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4-27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丁亥季春,和风送暖。国际道德经论坛于4月22日至4月27日在中国西安与香港举办。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以道相通”,它向世人表达和传递的是一个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和谐是人的心灵的安宁恬适,是行为的道德化展现,是生命的善始善终;和谐也是人类 社会多元、协调而可持续的发展;和谐还必然是人与自然的友好依存。中国文化一以贯之、一脉相承地延续了生生不息的和谐之道。老子的《道德经》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和曰常,知常曰明”、“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通篇贯穿着谦下后己、清静和顺、无为不争、反战尚和等和谐的思想主张,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思想主张,有助于丰富人们的和谐思想,深化人们对于和谐理念的认识,引导人们更加尊重生命、关心社会、爱护环境。

      举办国际道德经论坛,应时应世,契理契机,可从多角度解读其意义。

      《道德经》是超越历史的,举办论坛,彰显《道德经》的思想内涵,有助于提升道教的文化品位,引导道教积极与时代相适应。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产生和发展可以追溯许多的文化渊源,但其最根本的思想基础还在于老子的《道德经》。道教自东汉末年立教始,就尊老子为道祖,奉《道德经》为根本经典。《道德经》的思想对道教的存在和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脱离《道德经》的思想,道教就容易产生“神仙有术黄老不彰”之流弊。

      《道德经》是超越宗教的,举办论坛,彰显《道德经》的思想内涵,有助于增强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增加思想上的定力。《道德经》是道教的圣典,更是中华文化的宝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当下的中国,正在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振兴,文化构建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文化构建之中,我们既要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吸纳外来先进文化成果,也应当继承和弘扬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经》是超越国界的,举办论坛,彰显《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可为和谐世界的共建,提供思想文化资源。16世纪以来,《道德经》逐渐传播到西方,对西方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影响。美国《纽约时报》曾将老子推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10位作家之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道德经》是外文译本最多、发行量最大的世界文化名著之一。《道德经》早已走向世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黑格尔、叔本华、海德格尔,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等,都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并对老子思想有极高的评价。当今世界,各种冲突不断,世界还很不安宁。而包括《道德经》思想在内的中国“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文化理念,可以为世界提供规避冲突、走向融合的东方智慧。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来贺信所说:“此次会议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为主题,为促进宽容和理解提供了契机。道教关于和谐、善意、合作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的基本理想,也是联合国努力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与合作的出发点。”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