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闻太师的北征——慢慢挖封神之三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9-1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封神演义》开头说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闻太师出征北海。

      北海是在什么地方?我翻《史记》说是在现在俄罗斯的贝加尔湖,也就是苏武牧羊的地方。这本来已经是定见,可前几天网上听一个朋友说他们那儿也有个北海,一下子懵了,他住在广西,紧靠现在的南海,在那儿也与越南有一个夹角,地图上叫北部湾,南海以北叫北海也不是没可能的,但问题也就来了,闻老帅哥究竟是玩的南征还是作的北战呢?

      最后还是他一言惊醒梦中人——商朝时期广西那儿还没开发吧?想来也是,看来闻帅哥北伐的可能性还是更大一些。

      小说中说这次战斗原因是北海反了七十二家诸候,这句话明显奇幻得过了点头,虽然商朝号称有八百诸候,但统治地域从后世的周朝来看,明显只是从河北到湖北,从陕西到山东这一带,北海那么远的也会有七十二个它的诸候国,明显是吹牛。但是谁叫北海名气大!

      中国传统的盖天说认为,大地象棋盘一样浮在海上,因此有了四海的概念,四海龙王也由此而来。而苏武牧羊的传说也与封神一样广布,大概在古代人的眼中,北海也是一片汪洋吧!

      虽然现代地理证明了贝加尔只是个湖,但古人对贝加尔的感觉绝不会单纯就是湖这么简单,首先,苏武不可能意识到这一点。在古老的传说中,北极是冰雪的世界,在那儿往着亘古的大神烛龙,他的身体横亘在北极,当他睁开眼睛时,北极的白天到来了,当他闭上眼睛时,北极也变成了深夜,但即使是白天,北极的光线也象午夜的烛光一样的惨淡,所以也有烛龙口衔明烛照耀天地的传说。在北极的边上,有座回雁峰,天地间的大雁飞到那儿都会回转南飞,而回雁峰以北,在烛龙的烛光的照耀下,有座大山叫阴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阴山背后”的阴山,阴山其实就是阴阳两地的分隔,人在死后,灵魂就向北方移去,七七四十九天后,来到了阴山,向下走就进入了属于幽冥的羽渊黄泉,这是他们的最终安息之所。

      对于这传说,现代人一定会撇撇嘴,说:“迷信!”但也有学者怀疑,也就是在汉武帝时代,政府组织了一次远征,一大批探险家,哦,不,标准的说法应该叫方士,向北行去,为找到传说中的不死神药。当他们进入了北极地域,看到了那儿的极昼极夜现象,对于恢宏的极光现象赞叹不已,认为这就是传中的烛龙。杰出的博物学者东方朔也在其中,结果他回来后写就了一部书,那就是有名的《神异经》。

      这个故事听起来叫人热血沸腾,要是拍成电视剧也绝对比什么侠什么大帝的要好,只可惜中国的导演与所谓的疑古派专家一样死脑筋,没有确切的记载是不承认的,当然更惶论开拍。不过商朝也是上个世纪才证明其存在,这次远征的存在与否可能要再等几个世纪,让俄国与美国把北冰洋底瓜分干净后才会有答案。

      由是可见,当年苏武面对这一片雪原,已知世界的尽头,他的心情可能比后来的鲁滨逊要惨烈的多,恐怕也只有星际争霸中那批被流放到鸟不生蛋地方的人族才体会得到。而传说中那支北海远征队的心情,恐怕也只有哥伦布、麦哲伦才体会得到。本来我想再拿远征火星的宇航员来为比,但一想宇航员都是知道前方会有什么的主,而北海远征队却根本不知道前方会有什么,所以不能比。而北海远征队的心情,恐怕也正是闻太师的军队的心情吧?去到天地尽头,面对未知的危险。

      在《西游记》中老孙也是一时兴起,想打斤头翻到天边探探险,结果让如来狠狠摆了一道,不表。而在新加坡神话剧《东游记》中,神仙也对天地的尽头怕到胆寒。从这点上看,苏武、北海远征队、当然,还有闻太师,真的是伟大到爆。

      说到这儿,有人说我到底在说神话还是现实?其实在我眼中,这两者并不是象很多人那么泾渭分明。著名神话学者袁珂说过:神话是为了歌颂人的伟大而创造的,而当现实比神话更伟大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将这现实加入神话。呵呵,这点仁者见仁吧。

      而且以“海”来形容贝加尔湖也不算夸张,它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所蓄淡水占世界淡水总量的五分之一,我们的什么太湖,洞庭湖,鄱阳湖都比不过它。更让人惊讶的是,在湖里面,还生存着诸多的海兽,象海豹什么的。科学家分析这些世界仅有的淡水海兽来源时,认为,贝加尔湖远古真的与大海相连,但后来大海退却,湖水逐渐淡化,留在里面的海兽也慢慢熟悉了这儿的环境。这些又可能与古书《山海经》有某些神秘的联系。

      前面我说过,北海不可能有商朝的属国,但是对于闻太师他们,这不会是个好消息,因为那儿的原往民,绝对是比殷人凶狠百培的匈奴人。

      对于匈奴这个狼的民族,他的来历与去向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难点,但从《诗经》上看,商朝时也应该有与匈奴交战的史实。这些来自北方草原的民族,与中原的战争从那时起就没断过。

      但一定有朋友会依据历史发展的观点来说:“当时中国还是奴隶社会,匈奴八成还是原始社会,会有什么战斗力?”这自然是大错特错,如果战斗力真的是与社会制度成正比的话,蒙古骑兵根本不可能横扫亚洲大陆。他们如此能打的原因,除了身体素质好以外,还有个重要原因说来你也不信——高科技。

      马镫就是他们发明的,后人评价这将人马合一的装备的作用时认为:不下于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大大的改变了世界历史。

      虽然马镫发明的时间已经不可考,但商朝有骑兵是肯定的,在出土文物中有骑马的陶俑,朝中也有名为多马亚的骑兵官职。当然,那些声明是赵武灵王将骑兵引进中国的朋友也没有错,很可能当时大商骑兵享受的是无马镫待遇,当然也没有与马镫相连的马鞍,骑马者只有用脚夹紧马肚子将自己稳在马上。自然,这是发挥不了骑兵的能力的。

      在神话中太师啊,武成王都是骑兵,从历史的角度上看也错不到哪去,现在的领导都是用最先进的科技产品,你说大商朝就没这规矩?

      在奇幻小说《周天》中,作者更对马镫作了些描述,说大商朝是有马镫的,而周朝为了灭绝商朝的势力,将其象核武器一样查禁了,直到周穆王时代,徐偃王作乱,才又将马镫使用起来。我不敢肯定作家是不是从〈武朝迷案〉中隋军的装备被禁中得到的灵感,但无论从哪个方面看,我在〈商代的铁器〉一文中提到的上古对铁的查禁也不是没可能的。

      另外,北方还有优良的马种,优良的弓箭,据说,蒙古人用最原始的工具以当地的一种野生植物制成的长箭,其杀伤力与射程只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北宋神臂弓可以媲美,虽说那时距封神时代已经有几千年,但以那时的生产技术,生产这种长箭应该不难,不可能生产的反是神臂弓。

      总之,在北方等着闻太师的是一帮装备精良,有强横战斗力的野蛮人,不然老太师也不可能一去十四年,方生出后来的诸多风波,要不是大商将星云集,东征有窦荣,南伐有邓九公,西讨有张桂芳,老太师也不可能亲征。
      不过,这在历史上是没记载的,闻太师的伟大胜利也只好聊聊罢了。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