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我的史学观:美丽时尚的新史学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5-2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我的史学观至少包括了三个方面,一、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史学;二、多层次多元化的大史学;三、美丽时尚的新史学。一与二是对我原有观念的完善和补充,三是新的添加。用来作副题标识新史学观。简单解释如下:

        
    一、 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史学。

        
     我对历史学是什么的思考,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历史学是科学;2,历史学不是科学是人文学科;3,历史学是有科学基础的人文学科。简单说来,学科的基本性质是人文的,在对于真的追求,在基础层面上对于文物和史料的处理,对于史实的考订等方面是有科学性的。但是,历史学的终极关怀是人,历史学的本流是叙事,这一点是需要再次确认和重新强调的。我在“打通文史哲,回到司马迁”的呼吁中曾经有如下的叙述:

        
     在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之时间、事情、空间和人当中,人是连接其他要素的根本,失去了人文精神的史学,宛若失去了灵魂。史学人文精神的衰退,连接着史学对于人世关怀的冷淡,也连接着世人对于史学的疏远。古来历史学的主流,是历史叙事。历史叙事,是基于史实的叙事。作为历史学多年来引进科学的结果,史实的确认和精确,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叙事的忽视和无力,也成了沉重的弊端。今日重读《史记》,赏读和考量鸿门宴及项羽之死的名篇,在确认史事可靠之余,再次感叹太史公叙事之良美。精彩动人的叙事,有根有据的史实,史学和文学间的关联和矛盾,正是史记永远魅力无穷的根源。我心目中史学的楷模,其一端就在这里。

        
     二、 多层次多元化的大史学。

        
     多层次是说人们(基于不同层次的思维方式)用不同层次的方式处理历史,得到不同层次的历史学结果。比如基层的考证,中层的叙述和论述,高层的历史演化法则和历史发展模式,哲学层的史学理论等。

        
     多元化是指历史学价值的多元化。作为往事遗留的历史,不仅是一种文化遗产,也是一种文化资源,可以称为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至少有4种价值形态:1,研究资源;2,教育资源;3,娱乐资源;4,观光资源。当我们将历史作为具有不同价值的资源来运用时,得到有不同价值观的结果。经院式史学,主要是在研究和教育的层面上运用历史文化资源;讲坛和影视类,则主要是在教育和娱乐的层面上的运用;博物馆和各地的旅游开发,观光资源的运用是其特点。各有各的价值观和运用法,共存于多层次多元化的大史学中。

      三、 美丽时尚的新史学。

        
     历史学的美,是被我们遗忘了的一个话题。历史学的美,大致有两类,一是发现之美,一是表现之美。

        
     探索未知,发现新事,是一桩激荡人心的美事,是生命之美和游戏之美。发现之美,包括发现新的遗迹、新的文物、新的史料、新的史实,也包括提出新的学说。历史学中的发现,历来多作为求真的创意来理解,如果也作为求美的价值来考虑的话,当有不同的意义。

        
     历史学的表现之美,就是在历史学的形式和内容当中,明确地追求美的价值,是被彻底地遗忘了,或者说是被偏执于对于真的追求所排斥掩盖了。这与科学主义的兴起有关,也是说来话长的事,将来有机会再说。

        
     历史学的表现之美,至少有推理联想之美,传神之美,构筑之美和触情之美。

        
     推理联想之美是一种逻辑思维之美,以历史遗留的蛛丝马迹追踪历史真相,以有限的史料复活无穷无尽的远古,须要发散式的推理和点触式的联想,这种形式的美感,与数学推理、法理推理、侦探推理的美感相近类似。

        
     构筑之美是一种结构之美,为了表现不同的历史内容,需要不同的体裁和结构,宛若不同风格的建筑设计,也如同文学的谋篇部局,一种多样的形式美。

        
     传神之美是一种基于心理体验的个性表达。我们不能回到历史,我们只能通过历史的遗留体验历史,如何能够将体验的结果完美地表达出来,借助于文字、图像、语言等手段传达出历史人物的神采,传达出历史时代的精神,传达山川地理的演变,是一种个性化的至上的美的追求。

        
     我在《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的后记中曾经写到:“今人不能身去往古,今人可以足行旧地,古往今来的交通,需要借助于实地考察。”千百年来,历史在变化,人性却始终相通。常常就在你一脚踏上往事旧址的瞬间,你会获得一种神交古人的灵通美感。那种美感,既是一种现代之美,也是一种历史之美,我称其为触情之美。

        
     历史学的时尚,是说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的接点。古往今来,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失去接点和关联的学问,肯定是要没落的,比如说是经学。历史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保持着其固有的稳定内核,一方面不断地开拓与现代社会的接点。在今天,历史学与现代社会的接点,也就是历史学的时尚在哪里?我现在想到三点。

        
      1、在开放和国际化的大流中如何自我定位,必须求助于历史的镜像。近来寻根归祖的时流,本源就在这里。对此,我在《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的后记中有如下的表现: “多年来的东西南北,岁月长久的飘来游去,我心中总是无根,我感到失去自我的仿徨。当种种新奇浮华消退以后,一种质朴的返祖归根的情绪由我心底浸润开来。……于是我有所领悟。我欲回归中土,我欲呼唤祖灵,我欲沟通古今,我要以有限的生命,作文化和人生的归结。”也许,个性地体现了海外华人的心声,也与国内的寻根热心心相通。

        
     2、在出行旅游的现代风尚中,历史遗迹是一大热点。对此,我在后记中写到  “行走是人类的天性,行走是古来的传统,行走是时代的新风。在古今风流的时尚当中,我再次开始新的旅程。这次新的行旅,不是去海外世界开眼,也不是去繁华都市染风,而是回归故国河山,深入荒山野地,去追寻先民故迹,去寻找往事遗留,去寻求梦想,去复活历史。”可能有点所谓“后现代”的味道,在都市繁华,出国开眼以后,回到自然,回到历史,回到本源,正是时代新风。

        
     3、至于更为深厚的地方,我想,在没有宗教传统的东亚,历史传统有一种类似宗教的作用。在追求财富、唯利是图、人心离散浮动的今天, 人们回到历史中寻求心灵的安定, 寻求人心的团聚,寻求社会的融合。这一点,书中或许有所浸润,将来有机会再来清理细谈。

        
      我的新史学观,萌发于二十年前。多年以来,国内国外,起伏上下,基本理念从未放弃,思索实践从未间断。二十年后的今天,我卷土重来,基于新史学观写作新著《复活的历史:秦帝国的崩溃》,再次呼唤新史学。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