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4日,重庆江北区正式启动“国学江北”工程,在全区70余所中小学校全面开设国学课。据了解,大多数学校的“国学教育”将以诵习典籍为主。学生按年级不同,分别背诵经典篇目,如一二年级背诵《注解弟子规》,三四年级背诵《三字经》,五六年级背诵《大学》。学生们每天中午花20分钟诵读这些古文,每周还有一节“国学”课。 笔者非常有幸,参加了这个“国学江北”启动工程。但笔者即使人在现场,也是心不在焉,且感觉非常不舒服。在现代化的教学大厅里,学生穿着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的衣服,享受着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却摇头晃脑地背诵着《三字经》和《大学》。笔者真有穿过时空隧道的感觉。更要紧的是,这些宣扬“仁、义、礼、智、信”及“三纲五常”的东西,说好听一些是儒学的经典,说实在些是封建统治者喜欢的东西,用这样的东西来教育当代的中小学生,岂不误了学生的未来? 《三字经》似乎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但它的中心仍然是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所谓“三纲者,君臣义”、“君则敬,臣则忠”等等,可以说一部经典中处处都渗透着这种封建等级观念。这种等级观念教育的实质就是服从教育、奴化教育。而这种教育是鲁迅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早已揭露批判了的东西。先生在他的第一部小说《狂人日记》中就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呼吁改变孩子所接受的封建奴化教育,并在文章末尾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救救孩子!”这声音至今仍然警醒世人! 我们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以为教育的本质是究竟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当然,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应该学习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什么样的人去掌握这样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我们需要的是现代公民而非封建臣民。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自由、独立思想的公民而非道德意义上的完人乃至“圣人”。我们正全力打造现代化强国,而打造现代化强国需要的是具有自由权利的公民,靠的是完善的民主制度,而绝对不是靠经书、靠“国学”。 毋庸讳言,在当下的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的多发期,国民的道德水平呈现全面下降的状况,但这种道德水平的下降并非是国学没有学好而产生的。究其因,还是公民意识的匮乏而导致的。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缺乏公民教育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只有政治课而没有公民课,而政治课也大多是教条式的说教而少有公民权利和使命的教育。 对比一下世界各国也许是能说明问题的。在历史上,一些国家在现代化建设起步的同时也都开展了公民教育运动,在学校中开设了公民教育课程。如美国建国后不久,就在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的疾呼和奔走影响下,形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公民教育运动,在学校中普遍开设公民课程,从而孕育出了美国人的公民意识。而在印度,早在“第五个五年计划(1974-1979年)”中就明确规定:“在所有各级教育中,公民教育要成为课程的组成部分。”当今的世界各国,没有开设独立的或综合的公民课程教育的国家已经不多了。 因此,在学校课程中,与其开设“国学”教育课,不如开设公民教育课。与其在历史的包袱中负重而行,不如用先进的思想让学生愉快前行。因为,国家现代化,首先需要的是既具有自由民主思想又遵守法律的公民,而非听话的顺从的臣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