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看不清?点击更换 忘记密码 注册   加入收藏  
 
 
现代化路上阅读国学经典提升国家“软实力”
来源:  作者:  点击:次  时间:2007-03-21 00:00于哲学网发表

 

 



      
      香港大公报20日发表署名“李北陵”的评论文章指出,行进在现代化路上,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国学经典?因为阅读经典,是一个中国人人生修养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能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软实力”。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这真是当下中国的一个奇特社会现象:一边是时尚文化甚嚣尘上,一边却是传统文化的吶喊。以传统经典为教学特色的国学班、读经班,在全国大中小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天南地北,掀起一股阅读国学经典、追寻传统文化的热潮。一个问题由之摆在我们面前:行进在现代化路上,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阅读国学经典?

      
      为什么要读经典

      这让我想到多年前的一则消息:1999年12月11日,在武汉地区研究人员人文社科专业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理工大学原校长杨叔子教授表示,本年他所招收的机械专业博士生,首先要学会背诵《老子》和至少半部《论语》。然后才能开题写学位论文,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针对质疑,杨叔子教授解释: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美国的大公司,至今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必考莎士比亚作品等西方公认的经典著作。日本大公司,则要求管理人员读《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经典。而中国沈阳有个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管理人员也有一个特别要求,那就是必读三本书——《道德经》、《孙子兵法》、《黄石公三略》;公司还专门建起一个管理学院,轮训管理人员,每期学三个月。学啥?与众不同地开一些经典书目,让大家去阅读,去研讨。

      
      中外的大学和大公司,为什么看重经典名著的阅读?

      从大处说,经典名著既是一个民族最重要思想遗产的载体,而且是一个民族独特经验的汇集,是民族独特的认知方式与价值理念的体现,极富价值。当国家(乃至学校和企业)在快速发展中遭遇难以避免的“人和自然”、“人与人”矛盾时,必然会寻求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包括从文化传统中寻找资源。从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找到解决社会问题之道,借研究国学、重振国学恢复文化自信,构建民族精神支柱,让国学传承命脉,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软实力”,因此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学经典阅读热,由之应运而生。

      而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也是阅读其它读物不可替代的。国学经典,譬如《诗经》、《论语》、《周易》、《道德经》,《资治通鉴》、《孙子兵法》、《山海经》,是中国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不朽之作。千百年来,经典著作影响了无数人,证明了它对个人人生引导的价值。一是可以帮助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利于全面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二是经典作为历代引用频率最高的文献,熟读它们可以促进对古代哲学、历史及其它文化知识的了解,启迪思维;三是继承和发扬古代先贤先哲那种严谨踏实和勤奋不已的治学精神,提高人文学术创造力;四是既可经世致用,也可以修身怡心,从中学会做人处世的道理,懂得社会伦理道德,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培养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先人后己的处世态度。这对人生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无疑至关重要。阅读经典,是一个中国人人生修养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