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那条标榜“弘扬始祖文化”的“华夏第一祖龙”已被叫停,但似乎并未影响人们对“龙”的偏爱——距离新郑二百多公里的河南濮阳市,一个计划投资逾10亿元的大型“中华龙园”项目,正在积极运作中。 1987年,因为出土了一条贝壳组成的龙形图案,这个城市被某研究机构命名为“中华龙乡”。该市文化局一位副局长称:“贝壳龙”距今六千余年,曾让故宫博物院一名专家激动不已——终于为龙找到祖宗了!“中华第一龙”的美誉,也就落在了这条龙身上。 但“龙迹”在濮阳一度并不明显。2004年,当地人孙明生产生了一个宏愿:将此地打造成真正的中华龙乡、世界龙都。他成立了“中华龙文化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龙文化分院”,并以此为依托,计划引资建成“中华龙园”。 濮阳市的“龙乡”称号,而今也面临激烈竞争。目前中国有“龙乡”之称的还有内蒙古赤峰市——这里曾出土过一条“玉龙”,也有数千年历史;四川自贡,因出土过大量恐龙化石,得到了这个美誉。与龙看来并没有多大关联的城市,也在龙的身上同样动起脑筋:祖龙风波未消,河南洛阳传出消息,在该市牡丹花会庆典上,一条长达5公里的“舞龙”将问世。16年前,这个城市曾斥资2000万元,在洛阳龙门石窟边建了一个大型的“龙宫”。 中国“龙风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庞进称,近年来,有多个城市的热心人士向其咨询建龙事宜。比如,重庆计划筹建一个龙文化博物园,南宁正在计划建一个龙文化城。在浙江龙游县,龙洲公园已经建成;2005年,一个高20米、重45吨的铜制龙形雕塑落户山东滨州;2007年年初,一组名为“龙吟”的大型雕塑群在河北邯郸市完工,这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雕塑群。 对于这些“龙”项目的兴建过程,庞进总结为是“政府立项,民间运作”。 虽然新郑官方一再否认曾参与“祖龙”建设,但央视的调查揭开了真相:作为当地招商引资项目,包括商业、旅游、发改委在内的多个当地政府部门对这个项目亦青睐有加,除了在政策方面予以支持,还为祖龙项目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濮阳的“中华第一龙博物馆”的运作,也由濮阳市文化局承担;“中华龙园”也因“发展文化产业”的名义,获得了当地领导的支持。 “中华龙园”策划人孙明生透露:龙园将要占用的土地,是当地政府在5年前建的“濮风园”。尽管该项目投资巨大,但游人稀少,每年还要投入数百万元维持。正因为如此,当地政府对“中华龙园”项目相当积极,愿意无偿提供土地。 官方背景,无疑给巨资进入带来了“安全感”。“华夏第一祖龙”计划投资3亿元,加之项目配套设施共约40亿元,现在已投入了2000多万;“中华龙园”计划投资10亿元,孙明生说,他已经与一位姓龙的外商签了3200万元的投资合同,计划修建中国龙文化研究中心。1993在洛阳建成的“龙宫”,投资也超过了2000万元。 巨资大多来自民间。濮阳市文化局前副局长韩书乐称,龙博物馆目前最大的困难仍是资金。这个工程耗资巨大——需要重新开挖“中华第一龙”遗址,为此还需要将遗址上方的一个水库抽干。所以,只靠濮阳的力量无法完成,只能通过招商引资。失败的“祖龙”也是由一个叫李树民的承建商投资兴建的。媒体报道说:为了这个“好项目”,实力不济的李甚至抵押了住房汽车,一度靠吃咸菜、啃馒头过活。 而这些项目能够立项甚至开建,离不开一群“高人”。比如,后期加入“祖龙”这一宏伟计划的孪生兄弟李雄、李伟,自称名列全国十大杰出“策划家”,还具有多项“特异功能”。李氏兄弟自称,他们从1998年起就提出“东方巨龙”的创意,并跑遍深圳、重庆、北京、上海等数个城市。在接受河南当地一家媒体采访时,李氏兄弟曾说:“河南人太伟大了!我们追求了很长时间的事情,竟然在这里实现了。”在李雄、李伟看来,“祖龙”不仅仅是一条龙,它还是一条“新的长城”,是“国家形象的标志之一、中国最大的龙文化博物馆、永久和平统一的金色桥梁、体现爱国主义的旅游区、中华民族把根留住的特殊载体”。 巨龙的诱惑与“回报” 究竟是什么引诱如此巨资的投入?要知道,“祖龙项目”的计划投入,相当于河南省2006年GDP的千分之五。 答案之一是龙身上的“鳞片”。 在祖龙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有一个美妙的市场蓝图:21公里长的龙身鳞片共计130万片,供游人留根、留相、留笔迹,每片售价5000元。666、999、888等特殊号码更是价格不菲。龙腹内外企业广告还可收入50多亿,游人吃喝购礼品近1.5亿,20年里扣除各种消耗,每年平均纯利润6亿多元。 孙明生则对这个创意“深感痛心”。因为觉得它过于“庸俗”,缺乏对龙的“敬畏”。这位策划人称,他早就看到过祖龙项目的策划文案,当时眼前浮现的一幅情景是:一条身上贴满人民币的巨龙,载着在龙身体里吃喝拉撒的游人们,痛苦地在山间挣扎。“这不是爱龙、护龙,而是在糟蹋龙。”他说。 相较之下,孙明生认为“中华龙园”的创意要高明得多。计划于今年5月份开工的这个“龙”项目,其核心是“万龙玺”——用优质石料打造成一万块两米高的石碑,每块碑上刻上龙形图案及书法作品,是为“龙玺(玺——皇帝用的印章)”。每块龙玺价值1.8万元,海内外投资人可以在上面刻自己的姓名或公司名称。孙明生对这个项目充满信心,“海外华人很感兴趣,目前,七千多块龙玺有了买主”。 但孙明生也称,以前各种以赢利为目的的龙项目,很少有真正能赚钱的。祖龙项目自不必说,两千多万打了水漂;洛阳“中华龙宫”由于影响到龙门石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龙宫”最后被当地政府忍痛拆掉,绝大多数投资无法收回。 “中华龙宫”为洛阳市郊龙门镇政府、洛阳市农业银行郊区支行银贸公司合资兴建,选址于龙门石窟南30米处,占地面积108亩。由凌空巨龙、地下龙厅、地面宫殿及辅助设施构成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园林式游览景点。主体建筑凌空巨龙身长150米、直径8米、首尾高近20米,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大龙。 据《人民日报》报道:由于种种原因,当时龙门石窟周围已建起近百处人造景点及不协调建筑物,龙门石窟被湮没了,一颗璀璨的明珠陷入泥中。《世界遗产公约实施指南》要求:在世界遗产周围建立缓冲区,以保持整体环境的和谐。洛阳开展了龙门石窟周边环境的治理。1999年8月15日,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龙门石窟附近,投资两千多万元的人造景观“中华龙宫”被夷为平地。 而“祖龙”项目叫停后,一个策划人还向孙明生打电话向他请教如何应对。他提出的一个创意是:原规划为建祖龙的路线上,清一色种上一排树,以龙命名,然后靠卖“龙树”收回成本。 龙背后的祖宗文化 “华夏第一祖龙”工程于农历二月初二在河南郑州新郑市始祖山开工建设,而三月初三,当地即将举行拜祖大典。祖龙风波的发生,为即将进行的这一盛大仪式蒙上了一层阴影。 祖龙所在的始祖山,正是位于新郑辖区内。“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在有关部门打给上级的报告称:“弘扬祖宗文化”成为建“祖龙”的重要初衷。 始祖山传说是黄帝当年领兵打仗之地,原名为“风后顶”。1996年,应当地打造黄帝品牌的需要,民政部门将其更名为“始祖山”,并在山上修建了一些庙宇。原名为“中华巨龙”的建龙项目,也因为此渊源,更名为“华夏第一祖龙”,取全国各龙的“始祖”之意。 “民众信仰的迷失” 建龙热的同时,全国各地也在纷纷成立“龙文化”研究机构。粗略统计,已不少于20个。仅在龙乡濮阳,就分别有了“濮阳龙文化研究会”、“中华龙文化研究中心”和“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院龙文化分院”。龙文化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之局面”。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周宜兴提出: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掘并研究“龙”文化的根。 2006年底的一场激辩为“龙”增加了热度——辩论因是否取消“龙图腾”掀起。“弃龙派”与“护龙派”,以报纸、网络为阵地,展开一番唇枪舌剑。 作为主张“弃龙”的专家之一,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朱鸿曾遭到众多网民的攻击。不过,他仍无意改变自己的观点,认为龙最主要的一重内涵是皇权和专制的象征。对于龙文化的兴起和各地的“建龙热”,朱鸿认为,这反映出一股封建思潮的泛起和民众信仰的迷失。“许多遍喊爱龙护龙的人,其实是当代叶公。他们爱的不是龙,而是龙代表的权力和背后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