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各地“孟母堂”纷纷开张。广州孟母堂也于今年1月开张落户了。国学热肯定反映了什么,有识之士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诠释。但似乎不可否认,国学热与国学冷一样,都是精英们推动的。曾经被视为洪水猛兽的国学,如今重新披上了新衣,走进众人的视野,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来也好,去也好,对于老百姓来说,自己不受气最好,能带来利益最好。可无论是现今的国学热,还是过去的国学冷,都是老百姓被动接受的现实。似乎他们曾狂热地参与其中,但狂热也是被动的。有被动的狂热,就有被动的悲哀。老百姓的悲哀,正是民族的悲哀所在。对现今的国学热是褒是贬暂且不说,不能一概而论,只说为了少一些过去的悲哀,为了老百姓的实惠,何妨发掘一些“老百姓”的国学?让他们面对国学主动起来,从国学中获得安宁与自由。 老百姓的不安宁大多来自于精英。不只国学界如此,其它领域也如此。自找不自在的人很少。精英们提倡国学,无非有两个原因,或者是在外面受气了,希望以国学壮壮声气,或者想利用国学在纷乱的市场中找到话语权。这两个原因都与老百姓需要国学关系不大。你在外面受气了,不要将气撒到老百姓身上。可能有的精英出于悲天悯人情怀,希望救大众于水火,但这种悲天悯人又有多少是出于对老百姓的真实了解上呢?又有多少是真正为老百姓着想的呢?如果想利用国学在市场上找到话语权,受害的最终还是老百姓,他们从来没有话语权,有的只是被市场化,被动地以劳动换取市场的产品。 老百姓的国学与精英们倡导的国学显然不一样。后者以“振兴国学”为出发点,前者以老百姓愿不愿意、喜欢不喜欢为出发点;精英们倡导的国学要么烧钱,要么赚钱,无论是烧的钱,还是赚的钱,都是老百姓的钱,而老百姓的国学起码要给老百姓带来利益,至少是增加他们的权益;精英们的国学从规训学生开始,而老百姓的国学一切以子孙后代还有自身获得安宁和自由为结束。有人会说,这样的目标太大了,不容易实现。其实不大的目标也有,就是不要以重振国学为借口,将一些奴役人的东西不加扬弃地带到人们面前。老百姓说不出多少道道,但起码争取不受奴役是他们努力的目标。如何发掘老百姓的国学呢?还得依靠精英们。这就需要精英们不只从自身出发,不只从书本出发,而是真正了解百姓需要什么样的国学?或者说,什么样的国学有利于他们争得更多的实惠与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