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孔子学院越来越多了,而国内的中文教育却好像走进了死胡同,变得越来越不受人待见了。我也听很多有孩子的父母说起过,中文是他们最不想让孩子读的专业。 据凤凰卫视的副台长程鹤麟说,他最近去杭州演讲,就碰到一个女大学生向他提了这个问题:外国现在很多地方兴起了汉语热,但在国内,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却非常难找工作。在那个学生就读的大学里,除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外,其他同学的前途基本一片暗淡。这可以说是目前国内中文高等教育的一个窘境。 程鹤麟本着“中文兴亡,匹夫有责”的想法,倒是给了这个学生一个回答,而此回答也不像搪塞之词,索性一引:中国大学的中文教育,需要进行一些改造。这一点,中文院系不如外文院系做得好,北外、上外、浙江大学外语学院,包括程鹤麟的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的外语系(现名“国际传播学院”),早就把外语专业改造成“外语 + 某个专业”的模式,比如,“国际传播”、“国际金融”、“国际政治”、“国际贸易”、国际这,国际那,毕业生很是抢手。正如那位女同学所说得,她那所大学里,“对外汉语”专业的同学,找工作就容易些,那正是“中文 + 某个专业”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应该不难为市场培养急需的人才。“中文编辑”怎么样?中文系若设“中文编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中文底子好,后劲足,一定有实力跟新闻院系的毕业生拼一拼。 所以,程鹤麟的第一个建议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按照“中文 + 某个专业”的模式设置大学的中文专业,使学生成为市场上的紧俏货,而不是滞销货。 第二,他认为,将普通高校的中文系进行上述改造之后,除了师范院校的本科保留目前的中文专业(可按照“中文 + 某个专业”的模式,将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改造成“中文教育”专业),以确保中小学语文教师后继有人之外,所有大学本科不再设置目前这种市场需求度很低的“中文系”,而是要求各院系一切专业的学生,包括理工农医商,都必须将中文作为一门必修课,中文必修课的地位理应高于英文课。 第三,那么,国学研究怎么办?——通过研究生教育来培养更高级的人才。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措施,本科生里面中文底子好的学生,基数会比目前更大,他们中大多数人将会在本科毕业后直接走上社会开始工作,少数人希望继续深造,未来的国学大师就在这少数人中发现和培养,他们的本科阶段可能是学习的“中文 + 某个专业”,也可能是学习的理工农医商。就是说,未来的国学大师,其本科背景将会千奇百怪。那将会是非常生动的一个人才结构。 听了程鹤麟的想法很是赞赏,我们的大学校长们早该想出这样的好办法了。说起来我也一直在为中文的前途担忧,看起来一定要撤掉所有大学中的中文系,才能真正挽救我们的中文!期望这一天早日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