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秦末汉初杰出人物的类型分析[趣读史记之三]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4-13 00:00于哲学网发表

 

 




      从出身上来说,秦末汉初的杰出人物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贵族:项羽,张良,魏豹……
      
      小吏:刘邦,萧何,曹参……
      
      从事贱业者、犯罪分子和流民:樊哙、周勃(贱业从事者);黥布、彭越(犯罪分子),韩信、张耳、陈余(流民)……
      
      从英雄的结局来说,当然可以分为两大类,成功者和失败者。
      
      成功者:刘邦,萧何,曹参,张良,樊哙,陈平,张耳……
      
      失败者:项羽,魏豹,周勃,黥布,彭越,韩信……
      
      以上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分类,但透过这种分类却可以察觉到某种东西,那就是出身对于一个人的巨大影响。在上面的分类中,成功率最高的是小吏阶层,成功率最低的是本来社会地位就特别低下者,成功率居中的是贵族后裔。这里面隐含了什么信息呢?让我们来逐人简单分析。
      
      秦末英雄出身于贵族的有三个人:项羽,张良,魏豹。先来看一下他们的命运。
      
      项羽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气过人。项羽的祖辈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项氏失败的命运是难以避免的。
      
      据说,项羽早年曾学习写字识字,半途而废;学习剑术,也是半途而废。项羽有严重的厌学症,他的理论是:“认字无须多,会写姓名即可。剑术学得再精也只能抵挡一个人,更没意思。要干就干大事,要学就学能对抗千军万马的真本事。”话虽这样说,等他真正学起兵法来,也是半途而废。
      
      虽然如此,项羽却胸怀大志。一个偶然的机会,项羽见到了出巡的秦始皇,一句话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
      
      在秦末大革命中,项羽顺应形势,很快成为一名领袖。出身帮了项羽,因为他显赫的家世,使他具有了强烈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很快就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各方的推崇,让项羽这点星星之火呈现出了燎原之势。
      
      但出身又害了他,出身使他自命不凡,同时又让他拒绝学习,拒绝接受他人的建议。他有机遇,有胆识,但就是没有谋略。和另一位伟大的领袖刘邦比起来,项羽的弱点就更加明显。刘邦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他从来没有错过最佳建议。项羽缺乏对他人建议的听取,缺乏应有的谋略,因此,最后的失败也就在所难免,自刎乌江也在所难免。
      
      同样是出身贵族,张良却是另外一个类型。
      
      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和父亲加在一起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可是等张良长大的时候,却已经没有在韩国做官的可能了,因为秦国在统一的过程中,早把韩国给灭掉了。亡了国的张良决定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最后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制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巡游时,埋伏在博浪沙的张良和大力士断然出手,像掷铅球一样把铁锤掷了出去,可惜仅仅命中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这是张良第一次真正介入政治。这次失败的经历也许给了他太多的教训和经验,从此之后,张良做事就显得成熟和老练了许多。在这一点上,项羽不一样,在项羽的革命生涯中,他没有遇见过真正的失败,他一路风风光光地走来,从来都是鲜花和掌声,惟一的一次失败却让他输得干干净净。而张良革命的第一步就遇见了重大挫折,从此之后,张良做事就完全不同了,后来他一手编造出来黄石老人的神话传说,暗中帮助吕后等都做得天衣无缝。
      
      除此之外,张良最大的贡献在于神化刘邦。在刘邦的家族之外,张良是神化刘邦的第一人,并且将这一原则贯彻始终。他经常在外人面前评价刘邦的一句话就是:“这大概是上天授予的吧!”当刘邦取得胜利时,当刘邦转危为安时,当刘邦展示其个人魅力时,张良必然说这样一句话。因此,完全可以这样说,没有张良持之以恒的努力,刘邦的自我神化就会大打折扣。是张良让刘邦半人半神的形象在社会各界心中扎根,是张良扶着刘邦走上了神坛。对于这一点,刘邦心知肚明。因此,张良虽然并没有所谓的卓著战功,但最后却得以受封,刘邦还把“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样高度评价的话,都免费赠给了张良。
      
      因此,通过张良,我们看到了贵族阶层心思绵密的另一面。
      
      张良和项羽同是贵族,命运迥异,充分说明了贵族命运的不确定性。相对来说,另一组人物的命运就明确得多。这一组人物最原始的身份都是小吏。
      
      秦末汉初英雄中,出身小吏的有三人:刘邦,萧何,曹参。三个人最后都成功了。萧何、曹参的成功固然有他们跟对了人的因素,但这是一个浅显的原因,跟对了人的何止他们两个,很多人最后不是照样被刘邦给杀掉了吗?在刘邦对功臣大开杀戒之时,他们两个却保全了性命,这些充分说明,他们二人应该确有过人之处。
      
      萧何和曹参都是沛县人。他们通晓法律,无人能比,是沛县县令手下的官吏。当萧何做主吏时,曹参做的是狱掾,由于他们两个黑白通吃,名气在当地已是如日中天。
      
      很显然,二人有着公开的社会身份,他们是县政府的工作人员,手里还有着一定的权力。不仅如此,二人的能力也相当突出,他们神通广大,手眼通天,官职不高,能量不小,县里的很多事情他们都可以摆平。因此,他们对于社会的了解,对于各阶层情况的把握往往出人意料地准确,对时局也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们知道哪些人可以欺负,哪些人应该尊敬,因此,当汉高祖刘邦还是平民时,萧何就凭着自己的官吏身份多次运用职权保护他。刘邦当了亭长之后,萧何更是常常帮助他。刘邦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官员们都奉送他三百钱,惟独萧何送他五百钱。这就是萧何的眼光。虽然他当时也没想到刘邦将来会做皇帝,但他知道什么样的人应该尊敬。因为懂得这一点,所以,在沛县他们就是实际的掌权者。
      
      就是靠了这种八面玲珑,察颜观色,萧何和曹参们的危机公关能力远远高于他人。这种能力将让他们受益终生。这种能力决定了他们比同时代人的处事水平要高出很多。他们比身边那些平头百姓强得多,和普通百姓相比,他们有优越性,比普通百姓有见识,有尊严,有思想,有关系。同时,他们也比那些没落的贵族强,没落贵族沉浸在昔日的辉煌之中不能自拔,对社会充满仇恨,对普通百姓充满蔑视。因此,那些没落贵族如项羽、张良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社会脱节的。而萧何、曹参们却完全不同,他们联结着上层和下层,联结着官府和民间,联结着白道和黑道,在社会上如鱼得水。
      
      等刘邦起事做了沛公,萧何常常作为助手督办公务。刘邦进了咸阳,将领们都争先恐后奔向府库,分取金帛财物,惟独萧何首先进入宫室收取秦朝丞相及御史掌管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户籍档案等文献资料,并将它们珍藏起来。刘邦做了汉王,就任命萧何为丞相。汉王刘邦之所以能够详尽地了解天下的险关要塞,家庭、人口的多少,各地诸方面的强弱,民众的疾苦等等,就是因为萧何为他完好地保存了秦朝的原始档案的缘故。
      
      萧何、曹参以自己在旧社会基层政府工作的实际经验,为刘邦提供了十分难能可贵的帮助。所以,当天下统一之后,刘邦给萧何、曹参的封赏最多,并且二人还先后做了宰相。
      
      就这样,黑暗旧社会的两个小吏和另外一个小吏一起,成了时代的最大赢家。
       
      当然,在秦末的革命者中间,更多的是从事贱业者、犯罪分子和流民,譬如樊哙、周勃所从事的就是贱业,黥布、彭越就是犯罪分子,韩信则是典型的流民。他们为汉朝的建立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这些人却几乎都没有善终。当然,樊哙应该除外,因为他和刘邦是连襟,是应该被看作国戚的。
      
      这些人中,樊哙是屠狗专业户,早年以杀狗卖肉为生;周勃则更不堪,靠编蚕箔维持生计,同时还兼职做丧事吹鼓手;黥布是秦朝骊山的劳改犯;彭越是打家劫舍的土匪;韩信、张耳则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氓无产者。
      
      然而,就是这些人,在时机到来之时,果断出手,作出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
      
      杀狗的樊哙在鸿门宴上创造了经典。
      
      鸿门宴上,范增想谋杀刘邦,于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樊哙径直撞了进去,大吃海喝项羽赏给的美酒和肘子,并且把项羽教训了一通。谁知歪打正着,项羽因此打消了诛杀沛公的念头。
      
      周勃和刘邦也是同乡,想当初,刘邦的队伍刚开张,刚起兵的时候,周勃以侍从官的身份随从高祖进攻胡陵,攻下方与。方与反叛,周勃跟他们交战,打退了敌军。之后进攻丰邑,在砀郡东边攻打秦军,军队回到留县和萧县,再次进攻砀郡,把它攻破了,打下了下邑,周勃最先登上城墙。周勃随从高祖东征西讨所立的大小战功几十次,高祖赐给他五大夫的爵位。
      
      上面两位虽然从事的是贱业,却都是良民,在大革命之前,并没有干过多少违法乱纪之事。而黥布和彭越就不同了。
      
      秦时,黥布是劳改犯,他因触犯刑律而被施以黥刑。黥刑过后,他被押往骊山强制劳动改造,后来在项羽领导的起义大军中屡建奇功,勇冠三军,“常为军锋”。他很快就出人头地,几乎参与那个年代所有改变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活埋章邯二十万降卒,命令是项羽下的,但活就是黥布干的;追杀楚怀王,命令是项羽下的,但活也是黥布干的……因为这些惊天动地的业绩,黥布终于被项羽分封为王—九江王。
      
      彭越是昌邑人,常在巨野湖泽中打鱼,伙同一帮人做强盗。陈胜、项梁揭竿而起,有的年轻人就对彭越说:“很多豪杰都争相树起旗号,背叛秦朝,你可以站出来,咱们也效仿他们那样干。”彭越却非常冷静地说:“现在两条龙刚刚搏斗,还是再等一等吧。”
      
      过了一年多,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前去追随彭越,说:“请你做我们的首领。”彭越拒绝说:“我不愿和你们一块干。”人们执意请求,彭越才答应了,跟他们约好明天太阳出来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迟到的有十多人,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来。当时,彭越很抱歉地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现在,约定好的时间而有很多人迟到,不能都杀头,只杀最后来的一个人。”于是就命令执掌处罚的人将最后一位迟到者杀掉。大家都嘻嘻哈哈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再迟到就是了。”然而,彭越却不为所动,直接将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然后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大为震惊,害怕彭越,没有谁敢抬头看他。彭越的威风大震,他从此开始就带领大家四处夺取土地,收集诸侯逃散的士兵,这一帮草寇的实力迅速壮大起来。
      
      刘邦率军过巨野时,彭越曾领兵协助刘邦攻打昌邑城。失败后,刘邦引兵西去。后来彭越率兵三万归刘邦,连破魏地十余城。汉立魏豹为王,拜彭越为魏相国。
      
      公元前204年(汉高祖三年),刘邦兵败徐州,带兵西窜,彭越收复了汉王所失城邑,并断绝楚军粮道,致使楚军腹背受敌。公元前203年(汉高祖四年)冬,刘邦与项羽相持于荥阳,刘邦危在旦夕,彭越领兵在项羽后方连续攻下睢阳、外黄等17处军事要地,解除了刘邦的危情。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春,刘邦封彭越为魏王,后改封为梁王,建都定陶。
      
      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为平民百姓时,不仅贫穷,而且也没有什么好品行,因此,既不能够被推选去做官,又不能做买卖维持生活,他就只好经常跑到别人家里去吃闲饭,弄得大家都很厌恶他。他曾经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处吃闲饭,接连数月,亭长的妻子嫌恶他,就提前做好早饭,端到内室床上去吃。开饭的时候,韩信去了,却不给他准备饭食。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离去,再没回来。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楚霸王项羽,但不受项羽重用。后又投奔汉王刘邦。初始刘邦看不起貌不惊人、曾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经丞相萧何力荐,才拜韩信为大将。韩信拜将不久,即率军沿南郑故道东出陈仓,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使刘邦得以还定三秦。第二年,出函谷关,将兵锋逼至楚都彭城。
      
      此后,韩信开辟外围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以一万之众大破二十万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攻占齐地后,韩信被封为齐王。
      
      公元前202年春,楚汉两军在垓下决战,韩信独当中军。入夜,韩信令汉军四面唱起楚歌,终使楚军丧失斗志,被汉军一举聚歼于垓下。项羽眼见大势已去,慷慨自刎于乌江边。楚汉战争以汉王刘邦夺得天下而告终结。
      
      这些人为汉朝的建立所作出的贡献堪称彪炳史册,但最终的结局却令人唏嘘不已:周勃下过牢狱,差一点被狱吏给整死;樊哙虽然是刘邦的连襟,亦曾被捕,刘邦还亲自下达过命令要将他处死,若不是陈平暗中相助,恐怕也含冤而死了;彭越被刘邦给做成了肉酱;黥布害怕被刘邦诛杀,起兵造反,失败后被大舅哥长沙王诱杀;韩信的结局大家都知道,最后也是被诛灭三族。
      
      这些出身下层的人最终的命运如此惊人的一致不是偶然的,他们的出身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思想,他们不熟悉官僚体制的运作规律,也不熟悉政治的运作规律,想当然行事,缺乏危机感,所以造就了真正的危机。
      
      因此,在汉初三组人物中,小吏以其善于投机钻营的政治品格获得了其他各组人物所难以企及的成功,而出身下层的那些人们虽然也曾昙花一现,光耀青史,但最后等待他们的却是悲剧的结局,那些出身贵族的人则看自己的造化了,有的得以善终,有的不得好死。这三组人物的命运走势,为阶级分析理论做了做好的注脚。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