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诸如MM、GG、菜鸟、恐龙、粉丝之类的网络语言“冲”出网络、侵入生活,不仅频频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亮相,而且正成为不少青少年的“口头禅”和“时髦词”,不时现身学生的日记、贺卡、书信甚至作文上。据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介绍,现今学生们喜欢用的网络语言,年轻教师或许还能听懂,而年纪大一点的老师往往就反应不过来了。 据悉,网络语言大致可分为缩写型、谐音型、童语型、新语型等。因其由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等杂糅在一起,简单易用,且具有轻松幽默的风格,迎合了紧张忙碌的现代人放松身心的需要,故大有不断翻新、迅速“繁殖”的趋势。2001年出版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收集网络词汇1305条,正文38万字,而今已远远超过当年的数量了。 对此,笔者好生困惑。把“这样子”说成“酱紫”,把“我”写成“偶”,把“喜欢”叫做“稀饭”,把“不去”写成“87”,这就简单了、幽默了?时下不少同胞包括某些大学生,连现代汉语都学不好,却要如此这般“大力发展”不土不洋、非驴非马的网络语言,岂不是添乱子、瞎折腾么?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热情日渐高涨。自2004年11月21日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以来,全球已启动孔子学院(孔子学校、孔子课堂)140多所,分布在52个国家和地区。外国朋友尚且如此看重汉语、尊重汉语,我们自己却觉得汉语太土了、落伍了,非要来个“推陈出新”不可。试问,这究竟是幽默还是无聊?是创新还是作践? 所幸网络语言的泛滥,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2007年的高考考纲规定,语文不考繁难字,而用生造的网络语言则可能被扣分。许多语文教师呼吁,中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学习阶段,经常使用网络的另类表达方式,会造成负面影响。但也有人不赞成禁用网络语言,理由是,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不会触及汉语根本,反而会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语言词汇。对此“高见”,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不错,语言是发展的、变化的。而网络时代,是一个更加开放、更具包容精神的时代。因此,我们大可不必把网络语言视为洪水猛兽,但也没有理由听之任之,忽视语言环境的污染。否则,必将冲击、解构和颠覆既有的语言规则。在我看来,网络语言是名副其实的“另类蓝藻”。 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当蓝藻数量不大时,并无大碍,而一旦爆发,其后果就严重了。如,今年5月以来太湖流域无锡段蓝藻的大规模暴发,就是沉痛的教训。更何况,由大规模蓝藻暴发产生的“绿潮”,可引起水质恶化,造成鱼类的死亡。不单如此,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一种简称为MC的毒素,可以对人畜产生毒害。 事实证明,蓝藻一旦大量繁殖,就防不胜防、难以根治,比如曾经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如今已变成“高原绿珠”,令人痛心,不忍目睹,不想亲近。近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加以治理,但至今仍不能还其清秀的本来面目。 网络语言也不例外。难道非要到了像蓝藻那样大规模爆发后,再来禁止,才来治理么?真要是这样,代价巨大暂且不说,规范的语言环境不复存在,恐怕就不单是汉语的不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