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和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噱徂兮,命之衰矣。”是谁发出了这远古的长叹?因何来这荒凉的山上采薇而食?吟这悲凉歌声的是来自商朝的一对患难兄弟,伯夷和叔齐。 殷商末年,有个诸侯国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国君有三个儿子,都是贤德之士。然孤竹君最爱老三叔齐,有意立他为太子。可按当时的宗法规矩,当立太子的应为长子伯夷,为此孤竹君非常苦恼。后来孤竹君因病去世,大臣们按照他的遗愿请三弟叔齐继位。然叔齐死也不受,其理由是长子应即位,便推给其长兄。而伯夷推说有父王遗命在先,理应叔齐继承,为了让三弟放心即位,他竟选择了“离家出走”。叔齐一看这阵势,遂以为是自己影响了兄长继位,也逃出国门。孤竹国只好将王位让老二去坐了。 出逃的伯夷叔齐兄弟在野外相遇了,谁也无话,只有眼泪。下一步该如何生存呢?他们决定投奔西伯姬昌(周文王),因为商纣王的残暴在当时已经出了名,不值得投报。文王崩,武王(姬发)兴。武王为报父仇,在姜太公的辅佐下,出兵伐纣。伯夷叔齐感觉不对劲,认为纣王虽暴,然也是君,臣子伐君,大逆不道;况文王尸骨未寒,需要安葬,怎好兴兵?于是拦驾苦劝。 这一劝不要紧,竟劝出了“不食周粟”的赌气来。武王显然听不进伯夷叔齐兄弟的劝说,继续伐纣。武王胜,纣王灭。兄弟俩一气之下到了首阳山,发誓不吃周地里长出的粮食,宁肯采薇充饥。后来遭到一妇人的奚落,大约是说,整个国家都是周天子的,况野地里的薇乎?别装样子了。这一奚落,兄弟二人竟然开始绝食,唱着前面的歌凄然逝去。 这个故事让人感慨万千。如果放在今天,伯夷叔齐必然被称为十足的大傻蛋。今人为挣个一官半职,命都舍得豁出去,哪里还有什么推让?即使有也不是心里话。哪个属下不是盼着上司早点儿下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家伐纣,关你屁事?今天的社会谁把真话来讲,谁就与时代不合拍。君不见我辈为争得一笔研究费用,故意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评委懵将过去,钱才会来。照实去说,谁还会支持你? 不去议论伯夷叔齐的“落伍”吧,我的目光到落在了“薇”这种植物上。什么营养使得两位壮士延长了几年的生命?薇这东西名气太大了,《诗经》里多次提到。除了这个伯夷、叔齐因耻食周粟而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说的是一种高洁外,《小雅·采薇》中“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描述的是戍边士兵思念家园的怅然。然两首诗中的“薇”都是同一种植物。 如果望文生义,想这“薇”必是野蔷薇无疑。翻开《毛诗品物图考》才解开了这个谜:“薇,巢菜,又名野豌豆。”书中有图,上面一片片椭圆形的对叶。原来是豆科的野豌豆。 古代这个叫野豌豆的植物如今成了女孩子的专利。随便在百度上搜一下,叫张薇的出现10.2万次,李薇5.5万次,王薇9.1万次。因为有个名演员“小燕子”的缘故,赵薇出现多达464万次。薇,这个春秋时因耿直名士生命出了名的一棵小草,两千多年后变成了美丽女生的代名字,是历史注定要美丽挽留死亡?还是起名的女孩父母笃信“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强加给他们的掌上明珠?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想许多人压根就没有想到这段典故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