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王光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五四以来诗歌的语言、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与唐以来成熟的律诗绝句和宋代兴盛的词不同,形式非常自由,诗歌意象更加丰富发展。当今中国古代诗歌的形式、表达方式还有生命力吗?旧体诗词可以反映现代生活和情感吗?其实古代诗歌还有余脉,通过今天晚上邓小军教授给大家讲三大家的诗词就能回答上述问题。现在请大家欢迎邓老师开讲。 现在给大家留个思考题:以三家诗词为例,现代诗词与现代文学是否有共同点?如果有,是什么?现代诗词与现代文学是否有互补性?如果有,是什么? 一、现代诗词的几个基本特点 1.现代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所谓中国现代史,通常是指民国时期也就是从1911年到1949年这个时间段。中国现代史是中国经历了一系列自古以来所未有之巨变的一个历史时期。譬如说,辛亥革命,推翻二千年来帝制、建立民国共和政体;抗日战争,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重大牺牲,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都是中国历史上所从未有过的天翻地覆的事件。中国现代史的所有这些巨变在三位诗人的诗词中都有非常突出的表现,所以现代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沈祖棻词集《涉江词》第一首词《浣溪沙》:“芳草年年记胜游。江山依旧豁吟眸。鼓颦声里思悠悠。 三月莺花谁作赋?一天风絮独登楼。有斜阳处有春愁。”“鼓鼙声”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开始,“有斜阳处有春愁”的“斜阳”、“春愁”,继承了传统诗词“斜阳”、“伤春”意象的忧国之意,如大家熟悉的李商隱诗“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辛弃疾词“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但是沈祖棻词的“有斜阳处”,是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样的历史背景、比兴内涵,当然只能属于中国现代史。 历史是割不断的河流,现代诗人往往活到当代,写作诗词到当代,我们讲现代诗词,有时也不妨讲到了当代。 2.现代诗词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 中国现代史不仅是中国经历自古以来所未有之巨变的一个历史时期,也是中国文化作育三百年来所未有之英才的一个历史时期。为什么说是中国文化作育三百年来所未有之英才?只说一个原因:满清二百多年,实行思想钳制,不可能有民国时期这样的独立自由的教育和文化,及其开花结果。譬如说,满清对中国历史文化中的许多重要内容,往往是悬为厉禁,对外来文化,往往是封锁排斥。中国现代史上独立自由的教育和文化的内容,既包括中国文化,也包括西方文化。因此,现代诗词的精神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结合。陈寅恪的《咏黄藤手杖》是咏物诗,而有人格寄托,用传统文学批评术语来说是具有“风骨”,用现代词语来说就是体现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独立自由思想的概念,是从西方引进的,但其中也包含有中国传统。 3.现代诗词往往是学者之诗与诗人之诗的结合 现代诗词大家往往一身二任,是诗人兼学者。马一浮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思想、学术著作很多,可是他说后人要了解我,看我的诗就可以了(“后人有欲知某之为人者,求之吾诗足矣”)。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史学家,支持陈寅恪作诗的资源是他的全部学养,他的学术著作和诗歌是有意识地相关联的,诗与学术著作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诠释、相互补充的关系。沈祖棻1936年从中央大学特别研究班毕业,她的词具有词人之词、学人之词合二为一的品格,与传统的词多为词人之词情况并不完全相似。三位都非常认真地从事诗词创作,譬如陈寅恪自述“晚年为诗欠砍头”,是以生命来作诗。沈祖棻自述“微命托词笺”,“托命残编”,整个生命托付于词作。他们的学养是融化在诗里,往往如盐溶水,不着痕迹。 4.有创新性的诗学理论 现代诗词有有创新性的诗学理论,它继承了传统诗学理论,但是有崭新的创新内容。马一浮提出:“诗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须是如迷忽觉,如梦忽醒,如仆者之起,如病者之苏,方是兴也。兴便有仁的意思。”兴发感动是人性的苏醒,这是用中国哲学的人性论来解释中国诗学的兴发感动论,把兴发感动上升到哲学层面,在中国诗学史上是重大创见。叶嘉莹教授许多年来以兴发感动解释中国诗之特质,近年则援引马先生此言,进到以仁心的苏醒解释兴发感动,并指出此言“是对广义之‘诗教’而言的一种极能掌握其重点的体认和说法”(《我的诗词道路》)。马一浮诗学受清末大学者沈增植影响,在《蠲戏斋诗自叙》中提出,诗中有史、诗中有玄。玄就是哲学,他沟通儒、释、道哲学,而深造自得,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的。他诗中的玄,不是理障,而是体验,是理趣,有深厚的真性情,所以是深具诗性。他的这些诗学理论,都非常值得注意。陈寅恪的诗歌理论,集中在《哀江南赋》研究一文、《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缘起》之中,其中诗史观念、古典字面今典实指观念,都具有创发性。他说“诗若不是有两个意思,便不是好诗”,所指不仅包括由比兴手法而来的韵味和言外之意,而且包括由古典字面今典实指手法而来的韵味和言外之意,这大大发展了传统诗学的审美理论。沈祖棻词学的创发性见解,体现在她的词学著述尤其词创作里,都尚有待开发。 1.现代诗词具有诗史特点,尤其是用心史写照当下史 现代诗词具有诗史特点,尤其是用心史写照当下史。以马一浮、陈寅恪、沈祖棻为代表的现代诗词,最突出的特色是诗史特色,他们用最大的关心,写照了、或曲折地反映了多难的中国现代史的全部重大进程。诗史是现代诗词崇山峻岭中的高峰群。在这个意义说,现代诗词真正是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词最核心的命脉和传统,国身通一、关怀现实的命脉,屈原、陶渊明、杜甫、辛弃疾的传统。 现代诗词中的当下史诗史,往往是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心路历程,是用抒情诗,来写照、或反映当下史。现代诗词与唐诗、清诗比较,叙事诗较少,马一浮《千人针》是叙述诗而非叙事诗,叙述诗不同叙事诗,这一点在我平时讲课中已说过。马一浮诗“翻忆巴山连夜雨,衡阳无雁复无书”,通过自己的心灵剪影,写出了当时1944年的衡阳保卫战,这场战役持续了47天,马一浮诗看似若不经意,轻描淡写,只写了自己的心影一角,其实写出了对惊天动地的衡阳保卫战刻骨铭心的牵挂。 2.大型联章体反映当下的抗战史、二战史 现代诗词用大型联章体反映当下的抗战史、二战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创举。中国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沈祖棻的《浣溪纱十首》是对二战的全面观照,其一写抗日战争进程,其二写汪精卫叛变,其三写日本军国主义历程,其四涉及国共矛盾,其五写一九三九年和次年苏联与德国、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其六写德国纳粹副领袖赫斯飞英国,其七写美国在珍珠港事变之前的犹豫态度,其八写香港沦陷时,孔令伟携犬乘飞机逃离。其九写一九四二年蒋介石飞印度会晤甘地,劝其抗日,其十写一九四二年二十六国华盛顿共同宣言,重申大西洋宪章决不与德意日单独媾和。同学们可详看讲义。这些词体现了诗人对世界局势和祖国命运的密切关注,与中国命运的息息相关。在中国文学史上,大型联章诗史从杜甫开头,他的《诸将五首》组诗写了安史之乱后唐朝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战事,明清之际钱谦益用大型《后秋兴》组诗反映了南明抗清史,晚清王半塘等的词写庚子之变,但从未有过沈词这样的反映抗战史、二战史这样的关系世界全局的鸿篇巨制。一位女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如此重大的创举,这是何等的创发力量! 3.新“玄言诗”的成功 东晋兴起玄言诗,宋代理学兴盛在诗中也有反映,但它们大都枯燥说理少兴象,少诗味。马一浮的哲理诗,标志新“玄言诗”的成功。马一浮的哲理诗意境高妙,韵味不尽。例如,“诗中亦有三乘法,腊尽还留太古春”,大家读它的第一印象,不假思索的印象,就可以感到很美,韵味不尽,是好诗。读诗要在第一印象就读出好句,标出好句子,再细细体会诗意,这是培养鉴赏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4.用新词汇与旧词汇写现代新事物同样成功 现代诗词以新词汇写现代新事物很成功。例如沈祖棻《浣溪沙》:“流线轻车逐晚风,摩天楼阁十三重。播音新曲彻云中。”用新名词把流线型轿车、摩天大楼、广播电台播音一一这些现代新事物写进了词。她的老师汪东评论说:“善以新名入词,自然熨贴。”当然,郁达夫的《离乱杂诗》“却喜长空播玉音,灵犀一点此传心”,也写到电台播音,都有诗意。 现代诗词以旧词汇写现代新事物也很成功。沈祖棻《浣溪沙》其十:“斗北星南列众仙,九天阊阖彩云间。紫宸新赐玉连环。 赤豹文狸随雾起,猋(yan4)轮飞毂共雷殷。几时抚剑上蓬山”,“众仙”喻反法西斯的二十六国领袖,“玉连环”喻共同宣言,“赤豹”二句喻盟军之声势,“抚剑上蓬山”喻武装占领日本。这都是以旧词汇写现代新事物,也很成功。其中,“猋轮、飞毂”是指盟军的军舰、飞机。陈寅恪1945年《夏日听读报》:“掉海鲸鱼蹙浪空,蟠霄雕鹫喷烟红。独怜卧疾陈居士,消受长廊一角风。”指1945年3月至6月美军进攻冲绳岛战役。冲绳岛战役,美军出动了1 500多艘军舰、2 500多架飞机和45万人的兵力。“掉海鲸鱼”、“蟠霄雕鹫”,就是指此铺天盖海的军舰、飞机,与沈祖棻“猋轮飞毂”都是以旧词汇写军舰、飞机,也很成功。“独怜卧疾陈居士,消受长廊一角风”,以轻描淡写的笔墨,写出自己对盟军大败日本的巨大喜悦,而不动声色,很韵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