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5月18日,正是昆曲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首批名录6周年的纪念日,当天,普罗艺术公司出品的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在位于北京东四十条南新仓的皇家粮仓里正式亮相,并宣布将从此长期驻演北京。 在600年历史的皇家粮仓上演同样有600年历史的中国昆曲,这似乎注定要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最富传奇色彩的篇章。我和朋友有幸在演出的第二个晚上前去观赏,并体验了演出的全部流程。 先用餐后看戏,随票赠送的折扇、纪念邮票和演出纪念册都相当精美。 之所以花费无数人的心力打造这样一个厅堂版的牡丹厅,一方面是昆曲界的老前辈汪世瑜等呼吁《牡丹厅》应该在京找到一个长期驻演的场地,才会使这门古老的艺术依然青春四射,活力无限。而另外一方面,普罗艺术公司的老总王翔自从2006年拿下皇家粮仓这个文物单位10年的使用权之后,经过在保护原貌基础上的重新装修后,四处寻找一个项目可以进驻皇家粮仓。于是,颇有艺术眼光和造诣的王翔敏锐的发现了昆曲《牡丹厅》正是他所需要的。 普罗艺术公司直言宣称,昆曲在明代最早就是以“加班”的形式出现,这本来就是在富人家里存活的艺术形式,并且观众多是有钱有闲的风雅之士,所以他们就是要恢复这个传统,在皇家粮仓的古拙空间,复生明代传奇剧目的悲欢离合。 宣称演出就是给有钱人看的,也是这一版的《牡丹厅》叫卖的一个热点。 记者在演出现场见到,厅堂版的《牡丹厅》演出现场只有60个座位,最贵的票价是1980元,最便宜的票价也要580元。演出当晚,有一些老外兴致盎然的前来观赏,还有一个外国人到现场临时买票,当时在门口售票的两个女士一时还听不懂老外的意思。我赶紧请和我同去的梁老师客串翻译,才知道他是从互联网上知道了这个消息,所以自行前来,在询问了票价后,他提出买一张最便宜的。 很碰巧,演出的时候,这个老外又和我们坐在一排,他说,他是一个作家,从美国来的,已经到中国五次了,他喜欢中国所有的地方戏曲,尤其是昆曲。老外的到来倒是让我更加坚信,其实,这些有文化修养又对中国传统文化着迷或者感兴趣的老外,也许将来是厅堂版《牡丹厅》的一批最有保障的观众源,就如同到意大利要去听场歌剧一样,来北京听场《牡丹厅》也许是将来最有层次的旅游项目之一。 演出当晚,剧场里的人除了社会各界的名流,一些年长的学者外,就是媒体的人士,除此以外,就是老外,而花钱自行前往来购票的富人还不多。而这是演出最开始的几场,至于将来的情形如何,似乎还难以定论。 但实事上,根据我的经验,很多地道的严肃音乐和戏曲的发烧友或票友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他们收入并不高,但在精神世界却有着很高的追求,《牡丹亭》的票价不该忽略这些普通人,如果能够隔三差五搞一场公益场的演出,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能是福音。 厅堂版的《牡丹厅》不像白先勇导演的青春版《牡丹厅》那么精细,后者演出三场,每场时长三个小时。而厅堂版的《牡丹厅》用两个小时十二个章就把故事讲完了。而且厅堂版的《牡丹厅》在演出的时候完全是小剧场的观演效果,演员没有用麦克风,一举一动都在你的眼皮底下,水袖一甩,恨不得甩到你身上,而开场吹笛子的乐师更是款款走出,美妙的笛声令人回味无穷。同时,男女主角青年俊美,唱腔细腻演出效果美轮美奂,尤其是最后一场婚走时飞出的真蝴蝶,让人如同在仙境一般。 如果有时间,我真想再来皇家粮仓看一场这人间胜景《牡丹厅》,但是,我在想,这么高的票价是否会把许多和我一样的普通人拒之门外呢?《牡丹厅》未必能够指望上富人,先富裕起来的那些人是我们要积极争取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