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金华、山东泰安、海南海口、安徽绩溪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值此,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已达107座。这无疑是个令人欣慰的数字。 1982年,国务院将北京、南京、杭州、西安等24座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评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4年后,国务院再次公布了第二批名城保护名单,上海、天津、武汉、重庆等38个城市榜上有名。从此,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从单体文物保护转向整体建筑、街区布局、城市规划。 25年过去了,名城的数量在谨慎的选择中缓慢增加,存留在我们记忆里的数字从24到62,从62到99……再到今天的107。当我们从1数到107时,心中沉甸甸的喜悦无以表达。 然而,当我们可以数到107时,充盈我们内心的却不仅仅是喜悦。 1948年冬,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冒着枪林弹雨,解放军赴清华大学请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一张军事地图上标明北平城内重要古建筑的位置,为的是万一和谈失败、解放军被迫攻城时,能够保护好千百年留存的文化遗产――北京古城因此幸存。 但是,就是这些在战火之中被呕心沥血保护的古建筑,却以建设的名义惨遭荼毒。现在,以高楼大厦为标志的新北京拔地而起,牌坊、宫门、城墙没有了,四合院一个接一个“蒸发”掉。留下的,只有那些孤零零的纪念碑供人们拼凑零碎的记忆,如元大都城垣遗址、皇城根遗址公园…… 在老北京兴高采烈被建设成新北京时,历史文化只剩下不足老城面积17%的25片保护区。与此同时,欧美国家旧城保护范围可以达到全城80%乃至100%。 建设中“迷失”的不仅是北京――鸦片战争战场定海古城夷为平地;长沙福源巷37号“左公馆”一夜之间被铲平;襄阳部分宋明城墙一夜之间被推倒;遵义会议会址周围的历史建筑一拆而光;安阳穿城修路严重破坏历史街区;福建的三坊七巷名存实亡;南京老城已经拆迁改造完毕;济南投入22亿“巨资”拆迁了44万平方米、43个片区,大量特色街道消失在推土车轮下;开封覆盖着现代化的草坪;郑州以“一路、一区、一城”为标志,古城全部翻新……在“旧城改造”的名义下,历史文化名城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创伤。 “历史文化名城大多早已名存实亡!”2000年3月10日,中国第一个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议案上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这份议案上,有31位人大代表签名,其中25位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他们的呼吁下,名城评选的脚步“放慢放慢再放慢”,名城破坏的脚步却没有“放慢放慢再放慢”,以至有专家呼吁:“抢救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遗产在经济建设中被毁坏,曾是许多国家的“伤心史”,英国建筑专家委员会统计,英国仅20世纪70年代旧区改造所造成的建筑破坏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比战争还严重的破坏”令全世界痛定思痛。 每年的4月,历史文化名城市长专题研究班都在北京举办,50位来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负责人在此接受名城保护“培训”。这个学习班旨在引导政府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起主导作用,使市长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第一责任人。这种觉醒假如成为现实,相信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万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