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我们很少去注意这些变化,在我们身边,就活跃着很多源自古诗的词语,虽然这些词很常用,但由于时光荏苒,如果不细细查考,我们已经很难了解它们的本来面目了。
比如“乔迁”一词,现在我们经常用来恭喜别人搬进新居或者职务高升,但从字面上乍一看,“乔迁”确实和搬家、升官联系不上,其实它来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鸟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也就是说从阴暗狭窄的山谷之底,忽然跃升到大树之顶,得以饱览明媚宽敞的天地,这确实是值得恭喜的事情。再比如“桑梓”,本来的意思是桑树和梓树,现在都用来指代故乡,为什么桑树和梓树就能表示故乡呢?这源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们要表示敬意。从这个意思上引申出去,“桑梓”才成为了故乡的代名词。此外,还有我们常用的“小康”,也出自《诗经·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只不过和现在的意思相比,“小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指可以维持中等水平生活的家庭经济情况。
《诗经》确实是很多常用词和成语的源头,当然其他的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有意思的词流传下来,比如我们常用“涂鸦”来形容字写得很差或画很难看,这个词出自唐诗,卢仝在《添丁诗》里说:“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这里取的是最后一句的开头和结尾。
|
|
|
|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