺子也不过这个反应,伤心之下,居然打算杀了爱女再自杀,就在这时,督粮官郑伦回来了,他在了解战况后气冲斗牛,要外出与崇黑虎一战,被苏护拒绝,理由是他不过一介小将,不是崇黑虎对手。郑伦一怒违令出战,大败崇黑虎。 小说是这样写的,但看完后不由让人心生疑惑,苏护真的如此无能,连手下这么棒的一员大将也没有发现吗?经本人仔细研究发现,事实的真相远远不象小说所表面描写的那样。 首先是郑伦的装备,小说中写:“骑一头火眼金睛兽,使两把降魔杵。”之前说过,在那个时代,骑马已经算是先进技术了,更不要说骑火眼金睛兽!苏护口中的名将崇黑虎也不过是此装备,这难道不能证明郑伦不凡吗?且不论苏护是否了解郑伦,那么大一匹火眼金睛兽放在那儿谁看不见?摆哪个社会名坐骑(包括马、车之类)都是身份的象征啊! 第二,从郑伦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自幼就跟着苏护跑江湖的,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不了解问题。何况我们的苏护将军连崇家兄弟的情报都收集得清清楚楚,又怎么会不了解自己的部下? 第三,押粮的工作重不重要? 古战争粮食工作是作战胜利的先决条件,在《孙子兵法》中也有详细的说明。战争要维持重大的军力优势必须多带粮草,为了快速的运输军粮,秦军甚至开辟了一条人工运河,那就是有名的灵渠。虽然运粮的人看似不必亲自上战场,但一旦战事激烈,粮食有可能成能敌人的首选目标,后世的官渡之战,袁绍大军就是输在粮食上。幸运的是,苏护他们生在商代,大概还没几个能想起这么阴损的战术。问题是他们地处九州中最北方的冀州,再向北就是外三州之一的幽州,那时住在那儿的民族被中原人士统称为北狄。按现在的说法是少数民族政权,不过当时的人可不会那么想,肯定把他们当成一伙野蛮的强盗,因为在历史上,北狄的进攻时有发生,正如稍后一些的匈奴。强盗抢东西当然不用讲什么章法与礼貌,所以冀州的运粮工作应有其特殊难度。如果说苏护真是不重视郑伦,让他押粮,但后来在郑伦归周后,还是叫他押粮又做何解释?当时郑伦的能力已经人所共知了的啊!而且仔细一看,周营的押粮官个个都几乎是常胜将军,除了郑伦外尚有土行孙与杨戬,这些人押粮又做何解释? 如果你相信这世上有很多奥妙在书外的话,继续看下去。 正因为苏护如此乌龙,所以新版电视剧才将郑伦改成了他的结义兄弟,想好歹合理一些。不过我觉得这么一改,将苏护先生的一个重要特征轻轻放过了,不能不说是化神奇为腐朽,殊为遗憾。 这一特征就是“老奸巨滑”。 万狐之王九尾狐找苏妲已附身不是没有原因的,作为崇拜九尾狐的民族,有苏氏多少也有狐族的基因分子,这点在苏护身上尤甚。 第一点, 苏全忠不是他的王牌。 没有那个久经沙场的老鬼会开头就打出他的最后一张牌,苏全忠上阵得太早了,连崇候虎这个蠢人都有弟娃这张暗牌,苏护可能没有?除非他真相信儿子是战神转世天下无敌!但是他不相信,一听崇黑虎上阵就知道小苏不是对手,要这样的人没有后备力量的话,只能是疯子。 第二点,郑伦何以能顺利出关交战? 要说小苏能顺顺当当违令出城,那是他有世子这层身份,一国未来之主,哪个敢拦?可郑伦呢?苏护明摆着看轻他,而他出战居然没一个人拦截,帅堂竟如同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菜市场,而且还能出了把守森严的城门。若不是苏护故意放他出去送死好成全崇黑虎的武名,就是另有乾坤。 所以我大胆的猜测,一切都是苏护这老狐狸计划好的的,郑伦才是他真正的王牌,真正的末日兵器。 这肯定有人会反对,说苏护何苦要如此做呢?直接让郑伦出战不就完了吗?苏护这一招是相当有名堂的,可以是说流传千古,在一千三百年后让一个叫刘备的大耳朵用来骗了一个叫黄忠的老头。一千六百年后则让一只肥猪骗了聪明的猴子,可以说是万试万灵,以至于人们给他改了一个专有的名词叫“激将法”。 苏护让郑伦押粮,并不能说明他对郑伦不重视,而他故意如此的看轻郑伦,却是有内在原因的。从书上可以看出,冀州的希望真的只能在郑伦身上了。 战事是很紧迫的,儿子逞强被抓,再怎么说也是对苏护的重大打击。摆在苏护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是将杀掉女儿,然后自杀,当然这是万不得已的下策。第二是投靠一个有名望的大诸候以求得庇护。这算是上策了。而从下策到上策,生死悠关的因素就是时间。从书上看,他理想的投靠对象就是姬昌,但姬昌还在来的路上,而崇黑虎的进攻却又近在眼前。这还多亏崇黑虎是个贵族,不会搞非常规作战。要是他将铁嘴神鹰向城里一撒,乖乖,那可是数以万计的自动杀人武器啊!虽然崇黑虎不一定能想到这个方法,但作为偷袭战的祖师爷的苏护想到这个方法的可能性却不可谓不大。冀州的灭亡近在眼前。所以说下一场出战的人无论是谁,只许胜不许败。如果苏护更详细的分析的郑伦与崇黑虎的实力后,他会沮丧地发现,胜利的希望更是渺茫。 首先,他不是没有钱,怎么也算一个国主,统治的面积放在现在也算一个不少的国家。金银财宝是少不了的,更重要的是他有无数勇士梦寐以求的无上至宝——一个美若天仙的女儿!所以说他还是出得起价的。 但有本钱能乱用吗?争这些容易吗?这些都是不可再生性资源,钱用一个少一个。至于女儿,苏护不是勾践也不是王允。连大王他都不给,谈何他人?有很多君主,就是兵临城下这时候犯糊涂了,给出了追兵赏女儿的高额悬赏,结果酿成不少人间惨案。远的有高辛王,硬生生把女儿嫁给了一条狗,不久之后就有邓九公,也是误了女儿终身,所以说苏护不可不慎啊。 要是他能满足于这些当然好,但自此以后主从关系全部易位,不是地球围着太阳转,而是太阳围着地球转了。 反观苏郑两人的关系的后期,难到不是这样吗?苏护要投降,老郑死顶往。
以苏护的智慧不可能没有预料到有这么一天,但他还是有能做的事,就是在这之前多为自己拔拉一些筹码。所以请将不如激将。 请将多糟糕啊,又要割心头肉,又要防对方狮子大开口,而激将,简直是可以说进可攻,退可守, 事前不用猛开支票以至于还落个不守信用的骂名,事后结局不无乎两种——输了,胜了。 输了更简单,一可印证自己有半仙之体,可以未卜先知,二可以趁机大骂某人不尊将令,自取其辱。把污水全泼在该不知自量的败军之将身上。胜了更好,到时量力而为,出点血就行了,如果口才好还可以说:“你不尊将令出战,虽然得胜,但违令在先,所以功过相抵。”做一次无本的买卖。 最糟糕就是事前寄予厚望,那人却战死沙场,那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赵括就是一个例子。弄得赵王都没脸去追究责任——谁叫你所托非人? 所以说,苏护是英明的,他先说一大堆丧气话激起郑伦的同情心,然后再来句:“此人催粮,路逢邪气,满口乱谈;且不但天下八百镇诸侯。只因崇黑虎曾拜异人。传授道术,神鬼皆惊,胸藏韬略,万夫莫敌,你如何轻视此人?”把郑伦贬得屁也不是,果然,把郑伦气得来了次突击,将崇黑虎生擒。 有人可能要用书中苏护的心里活动描写来反驳我。比如说:“伦非黑虎之敌手,如何反为所擒?”之类,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最高明的骗术不是骗他人,而是连自己也骗,苏护就是这样。特别是在这种胜负难料的情况下,意外的惊喜总是比预想中的失望要好得多。 冀州之战,在郑伦与崇黑虎的一战到达高潮,之后就虎头蛇尾的结束了。原因无他,姬昌到了。 《封神演义》为了突出老姬的伟大,让他写了封信,轻轻地化解了争端。老苏投降了,俘虏也放了,女儿也送了。不过看这信也没什么多了不起的地方,无非说:你要投降,好处大大的。你要顽抗到底,死路一条。这样的结果苏护难道之前不知道?唯一来句“兵者,凶器也,人君不得已而用之。”倒把几百年后才下世的太上老君衬成了文抄公。 其实姬昌这封信成功无外乎两个原因:第一,他摸准了苏护的心理,苏护反商的真实出发点要是真的不满小纣荒淫,那现在就该抗战到底,要不然,在女儿与冀州的前途命运上,他为何取了后者?根本还是个冀州的独立自主问题高于一切。想深一层,排除他头脑发热的情况加上他后来的战略,很有可能这老狐狸想小纣年轻,不一定所有的诸候国会对他言听计从,闻太师又去远征了,武成王不能擅离朝歌。正是一个力量真空的时候,也是野心家的良辰吉时,特别是象姬昌这样的老鬼,搞不好早有反心了,所以他才定下了一造反,二投靠的计划。在他的考虑中,以他现在略胜于崇候虎的实力,加之与姬昌联兵。估计不说推翻小纣,至少来个割据政权还是有可能的。但姬昌明确告诉了他:老子不陪你玩。这也是能让苏护投降的第二个原因。 综观天下诸候,如果按照苏护的投靠大计,最符合他投靠计划要求的的莫过于老姬了。天下四大诸候,姬昌排名第二,德高望重,交游广泛,只要振臂一呼,一定不少人响应,简直就是为他苏护量身定作的一般。反观其他诸候,南伯候太远,北伯候是个混球。东伯候虽说也是理想人选,奈何他与小纣是裙带关系,而且这次姬昌近在咫尺,还有谁比老姬更好? 但说起经验老道,苏护比起老姬还差一个数量级。你苏护为了你冀州的利益可以搞造反,我老姬也可以为了我西歧的利益拒绝你。这不仅仅是电视上那种为了避祸的关系。事实上,老姬如此帮助苏护,最大的理由还是政治原因。 首先,你苏护造反名不正言不顺。你当面说大王荒淫吗?前面分析过,纣王娶妲已,合理合法。更关键的是,你在那样大庭广众情况下写那首打油诗,你反成了理亏的了。 其次,西歧没理由为了你把国家拖上战车。从小说中塑造的文王的性格来说,这是一脉相承的。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是吴三桂。就算你与我真是儿女亲家,但就值得我的子民为此流血牺牲吗?战争既然因一个人起,也该因她而终,她才是解开这一切死结的钥匙。 所以最好的结局莫若牺牲妲已以求和平。这样可以避免这场荒唐的战争的更多的无谓死伤。也许现代人认为这很虚伪,或者很残酷。但正象一位哲人所说的,每一个人都有所爱的人,都是一个世界。为何要为了一个爱人而牺牲千万个其他的爱人,其他的世界?妲已是绝世的美人,苏护心中纯洁的天使,但她对于一个西歧的普通军人家庭的重要性,不会比得上那远征的良人,所以正是那句话:兵者,凶器也,人君不得已而用之。一个好领导是不会为了一个模糊不清的理由开战,也不会为了一个人而战斗。因为身为领袖,他必须负担起一地的兴衰存亡,他身上有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杨过所以敢十六年后跳下悬崖,那是因为十六年来他都是孤独的活着,没有牵挂也没有寄托。 苏护不是看不穿这个道理,但所谓旁观者清,所以在纣王提亲时,他找理由拒绝了,因为这样会损害到冀州的利益。但现在女儿与冀州的命运摆在他面前让他作决策,他也只能选择冀州。他明白,冀州是孤独的,往日的交情在现在派不上用场了,为了这个国家,他只能牺牲心爱的女儿。 如果他坚持抵抗到底,究竟会有什么下场呢?也许,象他想那样,先杀女儿再自杀反而且是更好的选择。人类社会是从野蛮走向进步的,越向古走,对待战败者的手法越令人毛骨悚然,在商代对于被俘虏的邦国君主是送到京城,用人头祭祀先王,最后还会在剩下的头骨上刻字。冀州的所有人也将会沦为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如果苏护真的拒绝姬昌的劝降的话,冀州的命运也就是这样。所以苏护无奈地作出了决策,舍弃了自己的女儿。 妲已是无辜的,但她既生为王候家的女儿,她就必须担负起一些东西。正象电视剧《贞观长歌》中,安康向李世民发脾气:“如果要我去和亲的话,我宁愿不做公主。” 李世民的回答是:“可是你已经是了!”生在这个位置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也绝不是全无代价,人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公主亦然,命运就是这样可怕,使人不能有丝毫反抗的余地。 我们可以为苏护的决定叹息,但我们真的无权指责他,在这情况下,投降真的是明智的选择。我们都希望自己在亲人的身上得到足够的爱。但爱,最怕的是比较。当这比较出现,无情也会到来。
|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