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武汉大学对外宣布开设“社会中坚”国学班,一年集中学习24天,费用2.8万,舆论哗然。 近年来,在传统文化热与“办班热”的背景下,各式以国学为名义的培训班,也争先恐后,见怪不怪。 耐人寻味的是,武汉大学这次招生对象除了“企业中高层”之外,还特意加了一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处级以上干部”。 一些企业中高层,由于薪酬体系的原因,有实力对“国学”进行高档消费,但为何又卯上了“处级以上”的国家干部? 很简单,因为办班者心里很清楚:关键不在乎是否“天价”,重要的是谁有能力来为这个“天价”买单——有公家报销能力者,岂能放过呢? 这并非恶意揣度。该班有关负责人说,根据经验,行情肯定会很好。潜台词当然是:销路很好。的确,把所谓的国学“水煮”或“清蒸”拿来卖,当然是要找好市场定位了。 这种班大家一眼就能明白,无非是想赚钱。但办班者的信心满满,估计倒是尴尬了一些“处级以上干部”。因为,文化商人们开始打你们的主意了,实质是在打国家行政资源的主意。 20天时间,与其说去学什么传统文化,经营之道,治国方略,倒不如说是参加一个短期俱乐部:商界政界的各路“英豪”们,给你们提供了一个结交关系的机会,天南海北,一朝相见,都还是“同学”,好办事呢! 主办方则不仅能收取高额学费,还可以赚得一大批现成的“成功校友”,真是一本双赢的“生意经”。 当然,这样说有点赤裸裸,让某些人不太好接受。好吧,那就说学“国学”吧,好听,时髦,有品位,而且还能跟建设学习型社会联系在一起。 就在武汉大学这个“处级”班见诸报端的同一天(6月19日),世界银行出台了一份报告:《发展终身学习 提高中国竞争力》,在肯定中国教育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对中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表示了忧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在前言中指出,中国要建设学习型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习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就非职业教育类说,“一方面是各类培训班、速成班名目繁多,在收费、资质、质量等方面缺乏必要的规范,而另一方面,真正面向农村居民、下岗失业职工等群体的收费低廉而实效明显的培训却严重不足。” 如此说来,这样一个利用国家教育资源、教育目的可疑的国学班,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来说,除了抢占教育资源,搞创收,还剩下什么呢? 而且,这样一个标榜“社会中坚”的“天价国学班”,还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社会价值观、知识观与和谐观,对政府官员形象也是一种损害,让人脸红。 但愿,同时也相信,没有一个“处级以上”官员会好意思以公家报销方式去参加这么一个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